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一片面包

兩個孩子按照保羅叔所說的那樣制作了一個人造火山,試驗了一下后都表示非常滿意。泥巴做的小丘散發出了大量熱量,并且裂開了很多縫隙,一縷縷水汽從中飄出。地洞中的殘余物質經過他們兩人的鑒別后被定性為是和叔父弄出來的物質相同的物質。得出這個結論之后,保羅叔才走了過去。

“現在殘留在人造火山中的物質正是硫化鐵。這是你們親自制作出來的,所以這個事實的真實性就不容置疑了。不過,事已至此,又有一個新的問題出現了:硫化鐵能否恢復原來的性狀呢?”還沒等孩子們回答,他繼續說道:“答案是肯定的,硫化鐵的確能夠恢復成鐵和硫,但是并非挑挑揀揀那么簡單。如果想分開化合后的物質,同樣需要用到化學范圍內的辦法,不過鑒于你們現在對化學也只是有了初步認識而已,所以我目前并不打算把這種方法告訴你們。并且,現在這硫化鐵也沒有分開的必要,畢竟我們現在的目的不是它。我需要你們記住,化合成的物質,在某種條件下,用一些特殊的方法也是能夠得到原來的物質的。”

喻兒點了點頭:“記住了。我現在十分確定,鐵和硫化合生成的東西用某種方法處理后就會變回鐵和硫黃,就和從鐵屑中能取出鐵,從硫黃華中能取出硫黃一樣確定。”

保羅叔繼續說道:“將硫化鐵分開的過程中,需要的步驟并不多,只是其中需要用到一些你們沒有見過的物質,如果演示這個實驗,你們一準會看得云里霧里。所以,我告訴你們一個秘訣:想要獲得實在的,不會忘記的知識,一定要盡量縮小一次性學習到的范圍,盡量增加觀察力度。”

“除此之外,化合物的分解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放出光和熱的這種化合反應將物質結合得非常緊密,想要分開他們必須用科學的方法。并且,結合越容易,分開就越難,如果某物質是自發生成,那么分解它就非常難了。就按剛才看到的來說,這種反應非常迅速,并且差不多是自己進行的,所以將硫化鐵分解是非常困難的。”

“當然,這種情況并非全部,有一些物質是化合困難分解容易的,就算是受熱、震動或是摩擦就會立刻分解,用咱們剛才的比喻來看,這就是雙方性情不和,最后只能以離婚告終。”

“物質真的有可能這么容易分解嗎?”愛彌兒不解地問。

“是的。”保羅叔肯定地說道,“你應該也見過這種的例子吧?比如在使用火柴的時候,有沒有發現火柴頭燃燒得快,火柴桿燃燒得慢?”

“這個……雖然之前我沒怎么注意過,但是你說了這一點之后我還是能想起來的。一次在一個非常熱的晚上,我在黑暗中找到了一盒火柴,剛想用一根點著,但是剛打開火柴盒里邊的火柴就燃燒了起來,把我手都燒疼了。但是只有火柴頭燒掉了,火柴桿卻沒有什么事,輕輕一吹就滅了。這是不是和物質的分解有關?”

“沒錯。不管是什么火柴都是一樣,火柴頭中都有兩種物質,一種是助燃物質,一種是易燃物質,這種助燃物質正是化合物,它在某些情況下會立即分解,幫助燃燒。這就可以看出,它的分解是多么容易了吧。”

“和火柴相比,炸藥則是更加容易分解的物質。正是由于這個特性,炸藥才能引爆槍彈之內的雷管。槍機被移動后擊錘會擊打雷管,就會引起爆炸,點著彈殼中的火藥將彈頭發射出去。雷管上有一層非常薄的白色物質,這一層正是非常容易分解的炸藥,是好幾種物質化合而成的,一旦受到輕微撞擊,就會立刻分解。不過,這些都是能夠威脅人身安全的東西了,所以還是談談別的吧。現在我問你們,一片面包中到底含有什么東西?”

愛彌兒急忙回答:“我知道!里邊有……有面粉。”他認為這個問題已經非常明確了。

保羅叔對他的說法持肯定的態度,點了點頭道:“這倒是沒錯,不過,面粉中含有什么呢?”

“面粉中……除了面粉,還能有什么東西呢?”

“如果我說面粉中含碳,或者說木炭,你信不信?”

“什么?你說面包中含有木炭?”

“沒錯,含量并不少。”

“啊!叔父在逗我們開心吧,面包里怎么可能有木炭呢?木炭可不能吃呀!”

“怎么,以為我在開玩笑嗎?”保羅叔笑道,“我不是跟你們說過,化合反應能夠改變物質的性質嗎,比如黑白顛倒,苦甜轉換等。并且,我可以給你們看一些從面包里得到的木炭,當然,這種東西你們肯定見過,并且經常見。現在我來問你們一個問題:你們吃面包之前,需要做些什么?”

“烘烤它呀。烤過了的面包比較松脆。”

“這一點倒是沒錯,不過如果烤得過了火,會怎么樣呢?比如一不小心烤了一個小時……”

“這樣的話就變成木炭了,我遇到過很多次這種情況。”

“這些木炭是從哪里來的?是爐灶變的嗎?”

“……我想不會吧。”

“那么,是面包變的嗎?”

“看來的確是這樣了。”

“但是,某種東西,比如面包中本身不含某種物質,就不可能無緣無故出現。面包烤過之后出現了木炭,那么就證明面包自身是含有木炭的,也就是碳。”

“啊!對!我剛才居然沒想到這一點!”

“除了這個,還有很多常見的東西都是這樣,你們沒發現只是沒有人提示而已,所以你們忽略了它們的意義。經過這件事,我會經常用這種簡單的小事情提示你們,告訴你們其中的重要道理,就像讓你們知道面包中含有很多的碳一樣。”

喻兒說道:“我現在承認,面包中確實含有碳。但是,愛彌兒剛才說過,木炭是不能吃的,但是面包卻能;木炭是黑的,面包卻是白的,這是為什么呢?”

保羅叔耐心地解釋道:“碳或者木炭在單獨存在的情況下是不能食用的,但是面包中的碳并非單獨存在的,而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出現。之前我有提過,化合物的性質會和其原本的組成物質不同,就像硫化鐵失去了硫和鐵的性質一樣,面包也失去了木炭的性質。但是在被烤焦之后,面包的其他性質都會被熱量驅散,只剩下木炭的性質:黑色且難吃。這些熱量使化合物遭到破壞,這正是面包會變成木炭的秘密。”

保羅叔頓了頓,又繼續說道:“知道了其中一種物質,我們再去看看其他的。還記得面包被烤焦后的那種氣味嗎?”

“哦,你是指面包變成木炭過程中的那種有香味的煙霧嗎?”喻兒有些不明白,不禁問道。

“唔,是的,我想你明白我的意思了。那種香味煙霧就是從面包中分離出來的,如果將這種香味煙霧和木炭結合起來,就會變成和之前的面包同樣的東西。讓煙霧和木炭分離的主要因素就是熱,它能讓某些成分離開面包體,之后就會留下那種不能吃的木炭了。”

“也就是說面包中只含有這兩種東西咯?面包可以吃,分開成煙霧和木炭后就不能吃了是吧?”

“沒錯,原本的東西都是無法食用甚至有害的,但是結合之后卻會變成可食用的甚至是保健品。”

“叔父,你說的話我當然相信,可是……”

“我知道你想說什么,雖然這種說法和我們之前的想法矛盾,所以聽起來很難以置信,但是這的確是真的。我并不會讓你們單純地相信我的話,我還需要讓你們在實踐中自己去發現,自己去觀察和思考。剛才我指出了,面包受熱會分解變成木炭和煙霧,那么你們有什么推論呢?”

“很明確的一點是,面包中含有化合后的木炭和煙霧。”

“沒錯,只要是事實,那就是對的,不管它有多么不合情理。我們現在看到的事實是,面包受熱之后分解成了木炭和某種氣體,所以就讓我們把這個事實記在心里吧。”

喻兒提出了疑問:“我有一件事不明白。既然叔父說面包因為受熱分解成了氣體和木炭,然后再化合就會重組成面包,那么,火難道沒有毀壞掉面包嗎?”

“‘毀壞’這個詞有一些別的意義在里面,如果你說受熱后面包不再是面包,這個意思是對的,畢竟木炭和氣體都無法稱之為面包。然而,如果你說面包受熱后會消失,那就不對了,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物質會真正消失掉。”

“我就是說面包會消失掉啊,我們都說火能夠消滅任何東西。”

“這句話對于現實世界來說是不正確的,這一點我得反復跟你們強調。整個宇宙中沒有東西能夠被徹底消滅,即使是一粒沙子或者一根蜘蛛絲。這個問題很重要,所以你們要記牢:假設我們要建造一棟華麗的大廈,然后工人們就會將磚瓦石塊等建筑材料經過擺放和銜接構成一座非常堅固的大廈。這座大廈看起來十分堅固,但是真的不會毀壞嗎?并非如此,只要叫幾個工人拿著錘子、鐵棍等工具,就很容易將這座大廈拆毀,變成一些瓦礫。當然,這種結果對于大廈來說,可能就是‘毀壞’了。”

“不過它并不能被‘消滅’,大廈雖然壞掉了,但是那些瓦礫還在,所以這座大廈并沒有被‘消滅’,不僅僅是那些瓦礫,即便是一粒塵土,一粒沙子都沒有,只是不知道它跑到什么地方去了而已,它還是存在于這個世界上,這個宇宙中。”

“火的確是破壞力極強的東西,但也僅僅是‘破壞’而已,它能夠‘破壞’房屋,但是無法‘消滅’構成房屋的物質。用火去烤面包也是一樣,它能夠破壞面包中的化合物,使它們變為木炭和煙霧,但是無法消滅這些木炭和煙霧,僅僅是因為煙霧會被風吹散,所以就會被認為是被‘消滅’了,其實它還存在于某個我們看不到的地方。所以說,我們以后要把‘消滅’這個想法舍棄掉,它是不正確的。”

“但是……”

“嗯?喻兒有什么疑問嗎?”

“那個,如果用火去燒木頭,木頭最后就會只剩下一點灰燼,這不就是幾乎被消滅了嗎?”

“你的觀察很細致,這個值得表揚。但是我剛才說過了,拆屋子的時候有一些土被風吹走了。那么現在假設這個屋子的所有部分全部被碾成了粉末,那么風吹過后會怎樣呢?”

“這些粉末就會被吹沒了。”

“那么我們能不能說屋子被‘消滅’了呢?”

“哦,這是不行的吧,畢竟那些粉末只是被吹到別的地方去了。”

“木頭自然也是這個道理,木頭被火燒過之后變成了煙塵和氣體,分成了許多的元素,這些元素比我們能看到的任何物體都小,人眼是看不到它們的。這些元素都散在了空氣中,能夠被我們看到的就只有那些燒剩下的灰燼了,看起來就像是木頭被火‘消滅’了一樣。”

“也就是說,被燒過的木頭有很大一部分都變成非常細小的、看不到的東西而分散在空氣中了嗎?”

“是的,孩子。那些發熱發光的燃料都遵循著這個事實。”

“我想我明白你說的話了,叔父。那些分散了的木頭是我們看不到的,就和我們看不到那些房屋的粉末是一樣的。”

“對,并且,這一間屋子拆掉之后的廢料,還可以用來建造別的屋子,所以說,一樣的材料可以有不同的用途,就好像石塊和木材,可以建造多種多樣的屋子,形狀特色各有不同。”

“物質的變化大概就是這樣了。我們可以假設有某兩種物質化合成了一種物質,然后會出現新的性狀,就好像磚瓦木石建造成的房屋并非還是磚瓦木石而是房屋一樣。”

“之后,這種化合物因為某種緣故被分解,其化學結構不復存在,但是生成它的物質還在。這些殘骸大自然并不會放著不管,而是用它們合成別的化合物,于是又生成了另一種性狀和一開始完全不同的物質。這種新的化合物性狀是無法推測的,有的物質能使某種化合物變黑,但是在生成另一種化合物時卻會使它變白;有的物質能使某種化合物變成酸味,但是在生成另一種化合物時卻會使它變甜;毒藥中的成分,也可以在食品中找到。打個比方,修水渠用的磚塊同樣也能修砌煙囪,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說,物質是不會被‘消滅’的,看上去都看不見了,但是這也僅僅是看不見了而已,它們還存在于別的地方。我們觀察得足夠仔細的話,是能發現‘物質不滅’這一事實的,他們會參與好幾種化合反應,分分合合的,每時每刻都在分,又每時每刻都在合,不停地變化著。這些物質的量是固定不變的,就算在全宇宙范圍內也是一樣。”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怀化市| 宁明县| 巫溪县| 靖州| 博湖县| 上虞市| 贵南县| 潜山县| 涿州市| 滕州市| 江陵县| 乡宁县| 新宁县| 义马市| 库尔勒市| 延安市| 台州市| 陕西省| 宝山区| 铜陵市| 鹤庆县| 通州市| 云安县| 宕昌县| 寿阳县| 来安县| 商丘市| 肥城市| 偃师市| 岳阳县| 丹江口市| 四川省| 松溪县| 桐乡市| 成都市| 平远县| 屯昌县| 于都县| 岳西县| 抚宁县| 金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