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林拾趣
- 瓜田
- 1267字
- 2021-11-06 15:12:04
“令人堪憂”還真有點堪憂
某次央視“海峽兩岸”節目中,主持人又有了“臺灣高速鐵路修筑中出現了一些令人堪憂的問題”這樣的說法。看來,“令人堪憂”這個錯誤組合的生命力還是相當頑強的,盡管有這么多的語文教師、報刊編輯和語言專家的圍追堵截,卻還是我行我素,到處游蕩。
有人做過統計,在用谷歌進行網頁搜索時,“令人憂慮”出現 297000次,“堪憂”出現 300000次,“令人堪憂”出現 158000次。《人民日報》1995—2004年期間的統計顯示,“令人擔憂”722次,“堪憂”247次,“令人堪憂”59次。一個差不多公認的錯誤用語,以這么高的頻率活躍在媒體上,確實是件值得研究的事情。
我還可以提供一個左證,我寫文章用的是周志農的自然碼,在敲進“令人堪憂”四個字的字音時,這四個字是作為固定詞組輕松地跳上屏幕的。這足以證明,編碼者已經看到了“令人堪憂”可觀的使用頻率,予以認可。編碼者考慮的,首先是詞組在媒體上出現的頻率,而不是它有沒有語病。
那么,“令人堪憂”能不能因為使用的人眾多,連權威媒體都一年出現6次,就逐漸合理合法了呢?不能。道理盡管在《咬文嚼字》雜志 2001年和 2005年的兩次討論中講得很清楚了,還是不得不再重復一下。
“令人堪憂”會被人們屢屢誤用,要害是對“堪”字的意思不甚清楚。如果了解了“堪”字在這里不僅不是可有可無,而且是最要緊的一個字,這個錯誤是不會出現的。“堪”字是個文言字,主要用法有二:一是作動詞,意為“能忍受、能承受、能受得了”(如“難堪”),后面往往要帶一個名詞性成分作賓語(如“不堪重負”);二是作為助動詞,意為“可、能、值得”,后面帶的是動詞性成分,如“苦不堪言”“不堪回首”等。“堪憂”中的“堪”是第二種情況,意思是“值得”(憂慮)。而“令人堪憂”則是一種錯誤的雜糅。“堪憂”中,已經暗含著憂慮的人了。也就是說,“堪憂”可以理解成“值得人們憂慮”。如果“堪憂”的前面又加上了“令人”,這就出現了兩伙人馬。更重要的是,加了“令人”,顯然就是無視“堪”字的存在,把“堪憂”當成“憂慮”來理解了。這無論如何是講不通的。如果你是想說某個問題令人憂慮,就說“令人憂慮”或者“令人擔憂”,也可以單說“堪憂”,就是不要生硬地組合成“令人堪憂”。
“堪憂”跟“可愛”的結構、功能都很相像。“可愛”就是“值得(人們)去愛”。“令人可愛”的說法,就是無視“可”字的存在,把“值得(人們去愛)”和“致使(人們去愛)”迭加在一起表述了。
在討論的諸多聲音中,有一種聲音十分奇怪:他們承認“令人堪憂”在語法上不通,但是卻主張,既然已經有那么多人都接受了它,就不必非要判它“死刑”了。語文方面的謬誤,跟社會上的殺人放火、盜竊搶劫確實不同,不僅僅是對人的危害程度不同,還真的存在不少“積非成是”的情況,就是說,使用的人多了,社會便向不通的詞語讓了步,不通的也變得通了,不合法的也變得合法了,就像“凱旋歸來”“打掃衛生”之類的命運那樣。那么,我們能不能因為這種現象的存在,便放棄了語文規范化的努力呢?顯然不能。什么活動都有自己的游戲規則,放棄了對規則的嚴守,一切就都亂了套。這樣,受害的是全社會,包括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