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中醫(yī)“施”說本草
- 施仁潮
- 1882字
- 2021-11-03 18:03:21
補益氣血好搭檔——當歸和黃芪
上一講我們說到婦人補血,當歸為首;補氣諸藥,黃芪第一。兩者相輔相成,補益氣血好搭檔。
如今國家二胎、三胎政策開放,不少 30 多歲的二胎媽媽遭遇了產(chǎn)后乳汁偏少的問題。婦人的乳汁來源于自身的精血,平素勞作過度會影響孕產(chǎn)。產(chǎn)后氣血虧虛,很容易出現(xiàn)乳汁偏少的情況,這時中醫(yī)師往往會開一個補氣血的方子,其中就用到了黃芪和當歸。當歸補血,黃芪補氣,兩者同用,成就了一張中醫(yī)經(jīng)典名方——當歸補血湯。歷來醫(yī)家調補氣血常用李東垣這張方子為基礎化裁應用。
在紀錄片《本草中國 2》中,講述了一個二胎媽媽因為乳汁偏少,一直使用配方奶喂養(yǎng),結果孩子的免疫力不夠,體質較差。這位媽媽希望可以給小兒子吃上母乳,增強體質。在使用各種方法催乳無效后,中醫(yī)師給她用了這張當歸補血湯,服用不到一周,奶水就多起來了,整個人的精氣神也好了許多。
當歸補血湯,處方用藥:當歸 6 克,黃芪 30 克。這是一張很有意思的處方,簡單的兩味藥,恰到好處的劑量,將中醫(yī)補氣行血的道理寓于其中。從藥名上看,當歸放在第一位,因為是補血的第一用藥,所以在這張方子當中,當歸為君,黃芪為臣。但是從劑量上看,黃芪的量又是當歸的五倍之多,是基于有形之血生于無形之氣,用黃芪大補元氣,從而氣旺血生。
現(xiàn)代中醫(yī)藥學家焦樹德先生曾用此方治療一名產(chǎn)后胎盤沒有全部分娩出來的患者。產(chǎn)婦生產(chǎn)后,連續(xù)十多天子宮出血不止,臉上毫無血色,同時伴有心慌氣短、聲低神疲等癥狀,查脈弱,腹部按之隱痛。焦老就用當歸補血湯合生化湯隨證加減,產(chǎn)婦服藥后胎盤順利娩出而血止。
如今,當歸補血湯被制作成多種中成藥,有當歸補血丸、當歸補血口服液等,讓古方煥發(fā)出新的生命力,更重要的是為人們祛病保健提供了多個選擇。
平時我們也可以取當歸、黃芪這兩味藥,煎煮代茶飲用,同樣有很好的滋補效果。從口感上考慮,煎煮時可以加幾顆紅棗,還能增強補血的效果。現(xiàn)在各大中藥房還有當歸、黃芪的破壁精制飲片和顆粒劑售賣,方便直接沖泡飲用。
當歸和黃芪這兩味藥,也常常出現(xiàn)在浸酒配方中。用當歸 1 兩、黃芪 1 兩、牛膝 1 兩、防風 5 錢,共三兩半重,于是此藥酒便取名“三兩半”,在民間頗有影響力,被《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收錄,多個廠家生產(chǎn)銷售。該藥酒益氣活血、祛風通絡,可用于治療氣血不和,風濕痹病,四肢疼痛,筋脈拘攣。如果想要自己制作,也可以按照這個比例購買藥材,加入 3 斤半白酒浸泡,密封靜置一個月后便可飲用。每日一到兩次,每日不要超過150 毫升即可。
在上一講中我們提到了華妃最愛的當歸生姜羊肉湯。這道膳食源自于《金匱要略》里的當歸生姜羊肉湯:用當歸 3 兩、生姜 5 兩、羊肉 1 斤,加水煮熟喝湯,用于溫中補虛、祛寒止痛,主治寒疝腹中痛及脅痛里急者;也可用于治療產(chǎn)后腹中寒疝、虛勞不足。
據(jù)說這道藥膳在明清時代非常流行,是御醫(yī)們推薦給帝王、皇后的首選。而在華妃娘娘的配方中,加用了黃芪,黃芪配當歸,用于調養(yǎng)補益,而有氣血雙補之功用。甘肅中醫(yī)學院馬國珍介紹,用當歸生姜羊肉湯調治產(chǎn)后受風寒、感冒、胃痛、痛經(jīng)等取效明顯,又或者是素體虛弱之人也可以用此方治療。
另外,在紀錄片《本草中國 2》中,中醫(yī)學博士李秋艷親手為年邁的老母親熬制了一料補氣養(yǎng)血的膏方,取材也以當歸、黃芪為主要用藥。《福建省藥品標準》專門收錄一款當歸養(yǎng)血膏,組成也以當歸、黃芪為重,配用熟地、白芍、川芎、黨參、阿膠、茯苓、甘草,用于氣血虧虛、面色萎黃、眩暈乏力、肌肉消瘦、經(jīng)閉、赤白帶下等。
江浙一帶素有冬令進補的習俗。那天我在杭州胡床余堂坐診,來自蕭山農村的許先生問我有沒有十全大補膏,他想通過吃大補膏來補氣血,強身保健。我想到了清代醫(yī)家王學權的燮理十全膏:人參(也可用潞黨參、西洋參代替)、炙黃芪各 3 兩,白術 6 兩,熟地 8 兩,當歸身、白芍、川芎各 2 兩,炙甘草(炙)1 兩。將這八味藥熬制成膏,將成時,入鹿角膠 4 兩,龜甲膠 3 兩,收之,盛瓷器內,窨去火氣,每次用開水調服數(shù)錢。
這個燮理十全膏用了四君子湯和四物湯,只是將方中的茯苓改為黃芪,黃芪配當歸,則有當歸補血湯之意,使全方的補益氣血作用得到加強。同時,配用了鹿角膠和龜甲膠。這兩膠均是血肉有情之品,益精良藥,前者偏于溫陽,后者更擅益陰。鹿角膠、龜甲膠同用,能收陰陽兼補之功。醫(yī)家評價說,鹿稟乎剛健之用,動而補陽通督脈;龜稟乎柔順之體,靜以滋陰通任脈。八味合二膠,平補陰陽,調和氣血,陰陽兩虛者服之,無偏勝無不及。溫病大家、王學權的曾孫王孟英對燮理十全膏十分推崇,稱是培養(yǎng)元氣之方,組方且簡且純,簡則臟腑易承,氣血易行,純則溫厚和平,可以補偏救弊,俾自相灌注,循環(huán)無端,生生不已,以合其先天所賦流行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