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求職中的學歷尷尬

非全日制學歷求職受阻,經濟學怎么解釋這事?

答案是:信息成本。

任何時候,資源都是有限的,識別都是需要花成本的。除非企業的精力無限多,否則就一定在選擇的時候有傾向性。當它沒有辦法考察某個人的真實水平時,就需要借助一個相對有價值的參數,來降低識別成本,提高準確度。

通常的權重排序是:清華、北大—985、211—一本—二本—專科。

清華、北大的學生,就一定比技校專科的強嗎?未必。

概率不代表個體,它只是統計學數據。

很多優秀的人,也可能只有高中學歷。但是面對昂貴的人力資源成本,從概率更大的群體中選拔,是個最簡單有效的辦法。

我們當然希望企業能夠從頭到尾仔細考察每一個人,盡量避免任何誤判。可如果企業真的這么做了,不計成本反復甄別,每個簡歷都不錯過,里里外外考察一圈,親戚同事也走訪一遍,那應聘者最可能面對的結果就是:排隊,排長隊,排長長的隊。從投遞簡歷到接到第一個面試電話,要等三年。

其實從成本上講,企業比任何人都更愿意仔細考察每一個人。高學歷和大品牌一樣,它意味著更快的判斷速度,更大的信任權重,但同時也意味著更高的品牌溢價,意味著需要花更多的錢。

就像消費者買東西一樣,很多時候之所以選擇有品牌的,是因為不知道沒品牌的到底好不好。如果確定100%一模一樣,那就極有可能會選擇后者,因為更便宜。

同樣,一個普通人,如果你確定自己能力頂尖卻沒有任何學歷背書,反映在人才市場上,就一定會有折價。沒有品牌溢價,就意味著更大的成本優勢。

可為什么企業寧愿支付品牌溢價,也不愿意仔細鑒別呢?

因為鑒別更貴,鑒別信息的價格,超過了品牌溢價本身。

比如,有的消費者,研究了5個月終于發現沒包裝和有包裝的大米原來一樣好,看似1斤米省了3角錢,可5個月的時間和精力又值多少錢?

所以,只要企業的精力不是無限低廉的,其選擇就一定會有偏好。

偏好究其本質而言,是一種歧視,一種區別對待。

區別對待是好是壞,企業會自擔結果。

你慧眼識珠,低價招到了汗血寶馬,競爭力就強了一分;你判斷失誤,高價請來了南郭先生,競爭力就弱了一分。

主觀上,企業覺得選某人更好。客觀上,他是否真的更好,市場會給出答案,那些選錯的企業會被淘汰出局。

你可以選擇歧視,但也得承擔歧視的后果。

有人說,那就不能規定不歧視嗎?

我講一個笑話。

相親現場:

“你有房子嗎?”

“沒有。”

“那你喜歡藍色嗎?”

“不喜歡。”

“對不起!我不能和不喜歡藍色的人在一起。”

對應聘者而言,你永遠不知道沒被錄用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那解決方案是什么呢?消除信息差。

既然問題出在信息成本上,那解決也必然要從這個角度入手。

要么提高自我價值,讓企業愿意付出鑒別成本;要么降低識別成本,讓企業快速了解真實能力。

比如,高端獵頭市場,為什么只看經歷,卻幾乎不看學歷?

因為你的價值足夠大,負責的項目足夠重,出錯的損失足夠高,才使得企業愿意花大量時間在你身上,仔細調查、反復甄別,去了解你的過往經歷、人際關系、工作表現、離職原因、個人魅力,等等。這就是提升自我價值。

那什么是“降低信息成本”呢?

當千千萬萬個非全日制的學生同時應聘的時候,當企業面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時,誰能快速證明自己,誰能消除信息不對稱,誰就更容易被對方認可。

你有超出常人的資源,你有拿得出手的文章,你有引以為傲的成就……總之,你要和別人不一樣,你要快速消滅信息差,才能甩開對手,脫穎而出。

真正有能力的人,絕不應該讓學歷沖在最前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厂| 化隆| 基隆市| 泊头市| 高台县| 定南县| 甘德县| 铜山县| 丽江市| 衡水市| 隆回县| 岳普湖县| 和林格尔县| 三台县| 峨山| 宁安市| 嘉义县| 肇州县| 上虞市| 江西省| 隆回县| 七台河市| 萍乡市| 巨野县| 砀山县| 威海市| 远安县| 淄博市| 普兰店市| 双辽市| 襄垣县| 北安市| 秦安县| 绿春县| 分宜县| 乌审旗| 弥勒县| 婺源县| 太谷县| 石屏县| 巢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