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味化學
- (法)法布爾著 余杰編譯
- 6223字
- 2021-10-29 18:15:30
第2章 混合,化合

保羅叔需要準備時間。他先是去了鄰居鎖匠家,從鎖匠的工作臺上取了一些什么東西,之后又去了藥店,買了一些什么東西,最后將這些都用紙包好,回到了自己的家中。
他打開其中的一個紙包,問道:“看吶,這是什么?”
愛彌兒看了一眼后道:“黃的粉末……并且在手指間揉搓會發出微小聲音……我想應該是硫黃吧。”
喻兒道:“沒錯,應該就是硫黃。”他說完這句話,便跑到廚房取了一塊燃燒著的炭,在上邊灑了一些保羅叔拿來的黃色粉末。這些黃色粉末被點燃了,發出藍色的火焰,并且有一股硫黃火柴燃燒般的刺鼻氣味。
喻兒笑道:“燃燒時發出藍色火焰,并且有刺激性氣味,是硫黃無誤。”
保羅叔說道:“你說的很對,不過這些是細粉末,名叫硫黃華。那么,現在再看看這是什么?”
他打開另一個紙包,將紙包里的東西遞給兩個侄子。
愛彌兒道:“這東西像是鐵屑。”
喻兒道:“不是像,根本就是鐵屑。我想保羅叔應該是從鎖匠那里取來的。”
“猜得不錯,這的確是鐵屑。”保羅叔說道,“不過我們在研究問題的時候,一定要做到先考察再下結論,你的判斷的確太過草率,這樣的判斷只能是錯的多對的少。要知道,鉛屑、銀屑、錫屑這些都和鐵屑有著相類似的銀灰色,也都能閃閃發光。剛才你判斷硫黃華時用點燃來證明,那么現在你能想辦法證明我手里這些真的是鐵屑嗎?”
這一句話問出來,兩個孩子瞬間便不知道該如何做了,毫無頭緒。
最后還是保羅叔提醒了他們兩個:“我記得你們有一塊每天都在玩的蹄形磁鐵吧?我經常見你們用它吸釘子,那么它能不能解決問題呢?想一想,它能不能吸引鉛呢?”
喻兒回答道:“不能。雖然連重一點的小刀都能吸,但是卻不能吸鉛。”
“那么,錫呢?”
“也不能。”
“銀和銅呢?”
“同樣不能……啊,我明白了!用這個方法應該就能……”
他飛快地跑到了樓上,將那塊蹄形磁鐵取了來,并拿著它靠近保羅叔手中的粉末。果然,磁鐵一靠近粉末,粉末就立即被吸附了起來,就像一根根閃亮的胡須。他非常興奮地叫道:“看吶,這些粉末被吸起來了!這下總能證明它是鐵屑了!”
保羅叔非常滿意地點了點頭:“沒錯,這些的確是鐵屑,并且正如你們所料,它們的確是我從鎖匠那里取來的。那么,既然我們確定了這兩種物質是什么,那么我們就可以從事一些有趣的研究了。仔細看著。”
他說完便將兩種粉末混合了起來,放在了另一張紙上。
他問:“這紙上放著什么?”
喻兒回答道:“這是硫黃和鐵屑混合起來的東西。”
“你說的沒錯,這種混合起來的東西叫作混合物。”保羅叔解釋道,“那么,你們能夠分辨出混合物中的兩種成分嗎?”
愛彌兒看了一眼這些粉末后說道:“這并不難,這些黃顏色的是硫黃,閃閃發亮的是鐵屑。”
“這的確沒錯,但是能夠將它們分開么?”
“這個……我想只要能多花一些時間,肯定是能完成的。我可以用針尖將它們一點點揀開,但是這的確很麻煩,估計我堅持不到完全分開它們的那一刻。”
“這話一點不錯,如果用這種方法分開它們的話,的確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就算很有耐性也不一定能成功。這些混合物已經是灰黃色的了,眼力不夠手指不熟練的人還真的不太好用你說的方法,但是,我可以說,將它們分開這件事是可以辦到的,還有別的簡單的方法。”
喻兒忽然道:“我明白了!”
他說著便將磁鐵的兩端靠近了混合物。
愛彌兒說道:“其實只要再過一會兒我也能想出這個辦法,剛才叔父已經提到了磁鐵,我認為我想出這個主意并不會太久。”
保羅叔道:“只要能夠想出問題的答案就是好的,當然,立即想出來的話就更好了。你現在也別著急,馬上你就能夠跟他比試一番了……現在先來看看他這個方法的效果如何。”
喻兒繼續做著他的工作,混合物中的金屬顆粒都被磁鐵吸附了起來,形成了如同刺猬的刺一般的形狀,而硫黃則留在了紙上。
喻兒頗為得意地笑道:“這種方法還算不錯!十分鐘左右就能把它們完全分離了。”
保羅叔示意喻兒停止用磁鐵去吸,并將被吸走的鐵屑放回,然后說道:“可以了,停下來吧。這個方法很不錯,更加簡單有效。但是,磁鐵并不是人人都有的東西,如果一個人手頭沒有磁鐵,那么他要如何將硫黃和鐵屑分開呢?仔細想一想,鐵和硫黃哪個更重些呢?”
兩個孩子不約而同地回答:“鐵更重一些。”
“既然鐵更重,那么將它放到水里會怎樣?”
“會沉底。”
“那么將硫黃放到水里會怎樣?當然,我指的是這種粉末狀的硫黃華,不是大塊的硫黃……”
愛彌兒害怕被哥哥搶了先,于是急忙說道:“我懂了!如果將混合物倒進水里,那么鐵屑就會沉底,而硫黃會……呃……”
保羅叔見喻兒似乎是想要說話,于是便笑著阻止了他:“喻兒,讓你弟弟說吧。”
愛彌兒紅著臉道:“硫黃……硫黃應該會浮在水面上……或者會沉入水底,但是并不像鐵屑那么快。”
保羅叔贊許地道:“我剛才就說過,你很快就能和你的哥哥比試一番了,現在不就已經如此了嗎?你的想法很不錯,吞吞吐吐的原因是你對硫黃華這種物質的狀態并不了解。我現在就做一個實驗,你們就能清楚了。”
說完,他便取來了一大杯水,并將一把混合物撒了進去,用木條不斷攪動,直至水完全運動起來后他才停下了攪動,慢慢等待。過了一會兒之后,鐵屑果然是沉入了水底,但是硫黃華卻仍然在水中來回移動。保羅叔將水倒進一個杯子,又過了一段時間后,發現水已經靜止了,但是硫黃華卻還是沒有沉底,還在水里懸浮著。于是硫黃華就和鐵屑分開了,鐵屑被留在了第一個杯子中,硫黃華則在第二個杯子中。
保羅叔對兩個侄子說道:“看,這就是結果了。這種方法達到的效果和用磁鐵是一樣的,只不過需要的東西卻非常容易得到。那么現在你們應該能知道這種方法能將混合物分開了,不過由于我們下一步并不需要分開它們,所以現在就讓它們混合著吧。總結一下:兩種或者多種不同物質混合在一起后名叫混合物,而混合物可以用簡單的方法拆分各種物質,就比如眼前的這種混合物,磁鐵、水或者挑挑揀揀都能夠把它們分開。那么好,現在我們來做另外一種實驗。”
保羅叔將混合物裝到一個面盆中,然后加了少量的水將混合物做成糊狀。他把糊狀的東西放進一個無色廣口玻璃瓶,然后又用陽光去照射。據他的推測,在這炎熱的夏天,得到結果的過程并不會太長。
他對兩個侄子說道:“現在要仔細觀察,因為馬上就會出現奇怪的事情了。”
兩個孩子聽到他的這番話,都目不轉睛地盯著,非常急切地想要做成他們的第一個化學實驗。他們不知道這個瓶子里到底會有什么樣的事情發生。
時間慢慢過去,不到一刻鐘的功夫,變化開始發生了。瓶子里本來是灰黃色的混合物,但是現在卻逐漸變成黑色,最后成為煤煙的顏色。伴隨著呲呲的響聲,瓶口開始冒出水汽,并且那些黑色物質中有一些像是被什么擠壓了似的沖出了瓶口。
看到這種情形后的保羅叔開口說話了:“喻兒,你去拿一拿這個瓶子,看看會有什么后果?”
喻兒莫名其妙地走了過去,好奇地拿起了那個瓶子。
“哎!燙!好燙!”喻兒突然大叫道,差一點把瓶子扔了出去。他將瓶子放在地上,像是碰到了熱鐵塊一樣撫摸著自己的手。他頗為不解地問保羅叔:“叔父,這瓶子為何會燙到一兩秒都拿不住呢?它并沒有在火上烤,而只是放在了太陽底下啊!這樣都能燙起來,太出乎意料了。”
愛彌兒聽到哥哥這么說,自己也很想試試,于是跑了過去,用指尖碰了碰瓶子,之后才勇敢地握住了它。但是他剛一握住立馬就放下了。他的臉上寫滿了不解和驚奇,毫不清楚這個瓶子為何會無緣無故地發燙。
他想:“混合物中除了鐵屑和硫黃,剩下的就只有水了。水不是可燃物,不會發熱。太陽雖然很熱,但是卻不會讓瓶子變得這么燙吧?到底是為什么呢?”
親愛的讀者們,保羅叔的化學實驗會讓你們看到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讓人們如同進入了新世界一般,眼睛看到的都是奇怪的事物。不過,你大可不必慌亂,只需要自己觀察記憶,剛開始覺得奇幻的東西,到后來就會慢慢理解了。
保羅叔說:“我們現在得出了結論:瓶子中的物質能夠發熱,并且溫度很高,能讓人產生痛感。我們看到的其他現象都是發熱帶來的結果,混合物中的水已經變成了水汽,就是那些從瓶口逸出的白色霧氣。正是由于這水汽,才產生了呲呲的聲音以及輕微的爆發。我如果在剛才用更多的混合物做這個實驗,得到的結果會讓你們更吃驚。”他繼續說道:“在地上挖一個洞,然后將咱們這種混合物放進洞中,澆上清水,然后用一些泥巴將洞封上,壘成小丘。當里邊的物質產生剛才看到的那種變化時,這小球就會和火山一樣爆發,四周會震動,泥土會裂出細縫,水汽就從這里跑了出來。這是,我們聽到的那種呲呲聲會加大,爆發也會更猛烈,如果運氣好的話甚至還能看到飛騰的火焰。”
“這種小裝置叫作‘人造火山’,不過雖然這么叫,但是真正的火山中發生的反應絕對不是這個,二者之間的區別也不是我們現在要討論的問題。你們可以自己做一個人造火山來玩,不管你們壘起的小丘有多小,總會裂開幾條縫,噴出一些水汽的。”
兩個孩子聽了果然很是興奮,打算再去鎖匠那里取一些鐵屑,再買一些硫黃華,在空閑的時間自己試著制作一個人造火山。他們正在討論這個計劃時,那個瓶子中的反應也已經漸漸停止,瓶子也不再那么燙手了。于是保羅叔拿起瓶子,將里邊的黑色粉末倒在了紙上,看起來像是一撮煤煙。
他對兩個侄兒說道:“嘿,你們試試,能否在這些粉末中找到硫黃呢?一小點也行。”
二人馬上便找來了一根細針,開始尋找硫黃了。然而找了半天卻怎么也找不到哪怕一粒硫黃。
他們很是疑惑:“硫黃去了哪里?它們應該還在這堆粉末中才對,我們看到它們被裝進瓶子,并且剛才瓶子中的物質也沒有丟失。但為什么找不到了?”
喻兒道:“可能是變了顏色的原因吧。我們用火來試試,肯定能夠找到硫黃。”
他認為他發現了事情的關鍵,于是到廚房取了一些燃燒的炭,將黑色粉末撒在了上邊。但是結果卻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樣,不管這塊炭被吹得如何赤紅,這些黑色粉末始終沒有燃燒,自然也沒有什么藍色的火焰。他不可置信地又撒了一點粉末在上邊,結果還是如剛才一樣。
“這不對呀!”他叫了起來,“明明硫黃就在這些粉末里,但是卻無法燃燒!”
愛彌兒補充道:“不僅硫黃,原本閃著光的鐵屑似乎也不見了,這里只剩下了黑色的粉末……我來試試用磁鐵能不能找到鐵屑。”
他取出磁鐵,開始在黑色粉末上來回移動。但是,磁鐵就好像失效了一般,這些黑色粉末并沒有被吸引,磁鐵的兩頭也不再出現吸附著的金屬顆粒了。
他很有耐心的試了好長時間,最后頗為失望地說道:“啊!這可真奇怪!剛才我們明明看到鐵屑被放進了瓶子,但是現在好像沒有鐵屑了。如果我剛才沒有親眼看著,我肯定認為這里邊一直都沒有鐵屑哩。”
喻兒對愛彌兒的說法表示贊同:“我也覺得是這樣!剛才如果我沒有看到硫黃被混合起來裝進了瓶子,我也要說里邊一直都沒有硫黃。但現在的情況是,里邊明明放進去了鐵屑和硫黃,但是現在卻真的沒有這兩樣東西了。這真讓人疑惑。”
保羅叔并沒有立即作解釋,而是選擇讓他們兩個自己討論。他原本認為個人的觀察所得往往要比別人指導時提供的更加有用,然而他們二人討論了半天也討論不出個所以然來,于是保羅叔只好加以指導。
“你們現在能不能分開這兩種物質呢?”保羅叔問道。
“做不到了,我們無法找到硫黃和鐵屑的痕跡。”兩個孩子回答。
“用磁鐵試試呢?”
“試過了,磁鐵好像失效了,在這些粉末附近什么都吸不起來。”
“那么用水試試呢?”
喻兒說道:“這恐怕也沒用吧,我們現在認為這些粉末都是一種物質,應該沒有輕重的分別……不過還是試一試為好。”
他說完這句話,便拿來一些清水,將這些黑色粉末放到了水中。之后的情況果然如他所料,這些黑色粉末全都沉在了水底,并沒有分開。
保羅叔又道:“也就是說,之前的分離方法并不適用了,并且之前的那兩種粉末——鐵屑和硫黃華,也已經改變了外觀和性質。也就是說,如果事先不知道這種黑色粉末是由鐵屑和硫黃華合成的,那么你們并不會認為其中有這兩樣東西。”
孩子們異口同聲:“是的,如果單單只看這黑色粉末,我們絕對想不到它是由鐵和硫黃合成的。”
保羅叔點了點頭,說道:“我剛才也提到了,這東西的外觀已經改變,沒有了硫黃的黃色,也沒有了鐵屑的銀灰色,現在只有深黑色。當然,這東西的性質也已經改變,不再能燃燒并發出藍色火焰和臭氣,也不再能被磁鐵吸附,于是我們可以很明確地說,這種物質已經不再是鐵屑和硫黃了,而是一種新的物質。”
“這種物質并非鐵屑和硫黃的混合物,因為我們無法用剛才的那些方法找到其中含有的兩種成分,并且這種物質的性質也已經千差萬別。這種結合,在化學上被稱為‘化合’,比‘混合’要聯系得更緊密一些。混合能夠讓被混合的物質保留自己的性質,化合則不同,它會使被化合的物質失去自己的性質,并用一個共有的新性質取代。混合后的物質可以用簡單的方法分離,但是化合后的物質卻不行,總體來說就是,兩種或以上的物質化合后,會生成新的物質。”
“這種新物質的性質會變得和原來的性質千差萬別,之前沒研究過的人,誰能想到可以燃燒的物質會生成不可燃燒的物質呢?誰能想到能被磁鐵吸附的東西會生成不能被吸附的東西呢?這些東西都是無法判定的,你們之后會經常看到這種類型的性質改變,比如黑白的顛倒,毒性的失去和獲得,甜和苦的轉換等等。所以說,在之后遇到這種化合反應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化合的結果。”
“哦,對了,一般來說化合反應時都會放熱,就像剛才我們做的實驗那樣,我想喻兒對這件事應該會記憶深刻吧。這種放熱是普遍現象,有時放出大量的熱,有時放出小量的,只能用精密儀器才能測得的熱。于是可以得出結論,如果正在發光或者發熱,那么經常表示著化合反應正在進行。”
喻兒問保羅叔道:“叔父,按你這么說的話,爐子里燒煤時也是在發生化合反應了?”
“沒錯。”
“那么,其中一種物質是煤吧?”
“恩,其中一種就是煤。”
“那另一種呢?”
“另一種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它存在于空氣中。不過,至于這種物質到底是什么,我們會在以后提到的。”
“那,在灶臺中燃燒的柴火呢?”
“也是一樣,化合反應的其中一種是柴火,另一種同樣在空氣中。”
“油燈和蠟燭呢?”
“它們的燃燒同樣是化合反應。”
“也就是說,我們每次點火都是開始了一次化合反應咯?”
“你說的沒錯,你點燃的火能夠使兩種物質化合。”
“哦!化合反應太有趣了!”
“有趣是肯定的,并且還非常有用。如果沒有用處的話,我就不會把這種作用告訴你們了。”
“那么,把這些有趣的事情都告訴我們好不好?”
“當然好了,只要你們用心聽,我就會把我知道的全部有趣的事情告訴你們。”
“這個你不用擔心,我們會牢記你說給我們的一字一句的。其實,我認為這種功課要比數學和語文好玩多了,對吧愛彌兒?”
愛彌兒表示贊同:“沒錯沒錯,我寧愿每天都在學習這種功課。我之后肯定要拋棄掉文法功課,去做人造火山。”
這當然不是保羅叔愿意看到的,他笑道:“不要因為化學而忽略了文法的重要性。文法自有文法的作用,動詞的活用看起來很難,但是卻無法忽視。要知道,文法可是生活交流的根本啊。好了,現在我們繼續談論化學吧。”
“剛才我們提到,化合反應經常伴隨著發光、發熱、爆炸,也會經常會出現火花,這樣的過程發生后,原本的兩種物質就會聯系非常緊密。打個比方,就好像是這兩種物質成親了一般,而產生的爆炸也好,光熱也好,都是婚禮上的祝賀項目,就像是爆竹和彩燈。這種比喻看起來很好笑,但是這非常準確,因為化合反應正是如同成親一般,將兩種物質合成了一種。”
“我現在要將鐵和硫生成的化合物名字告訴你們了……當然,它不能叫作鐵,因為它不是鐵了;它也不能叫作硫,因為它也不是硫了;它同樣不能叫作混合物,因為它同樣不是混合物了。它的名字叫作硫化鐵,單看這個名字就能夠想象出,它正是鐵和硫受到了婚姻約束而結合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