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我國水資源存在的主要問題

多年來,我國一直都十分重視水資源保護工作,特別是近年來通過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在水資源開發、利用、節約與保護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效。但是由于人口增長、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以及全球氣候變化影響等,我國水資源仍面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水短缺矛盾加劇

按照國際社會公認的標準,人均水資源量低于3000m3為輕度缺水;人均水資源量低于2000m3為中度缺水;人均水資源量低于1000m3為重度缺水;人均水資源量低于500m3為極度缺水。目前,我國人均占有量約為2240m3,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8%,總體處于輕度~中度缺水狀態。多年平均情況下全國缺水500多億m3,400多座城市缺水。地下水超采嚴重。華北地區水資源十分緊缺,經濟社會發展長期依靠超采地下水,形成了許多漏斗區。西北地區干旱少雨,水資源過度開發,生態用水被嚴重擠占,能源基地水資源供需矛盾尖銳。西南地區工程性缺水問題突出,人均供水能力較差。東部發達地區和南方水網地區水污染嚴重,水質性缺水問題較為突出。可以說,隨著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及用水需求的持續增加,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水短缺問題將成為影響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

二、水污染問題突出

我國入河入湖的廢污水排放量仍然較高,治污難度增加。《全國環境統計公報》顯示,2005年我國廢水排放量(包括工業廢水排放量和城鎮生活污水排放量)為524.5億t[4],此后連年增加,到2014年全國廢水排放總量增加到716.2億t[5],10年間增加了191.7億t,每年以3.7%的速率增加。淮河、海河、太湖、滇池等河湖水質尤差。農業面源污染加重,飲用水水質安全存在隱患。地下水污染也十分嚴重,存在由淺層向深層蔓延的趨勢。據2014年中國水資源公報顯示,對全國開發利用程度較高和面積較大的121個主要湖泊共2.9萬km2水面進行水質評價。全年總體水質為Ⅰ~Ⅲ類的湖泊有39個,Ⅳ~Ⅴ類湖泊57個,劣Ⅴ類湖泊25個,分別占評價湖泊總數的32.2%、47.1%和20.7%。對上述湖泊進行營養狀態評價,大部分湖泊處于富營養狀態。處于中營養狀態的湖泊有28個,占評價湖泊總數的23.1%;處于富營養狀態的湖泊有93個,占評價湖泊總數的76.9%。

三、水生態損害嚴重

我國水資源總量達到2.8萬億m3,但是可利用總量僅為8000多億m3,僅占水資源總量的29%。在水資源可利用總量有限的前提下,一些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及生產力布局對水資源承載能力考慮不全面,部分水資源嚴重短缺地區甚至盲目發展高耗水產業,進一步導致水資源過度開發,引起河枯湖干、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質日趨惡化、水土流失嚴重、泥沙淤積、旱澇災害增多等一系列生態問題,擠壓人類生存發展環境。據初步統計顯示,我國海河、黃河、遼河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率分別高達106%、82%和76%,遠超水資源承載能力。另外,湖泊濕地萎縮,降低了蓄水能力,又進一步帶來河流斷流、河道縮減,以及土地沙化、水庫河道淤積嚴重的問題。

未來一段時期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時期,人口數量仍將增加,工業化、城鎮化進程持續推進,因此用水量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仍會持續增長。預計到2030年,我國人口總量將接近15億人,人均水資源量將下降到不足1900m3,用水總量將達到7000億m3左右,廢污水排放量將超過1000億m3,水資源供求壓力將更加突出,生態環境保護形勢愈加嚴峻。顯然,加強水資源保護是今后很長一段時期內,我國政府以及全社會需要共同承擔的一項重要戰略任務。


[1]數據來源:《2015年中國統計年鑒》。

[2]數據來源:《2014年中國水資源公報》。

[3]數據來源:《2014年中國水資源公報》。

[4]數據來源:《2005年全國環境統計公報》。

[5]數據來源:《2014年全國環境統計公報》。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岱山县| 兴宁市| 太康县| 巢湖市| 孟津县| 郓城县| 日照市| 响水县| 顺义区| 保德县| 壤塘县| 延津县| 扬州市| 巴林左旗| 阿克陶县| 临海市| 拜城县| 金阳县| 清徐县| 清流县| 二连浩特市| 陈巴尔虎旗| 丰镇市| 清新县| 磐石市| 开江县| 汕尾市| 梁平县| 石景山区| 本溪市| 句容市| 郸城县| 桂平市| 兴海县| 晋州市| 晋城| 汝阳县| 驻马店市| 利津县| 大埔县| 毕节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