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字林拾趣
  • 瓜田
  • 4字
  • 2021-11-06 15:12:01

門外字談

不必敬畏,但也不能胡侃

漢字對中國的先民來說,近乎一種圖騰。在久遠的年代里,漢字一直被涂上了神秘的、尊嚴的色彩,是人們敬畏、崇拜的對象。在古書中,漢字從一發(fā)生就被渲染得神神道道的。《淮南子·本經(jīng)訓(xùn)》說:“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倉頡一直是傳說中的漢字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者。此人的身份,說法不一。有說是遠古帝王的,又有說是黃帝的史官的。按常理推測,當史官的可能性更大一些。這個崗位沒有太多的雜事,有條件安安靜靜地躲在房間里畫個小鳥或者小馬什么的。當?shù)弁蹙筒灰粯恿耍y(tǒng)攬全局,要抓國計民生,漁獵種植等生產(chǎn)活動要搞,跟周邊部落或者國家的仗也要打,哪有閑空和閑心坐在那里一筆一畫地琢磨象形字?

倉頡貢獻大,長得也怪:他長了四只眼睛。神話中的二郎神是三只眼,這格外長出來的一只眼,被安排在雙目之間,立著,擠在印堂的位置。倉頡的四只眼,給我們的想象和畫家的創(chuàng)作都提出了不小的難題。一個人的臉,面積是固定的,平白無故地突然添上兩只眼睛,放在哪里都不得勁。我看過一些倉頡的資料,看一些倉頡的畫像和雕塑,對這四只眼睛的安排,很費了一些腦筋。有的畫家和雕塑家比較質(zhì)樸,干脆放棄了人類解剖學(xué)上不大可能的存在,按常人的模樣堅持兩只眼睛不變;有些則忠于古書的描述,搞出四只來。從古書上的畫像,到今人的創(chuàng)作,這四目的安排,大多相同,都是把多余的一對眼睛擠在原來眼睛的下面,雖說顯得擁擠了一點,但總還是順眼一些。有一位畫家,把多余的這雙眼睛放到了眉毛的上頭,還呈 45度角立了起來,把倉老先生弄得就恐怖了一點。

倉頡的怪異形象無關(guān)宏旨,叫人不得要領(lǐng)的,還是“天雨粟,鬼夜哭”。漢字的誕生是天大的喜事,而天和鬼的反應(yīng),都不大正常。后人對此的注解大同小異,無非是人們都懂得文字了,民智大開,都不好好種地了,要鬧糧荒了,老天爺提前賑災(zāi)撥糧,以示警告。人都變聰明了,妖魔鬼怪想作祟,也騙不了人了,鬼就傷心了。這些說法都挺牽強。我的態(tài)度是,知道有這么個典故就行了,不宜深究,越究越糊涂。盡管我們明明知道“天雨粟”和“鬼夜哭”是沒影兒的事兒,但這段文字對保持漢字的神秘性著實功不可沒,一提起漢字的初創(chuàng),沒有人不說起這段話的。

何九盈、胡雙寶、張猛三位先生在《簡論漢字文化學(xué)》中說:“文字的神秘性起源于以神話解釋世界的時代,起源于以神權(quán)統(tǒng)治世界的時代,不獨漢字如此,埃及圣書、印度婆羅米文等都如此。中國整個封建時代,人們始終認為‘漢字神圣,一點一畫無非天經(jīng)地義’。”在一定意義上說,漢字一直在充當著維護神權(quán)和皇權(quán)的工具。在中國,連大字不識一個的農(nóng)民,也知道“敬惜字紙”。見到有漢字的紙張,要恭敬地收拾到一塊兒,找個地方燒掉。這習俗,直到民國年間還常見,也是千年以上的延續(xù)。

既然漢字跟著皇權(quán)榮耀過、顯赫過,那么,它在誕生四千年之后的清末皇權(quán)垮臺時受點牽連,遭點厄運,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清末隨著門戶的開放,中國人突然發(fā)現(xiàn),發(fā)達的西方人用的都是字母文字,易認、易寫、易讀。原來奉若神明的漢字,幾乎成了中國文化落后的罪魁禍首。當時以漢字為恥、以漢字為罪的文化心態(tài),甚為普遍。漢字跟女人的小腳和男人的辮子一起,成為落后乃至野蠻的象征。于是,呼吁改革漢字遂成為一股時代潮流。據(jù)周有光先生說,清末 20年間,個人提出的漢字改革方案,就有 28種之多。人們發(fā)現(xiàn),在思想界、在政界,改良與革命之間,舊民主主義與新民主主義之間,國民黨與共產(chǎn)黨之間,盡管思想理論和政治觀念有別,立場不一,但在改革漢字的問題上,竟然沒有太大的分歧,異口同聲,大倡改革。保留漢字的呼聲并非沒有,但極為微弱,能舉出來的例子也只有章太炎。

譚嗣同和錢玄同的話,我們可以暫且不論,但魯迅先生當時的看法似乎應(yīng)該引出來聽聽。魯迅說:“方塊漢字真是愚民政策的利器,不但勞苦大眾沒有學(xué)習和學(xué)會的可能,就是有錢有勢的特權(quán)階級,費時一二十年,終于學(xué)不會的也多得很。……所以,漢字也是中國勞苦大眾身上的一個結(jié)核,病菌都潛伏在里面,倘不首先除去它,結(jié)果只有自己死。”連魯迅先生都參與否定的漢字,當時的命運確實岌岌可危。好在茲事體大,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在戰(zhàn)亂頻仍的時代,漢字就逃過了一劫。到了 20世紀 50年代,就是小打小鬧的簡化漢字了。

現(xiàn)在回過頭來看漢字的遭際,無論是被神化、被崇拜的階段還是被否定、被咒罵的階段,中國人對漢字都缺乏科學(xué)理性的分析和研究。直至今日,我們對自己的文字的研究,仍然說不上有多么深入,多么系統(tǒng),還拿不出多么有分量的學(xué)術(shù)成就。《中國漢字文化大觀 》的作者指出,從古至今,關(guān)于漢字文化研究,理論思維貧乏,概念模式貧乏,方法論貧乏。專家們的把脈還是摸到了癥候的。

中國改革開放之后,漢字的研究狀況大為改善,對漢字的認識和研究,更趨于科學(xué)和理性。過去認為漢字難讀難認,現(xiàn)在認為漢字有個性、有條理,從認讀以及學(xué)習基礎(chǔ)的全過程看,優(yōu)于拼音文字,閱讀速度高于英文;過去認為漢字不利于智力開發(fā),現(xiàn)在有人指出,拼音文字靠左腦處理,而漢字左右腦并用,是開發(fā)大腦的工具;過去認為漢字和現(xiàn)代世界文化格格不入,認為漢字進不了計算機,現(xiàn)在漢字信息處理已經(jīng)普遍運用于各個領(lǐng)域,漢字在迎接新科技和新事物方面應(yīng)付裕如。

近些年來,漢字的行情繼續(xù)看漲。據(jù)說,一些中外學(xué)者在深入進行語言文字對比的基礎(chǔ)上,極力贊揚漢語的精練和漢字的藝術(shù)性,甚至認為,漢語、漢字將有主宰世界的前景。那些整天閉著眼睛叫喊著“厲害了,我的國”的“愛國主義者”如果聽到這樣的好消息,一定又要“喜大普奔”了,美國又要“嚇尿了”,“中國又是最大贏家”了。這里面的外國學(xué)者是怎么想的,不敢妄加猜測,其中的中國學(xué)者,我們就不大陌生了,都是一個套路。清華某研究院的某某院長就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撒出彌天大謊,說現(xiàn)在中國已經(jīng)全面超過了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受到神志尚比較清醒的國人的普遍譴責和嘲笑,他的動機也受到人們的強烈懷疑。這種人在語言文字界有幾個也不奇怪的,不要當真就行了。英語在全球的絕對統(tǒng)治地位,不是靠吹牛皮吹出來的,是以極其強大的實力造成的。英國人的內(nèi)功是資本主義現(xiàn)代文明的理念,外功是席卷全球的貿(mào)易和殖民。不妨這樣說,英語的普及不過是英國資本主義在國際舞臺上耀武揚威的一個副產(chǎn)品。最后還要補充一句,繼英國之后的世界老大是美國人,英語的勢力又有了新的支撐物。這就是英語稱霸世界的背景。漢語能跟英語比嗎?至少目前達不到英文的著名程度。且不要說中國不是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國家,時代也不是那個時代了。中國的影響只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切切實實地一點一點打造。等你有了人類文明的最先進思想和理念,又有了全世界離不開你的高科技,你的百姓過上了全人類最羨慕的生活,沒準兒漢語和漢字就會大火起來。不過,這種可能性離我們還有一定的距離。現(xiàn)在就為這個事情操心甚至興奮起來,并不是一個清醒理智的表現(xiàn)。當務(wù)之急是老老實實地把中國的事情辦好,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如果你自己家里的孩子還上不起學(xué),卻急著花巨資把全世界的人都請到家里來學(xué)漢語,這是很不可思議的事情。

把話再扯回來。我們認為:漢字必須回到自己的正確位置。我們對漢字的態(tài)度,崇拜和敬畏就不必了,讓它主宰世界也有點難為它,但尊重和仰望還應(yīng)該有,對這樣一份偉大的文化遺產(chǎn),任何輕慢的態(tài)度都是不應(yīng)該的。

近年來,常常能見到報刊和網(wǎng)絡(luò)上談漢字的文章。作者和讀者對漢字有興趣是件好事,這說明人們的文化素養(yǎng)在不斷提高。但另一方面,也出現(xiàn)了一些值得憂慮的現(xiàn)象,那就是不動腦子,不翻書本,對漢字就敢信口開河地胡侃。這種想當然的“望文生義”,很容易誤導(dǎo)青少年,把原本很嚴肅、很嚴密的一個知識體系解構(gòu)為一堆支離破碎的拼圖玩具。

我在網(wǎng)上見到一篇談文字的文章,作者不了解漢字最基本的發(fā)展史,也不知道漢字的結(jié)構(gòu)特點,甚至不知道有些漢字簡化前的樣子,就開始了“創(chuàng)造性的”漢字知識的普及工作。這位作者不知道“人”字的甲骨文和金文是一個人側(cè)面垂手而立的形象,他解說的對象是楷書的一撇一捺。他告訴人們,“人字的結(jié)構(gòu)就是相互支撐”,還進一步發(fā)揮道,這首先是男人和女人的相互支撐,因為人類首先需要繁衍下去。他也不知道“天”字上面那一橫是什么意思,更不知道“天”是一個擺成“大”字的人,上面加了一橫,也不知道“天”和“顛”的關(guān)系,隨心所欲地把“天”字拆解成“二人”。當然,這二人還是男人和女人,“二人能頂一片天”。“生”字被解釋成“人和土的結(jié)合”,“死”則是“歹”徒拿上“匕”首,置人于死地。作者興致勃勃地告訴我們,“肺”字也很有意思,它是人身上的一個集市,這里每時每刻都在進行交換,吐故納新,排出二氧化碳,吸收新鮮氧氣。作者不知道,“肺”字的右邊的偏旁,不是“市”,而是“巿”,跟市場也毫無關(guān)系。這個字是“韍(韨)”的本字,音 fú,在“肺”字中是作為聲符出現(xiàn)的。仔細看,它跟“市”不一樣,“市”的上面是一個點,“巿”的上面沒有點兒,是一個豎一穿到底。這位作者在強拆漢字的過程中,還發(fā)現(xiàn)了“哲理”。他以“過”字作為例證。他說:比如說這個“過”字吧,偏旁是坐車,就是位移的意思,那么位移要是超過某種分寸的話,那就要出現(xiàn)錯誤。這真是莫名其妙。一個“辶”,跟坐車挨得上嗎?這個“寸”字是 20世紀 50年代簡化漢字的時候才被調(diào)來代替“咼”字的,也許受了草書的一點影響(草書的“過”,“咼”字部分的符號,有點像阿拉伯數(shù)字“3”,用“寸”來代替也沒有道理),跟古代的構(gòu)字法更是無涉。順便說一句,“過”字的簡化并不是一個成功的例子。“過”字本來并不算復(fù)雜,完全不必簡化,即便是簡化,弄一個“寸”字來取代聲符“咼”字,也不是一個很好的方案。不過事已至此,不提也就罷了,你還要跑來說這個字如何的有哲理,這都是哪兒跟哪兒呀?

這位作者講了不少漢字,但除了“看”字解釋為“用手遮在眼睛的上方表示看”之外,其他的字都講錯了。漢字有時候是可以“望文生義”的,但大部分時候望文生義是十分冒險的嘗試。硬要生義,只能胡說了。比方說“賊”字,“貝”是錢財,“戎”是武裝,一看就是拿武器搶錢,搶劫犯還不是賊嗎?可是,懂得古漢語的人,就會指出,這個字不是會意字,而是形聲字:“從戈則聲”,是“用戈毀則”的意思,也就是用武器破壞規(guī)則、法律的意思,看來已經(jīng)不是一般的刑事犯罪,是武裝政變了。“賊”是則聲,京劇韻白的“賊”字跟“則”是同音的,但是我們現(xiàn)在很難從字里找到“則”的模樣了。

漢字不是不能調(diào)侃,不能游戲,漢字的字謎和歇后語能給我們帶來不少的樂趣。但對漢字的知識的普及,態(tài)度應(yīng)該慎之又慎,沒有太大的把握,沒有一定的知識積累,切不可強不知以為知,好心沒有辦成好事,還給大家制造了麻煩。如果純粹是為了好玩,為了搞笑,也應(yīng)該事先說明,不要讓不知底里的青少年被帶到坑里而不自知。

對漢字,我們用不著敬畏和崇拜,更不要急著讓它主宰世界,但也不能輕慢胡侃,還是要嚴肅點,善待為是。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沂市| 山西省| 阿合奇县| 贡嘎县| 东丽区| 和龙市| 油尖旺区| 孟津县| 朔州市| 禄劝| 青川县| 宝丰县| 巴青县| 和龙市| 兖州市| 罗平县| 彭阳县| 内乡县| 察雅县| 凤阳县| 云浮市| 千阳县| 桦甸市| 兰溪市| 长葛市| 洛扎县| 拉孜县| 桃园市| 临桂县| 丽水市| 武强县| 皋兰县| 冷水江市| 当阳市| 盐边县| 灌云县| 岢岚县| 凯里市| 莱州市| 东辽县| 金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