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 引言

我國沿江地區多因河流對上游泥沙的沖刷作用,形成上覆深厚粉土層。以環杭州灣地區為例,該地區地基特征在于表層多為沖湖相、湖沼相的灰黃色可塑狀粉質黏土,其下為海相灰、灰黑色淤泥質土,上部常分布有機質黏土和泥炭層[1]。若打穿上覆軟土層,則造價過大。因此加固上覆的粉土層,以期形成硬殼層[2],減少路堤運用期的沉降是解決該問題的思路之一。

作為人工硬殼層的形成方法之一,真空井點降水聯合強夯法[3]利用夯擊產生的超孔隙水壓力為“正壓”,抽真空產生“負壓”,人為地制造“壓差”主動排水,并結合數遍合適的變能量擊密,分步降低含水率,提高密實度、承載力,形成高強度、低壓縮量的硬殼層,減小工后沉降和差異沉降[4]。目前眾多學者對此方法進行了現場及室內試驗的研究,史旦達等[5]針對上海地區的軟基處理的現場試驗著重研究此法對降低水位、減小含水率、加速孔壓消散的作用,分析了不同土質超靜孔壓變化規律,但未涉及其加固深度及范圍的分析;高有斌[6]對此法處理的粉土層進行取樣試驗,研究其處理效果,發現此法處理效果顯著優于傳統強夯法;周健等[4]認為在此“少擊多遍”的處理方式下[7],地基土體內將形成“硬殼層”有利于減小地基沉降,但未對此法處理后的地基沉降進行持續監測分析。需要說明的是,目前開展的相似研究,均未在上覆深厚粉土層、下部深埋軟土層的這一地質條件下進行使用,即未開展該地質條件、該地基處理方法的適用性研究。

本文為研究真空井點降水聯合強夯法在深厚粉土地基處理的適用性,結合紹興某公路軟土地基處理工程,通過現場試驗分析孔壓變化規律,并通過原位試驗及長期沉降監測分析其沉降變形規律。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信县| 山东省| 黔东| 陇川县| 中西区| 平阳县| 抚州市| 团风县| 屯昌县| 阜新| 吴桥县| 嘉荫县| 修水县| 定陶县| 昆山市| 吉安市| 定远县| 吴旗县| 达日县| 花莲市| 响水县| 宁波市| 乌拉特前旗| 承德县| 皋兰县| 阳东县| 武宁县| 达孜县| 晋江市| 家居| 蓬安县| 桃园县| 二连浩特市| 永康市| 凌云县| 成安县| 巢湖市| 山东省| 理塘县| 宁强县| 大兴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