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水北調東線穿黃河工程建設理論與實踐
- 羅輝 傅題善 陳瑛 王有志等編著
- 641字
- 2021-10-22 16:16:03
5.3 渠道堤防設計
5.3.1 堤頂高程的確定
南干渠位于東平湖玉斑堤與黃河南大堤之間,該段渠道堤頂高程沒有防洪要求,主要考慮渠道輸水需要,以及防止地面雨水進入渠道。
根據《灌溉與排水工程設計規范》(GB 50288—99)及《堤防工程設計規范》(GB 50286—98)的有關規定,對于1級輸水渠道按式(5—1)計算確定:

輸水渠段水面寬度一般在32.36m,水深4.59m,風區長度及水域的水深均不大,輸水渠的波浪爬高及風壅水面高度較小,可忽略不計。根據規范規定,1級堤防的安全加高值為1.0m;根據冬季冰蓋下輸水水面線復核結果,在冰蓋下按設計流量輸水時,渠道內水位將壅高0.6~1.0m,山東省引黃濟青輸水河實測數據為0.5~0.6m;加上冰蓋厚度(0.2~0.4m)及岸冰爬高(0.2m左右)的影響,設計水位以上堤頂超高至少應為1.5m。因此,考慮冬季冰期輸水形成冰蓋的水位控制要求,確定半填半挖渠段的設計堤頂高程為設計水位加1.5m的堤頂超高。
挖方渠段的地面高程已滿足輸水超高的要求,但為了防止地面坡水進入輸水渠,影響輸水水質、破壞渠道襯砌及對渠道產生淤積,設計中渠道堤頂一般高出地面1.0m左右,對地面變化較大的渠段,為了減少渠頂的起伏,一般在滿足交通要求的前提下,堤頂可隨坡就勢,局部拉平。
經綜合分析確定,該渠段堤頂高程40.70~41.40m之間。
5.3.2 堤頂寬度和路面結構
根據有關規范規定,為滿足防汛、管理、施工、構造等要求,結合工程實際情況確定:輸水渠左堤頂寬度采用8.0m,作為管理交通道路;輸水渠右堤頂寬度采用6.0m,可作為工程維修道路,基本滿足管理、檢修要求。
在輸水渠渠頂鋪設管理道路。在堤防土方填筑完畢,經過一個雨季沉陷期再做路面結構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