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經全集
- 毛佩琦 徐昌強主編 楊郁 黎荔譯解
- 816字
- 2021-10-29 17:31:15
第三節 孔子與《易傳》
一直到了春秋末期,《易》的歷史上出現了第三位圣人,這就是孔子。孔子(前551年9月28日——農歷八月二十七日~前479年4月11日——農歷二月十一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孔子是我國古代杰出的教育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孔子對后代影響極為深遠,被譽為“天縱之圣”、“天之木鐸”、“千古圣人”、“至圣”、“萬世師表”。美國著名哲學家愛默生認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榮”;1988年,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發表聯合宣言,呼吁全世界:“21世紀人類要生存,就必須汲取兩千年前孔子的智慧。”《論語》一書,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經典著作,影響極大。孔子曾經修訂《詩》《書》《禮》《樂》《易經》,作《春秋》,對后代影響極其深遠。關于《易》與孔子的關系,至今流傳著這樣一條成語:韋編三絕。韋是熟牛皮;韋編就是用熟牛皮繩把竹簡編聯起來;三,表示多次;絕就是”斷”。意思是說孔子讀《易》十分用功,多次研讀,把書寫《易經》的竹簡上的熟牛皮繩子都翻斷了。《論語·述而》有這樣的說法:“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說卦》《文言》。讀《易》,韋編三絕。曰:‘假我數年,若是,我于《易》則彬彬矣。’”孔子所序的《彖》《系》《象》《說卦》《文言》被后人稱為十翼,即1.《彖tuàn上傳》,2.《彖下傳》,3.《象上傳》(《大象》),4.《象下傳》(《小象》),5.《系辭上傳》,6.《系辭下傳》,7.《文言傳》(文言是解釋乾、坤兩卦經文的言語),8.《序卦傳》,9《說卦傳》,10.《雜卦傳》。到了漢武帝之后,《十翼》稱為《易傳》,被視為《易經》的一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至此,《易》就定型了,后代從“術數”和“義理”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術數”派逐漸把《易經》演變為一本純粹“算命”的書;“義理”派則逐漸把《易經》演變成一本哲學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