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陣列信號處理及MATLAB實現(第2版)
- 張小飛等
- 1285字
- 2021-10-29 21:46:15
3.6 過載情況下的自適應波束形成算法
由于傳統的波束形成算法要求信源數小于或等于陣元數,如果信源數大于陣元數(過載的情況下),一般算法性能就會下降。本節研究了一種可適用于過載情況的波束形成算法——近似最小方差波束形成算法[63]。
3.6.1 信號模型
當K個信號源入射到M元天線陣時,陣列信號的輸出一般可以表示為如下的矩陣形式:

式中,,
,
,
為M×K維矩陣,
為陣列的導向向量,
是第m個陣元對
方向的入射信號的響應。波束形成器的輸出為

式中,表示陣列信號的加權向量。
3.6.2 近似最小方差法波束形成算法
由于M元天線陣的自由度為M-1,在限定主瓣方向的增益為1后,只能形成M-2個零點。因此,當干擾源的數目小于或等于M-2時,上述的最小方差法波束形成器能夠去除所有的干擾信號,得到可觀的載干比;當入射的信號數大于M-2時,上述方法只能得到一個最小方差意義下的最優解。為了考察當入射信號無限增多時權系數的最優解,做如下假設:
(1)入射信號角度間相互獨立且在[0,2π]區間內均勻分布。
(2)入射信號幅度間相互獨立且與入射角度無關,入射信號的功率有限。
定義波束形成器的輸出功率對信號總功率的歸一化值為

式中,pi為第i個入射信號的功率;E{P}為為輸入信號功率的平均值;f(θ)為方向圖函數,可表示為

在上述假定條件下,依據Chebyshev大數定律,概率收斂于
,其中,P表示干擾功率的隨機變量,θ表示干擾源入射角度的隨機變量,它服從[0~2π]的均勻分布,則

將式(3-60)代入式(3-61),得

式(3-63)是由陣列幾何結構決定的M×M維矩陣。由于它和陣列響應協方差矩陣R有相似的形式,而與輸入陣列的信號無關,故將其命名為陣列固有的協方差矩陣。
近似最小方差法的優化準則為

同樣,由Lagrange乘子法求出w的優化解:

于是,近似最小方差法(AMV)波束形成算法可以表述為:先由陣列的幾何結構求得,然后依據已知的信號來波方向θ和式(3-64)得到的權值優化解來形成波束。
由上述推導可以看出,當入射干擾數無限增多時,AMV波束形成器就是最小方差意義下的最優解。雖然在實際中不可能存在無窮多個干擾信號,但在CDMA體制下,同一小區容納的用戶數較多,且每個用戶都可能產生多個多徑信號,多址干擾源的個數將大于陣元個數,這時AMV方法近似于LCMV方法。
由于AMV方法與數據無關,只要知道信號的來波方向,就能從閉式求解出陣列權值,不需要估計陣列響應的協方差矩陣,因此AMV方法比LCMV方法的運算量小。
當在旁瓣方向上有相干信號入射時,LCMV方法以提高相干源入射方向的旁瓣電平來保證陣列的輸出功率最小,這時被接收信號的一部分功率被其相干源抵消,因而不能保證載相干比最大。從式(3-59)可看出,AMV方法在空間頻率域上定義陣列輸出功率,這和旁瓣入射的相干源一樣,被認為是干擾信號,因此AMV方法不存在相干源的信號相消問題。
在上述推導過程中,并未指定陣列的幾何結構,因此AMV方法適用于任意形式陣列的情況。下面以均勻線陣為例,給出陣列固有的協方差矩陣的求解方法。
均勻線陣的導向向量為,式中,d為陣元間距、λ為載波波長。
根據式(3-63),均勻線陣的陣列協方差矩陣的第n行m列元素為

AMV方法對信噪比具有穩健性,其算法只與陣列天線結構有關,與入射信號數量等無關,這極大簡化了算法的計算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