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荀玉根講策略:少即是多
- 荀玉根
- 2117字
- 2021-11-05 10:21:12
辨識宏觀,尊重趨勢
察勢者智,馭勢者贏,在研究和投資時對大趨勢的判斷非常重要。《孫子兵法》開篇就是《計篇》,寫道:“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而況于無算乎。”簡單來說就是,打仗前仔細算一下,算贏了就打,算不贏千萬別打。
策略研究本質上就是分析贏面大小,主要回答三個問題:第一,買不買?就是從大類資產角度看股市值不值得配?第二,買什么?就是選擇什么產業,怎么布局?第三,有什么熱點、主題?這里面至關重要的就是買不買的問題,這是一個0或1的問題。
美林投資時鐘的缺陷及改進
從大類資產角度看股市值不值得配,需要宏觀研究來回答,美林投資時鐘是其中非常著名的分析框架。美林投資時鐘將美國1973~2004年的經濟根據產出缺口和通脹兩個維度劃分成了四個階段,然后回測了四個階段中大類資產的區間收益率,最終發現每一個階段均對應著表現最強的一類資產:衰退期(債券)、復蘇期(股票)、過熱期(商品)、滯脹期(現金)。
美林投資時鐘是美國歷史的大致規律總結,剛剛引入中國時比較好用,2001~2012年,A股市場大致符合這個規律。但由于美林投資時鐘僅通過產出缺口、通脹兩大指標來劃分經濟周期,沒有考慮流動性這個變量,2013年之后中國大類資產表現時常與美林投資時鐘不符,例如2014年7月~2015年6月對應美林投資時鐘的衰退期,股市表現應該較差,而實際上這個階段中國股市是牛市。
考慮到美林投資時鐘的局限,我在做大類資產研究時,對美林投資時鐘做了改進,加入了流動性這個變量。具體而言,加入的是名義利率(代表貨幣政策,如加息或降息)和實際利率(名義利率-通脹率)兩個流動性指標,從而使得新的美林投資時鐘從四個階段變成了七個階段。新版投資時鐘從資金面、基本面等多個角度切入分析股市,具體而言,可以概括為DDM模型的三個變量:流動性、企業盈利、風險偏好。關于美林投資時鐘改進及分析的相關內容,在第2章中會詳細展開。
流動性往往最先變化
由于宏觀調控政策的影響,流動性、經濟增長、通脹這三個指標往往先后依次變化,即在經濟增速回落的衰退期流動性開始寬松,之后經濟增速回升,然后通脹指標回升。流動性不僅影響股市的估值,最終也會影響企業盈利。本書第2章會詳細介紹流動性的分析框架。
從宏觀角度看,流動性的分析對大類資產配置意義重大,改進版的美林投資時鐘表明,債券牛市、股票牛市、商品牛市依次輪動,且都可以從流動性指標中找到背后的線索。流動性寬松時債券市場走牛,從債券牛市演繹到股票牛市,會出現高股息率股票先走牛的現象。這是因為,債券走牛預示著十年期國債利率下行,當股票市場中一些公司的股息率高于十年期國債利率時,它們的投資吸引力明顯上升,這些股票先于股市指數上漲,是股市即將走牛的一個信號。
比如,2014年3~6月上證綜指在2000點附近震蕩時,一批公司股息率超過6%,明顯高于十年期國債利率,這些公司股價逐漸上漲,下半年股市開啟全面牛市。再如2018年下半年,指數一直下跌,但高股息率公司已經止跌走平,股價甚至還略漲了一點,2019年初牛市開啟。
盈利是股市的根基
長期而言,股市的投資回報來源于公司的盈利,盈利分析是股市研究的根基。本書第3章會詳細介紹企業盈利的分析框架。
對企業盈利的分析主要把握兩個要點,第一是盈利的趨勢,即盈利數據是上升還是下降,拐點在哪里;第二是盈利的數據,具體數據的測算為多少。這兩個要點都很重要,盈利的趨勢本身會影響到估值水平,即影響投資者對市場或公司的未來預期、信心。
對于盈利的趨勢分析,需要結合宏觀經濟,宏觀是微觀的積分,微觀是宏觀的微分。盈利是有周期規律的,企業盈利周期對應宏觀經濟的庫存周期。研究庫存周期跟蹤的指標包括工業企業的產能庫存、原材料庫存。月度的工業企業利潤和PPI數據也可以反映庫存周期在哪個階段。
除了對盈利拐點的判斷,對企業盈利數據的分析也很重要。自上而下,通過GDP增速可以推導企業收入增速,通過CPI、PPI、PPIM可以推導毛利率,通過利率和稅率估算企業稅費情況,最終根據影響盈利的宏觀變量可以得出回歸函數,估算盈利預測數據。季度數據公布后,可以根據季度盈利占比,校正估算全年數據。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以前要素投入驅動經濟增長的模式中,總需求的擴張和收縮對盈利的影響非常明顯,企業盈利與宏觀GDP相關性大。但是隨著經濟轉型,產業結構升級,企業盈利受總需求的影響程度變小,技術進步、產業結構、行業集中度等變量的影響上升。
風險偏好測試市場溫度
DDM模型中決定股價的第三個變量是風險溢價,通俗地說就是風險偏好。這個變量有一點類似于主人遛狗時手上繩子的長短,風險偏好很高類似于繩子很長。
別人貪婪時要恐懼,別人恐懼時要貪婪,本質上說的就是在分析市場風險偏好高低時,自己保持冷靜。實際上,風險偏好的衡量有一定的難度?;羧A德·馬克斯在《周期》里分享過,要精準預判市場的頂和底幾乎不可能,但我們可以大致判斷市場處于牛熊周期的哪個階段。而這依賴于估值、市場情緒等指標,風險偏好的分析其實就是測試市場的溫度如何。
股票市場像個鐘擺,投資者的情緒一直處于高低搖擺中,對應著牛市、熊市。除了通過估值、市場情緒大致刻畫市場具體溫度外,研究市場自身固有的特征同樣重要。本書第5章將詳細介紹A股的牛熊特征、投資者結構特征、交易特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