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6 行車速度對路基動力響應影響分析

以車速為控制變量,采用40km/h、80km/h、108km/h和120km/h下對應的移動荷載曲線來模擬交通荷載,荷載作用在模型表面,取一個動荷載幾何曲線波長6m為對比區間,保持其他條件不變進行數值計算分析。

6.1 位移云圖對比分析

圖12為不同車速工況下路基位移云圖。從圖12中可以看出,在車速為40km/h的工況下,路堤整體的位移變形最大為6.433mm,車速為80km/h、108km/h與120km/h的工況下,路基頂部最大位移分別為3.67mm、2.77mm、2.55mm。40km/h車速下,路堤位移云圖擴散范圍最大,隨著車速增大,路堤位移沉降與變形范圍均在減小,120km/h工況下的位移與變形最小。

6.2 豎向動位移、塑性應變隨深度變化規律

取風積沙路基(1.6m)和換填地基(0.8m)進行分析,深度共2.4m。自風積沙路基(不含封層)頂面起算。4種車速工況下,分析車速對路基豎向動位移、等效塑性應變及豎向塑性的影響。

img

圖12 不同車速工況下路基位移云圖

6.2.1 豎向動位移、等效塑性應變隨深度變化分析

img

圖13 豎向動位移隨深度變化曲線

img

圖14 等效塑性應變隨深度變化曲線

圖13和圖14為不同車速工況下,豎向動位移、等效塑性應變隨深度變化曲線。可以看出,同一深度處,隨著車速增加,各分層的豎向動位移在減小,等效塑性應變值隨車速變化亦大致呈這種趨勢;4種車速工況下,豎向動位移與等效塑性應變均隨深度增加而減小。以路基頂部為例,40km/h時,豎向動位移最大為6.433mm,約是120km/h下的3倍。因此,從圖13、圖14可以看出,車速越快,動荷載作用時間越短,應力傳播時間相對要短,由此產生的豎向位移相對要小,路基土中的等效塑性應變也要小。動荷載的作用時間為豎向動位移的主要影響因素。

6.2.2 豎向塑性應變隨深度變化分析

圖15為豎向塑性應變隨深度變化曲線。從圖15可以看出,4種車速工況下,同深度處的豎向塑性應變隨著車速增加而增大,車速為120km/h時,豎向塑性應變值最大。120km/h時,車輛振動最為劇烈,荷載幅值最大,引起的路基附加應力最大,對應車速下的豎向塑性應變值也最大。因此,可以認為,車速增大,車輛振動引起的動荷載更為劇烈,進一步加劇了風積沙路基的塑性應變增加。

img

圖15 豎向塑性應變隨深度變化曲線

6.3 豎向動應力的時程曲線對比

以豎向動應力為指標,取不同車速4種工況下路基頂部的豎向動應力最大處結點為研究對象,提取該點處的動應力時程曲線,對比如圖16所示。

img

圖16 不同車速下,路基頂部動應力時程曲線對比

綜合圖16中的四種車速下的動應力時程曲線,可以看出,當汽車駛來,隨著車速增加,路基頂部該點的豎向動應力呈波動式增長。當車速為108km/h時,該點的豎向動應力波動增長最為劇烈,豎向動應力峰值比80km/h與120km/h要大。根據振動理論,車速為108km/h時,荷載振動頻率應該比較接近路基振動頻率,路基中的豎向動應力最大。可以認為,高速行駛的汽車對路基動力響應的影響比低速要大得多,但由于路基振動頻率不同,對應車速下的荷載幅值與振動頻率決定了路基動力響應程度,本研究中,車速為108km/h時,風積沙路基動力響應最為明顯劇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沛县| 塘沽区| 巴马| 峨边| 清水县| 喀什市| 江城| 贵州省| 福贡县| 墨竹工卡县| 大洼县| 即墨市| 呼伦贝尔市| 东乌| 金溪县| 和顺县| 舟曲县| 莱芜市| 彰化县| 老河口市| 临漳县| 博白县| 尼勒克县| 正阳县| 金山区| 云梦县| 小金县| 大名县| 获嘉县| 白山市| 从江县| 正镶白旗| 布尔津县| 武安市| 新宁县| 阳西县| 石棉县| 绍兴县| 永州市| 周口市| 娄底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