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序(二)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生態之基。運用法律手段保護好水資源是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必然要求。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一直都比較重視涉水法律法規制度建設,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水資源保護立法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水資源保護有關的民事法律責任制度和行政法律責任制度相繼確立,初步形成了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為核心的水資源保護法律體系。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也確立了“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以強化刑法對水資源的水質保護。可以說,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在水資源法律保護方面基本上形成了“民事、行政、刑事”三位一體的法律架構。但是,與水資源保護有關行政、民事法律法規比較而言,我國水資源刑事法律保護制度建設相對滯后,突出表現為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及相關涉水法律法規的附屬刑罰規定對水資源保護力度不夠、相關法律法規之間協調性不強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刑法對水資源保護實踐的有效開展。

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近年來,中共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運用法律手段保護水資源。2011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中發〔2011〕1號)和中央水利工作會議明確指出要依法治水,健全水資源節約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加快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國務院關于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意見》(國發〔2012〕3號)對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做出了總體部署,要求進一步推進水資源保護和管理法規制度建設。2014年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更是強調要“用嚴格的法律制度保護生態環境,加快建立有效約束開發行為和促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的生態文明法律制度,強化生產者環境保護的法律責任,大幅度提高違法成本。”上述意見和決定應該在相關刑事法律的修訂中得到貫徹。

比較水資源的民事與行政法律制度保護,水資源的刑事法律保護有其自身的優越性,它是水資源法律保護的“最后一道防線”,更能彰顯國家對污染和破壞水資源行為的高度重視以及對其從嚴規制的顯明態度,更能體現出運用法律手段保護水資源的堅定決心。正是基于刑事法律制度在保護水資源的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書在梳理分析我國水資源及涉水法律法規建設現狀的基礎上,針對我國水資源法律保護,特別是刑事法律保護存在的主要問題及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借鑒國外水資源刑事法律保護和國內土地、森林和礦產資源以及交通設施等的刑事立法保護實踐經驗,從加強水量和水質保護角度出發,構建水資源刑事法律保護制度。我謹對本書的出版表示衷心祝賀,期盼該書的出版能為加快推進我國水資源刑事法律保護立法進程提供有力的理論支撐。

img

2016年9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那坡县| 昌黎县| 盖州市| 洪洞县| 沂南县| 伽师县| 盐城市| 郴州市| 渭源县| 大田县| 沈丘县| 鹿邑县| 高州市| 大方县| 四会市| 涡阳县| 邯郸市| 奉节县| 平邑县| 乡宁县| 新邵县| 饶河县| 民乐县| 寿宁县| 同德县| 宿松县| 乐都县| 苍山县| 德令哈市| 涿鹿县| 临澧县| 佛坪县| 二连浩特市| 玉屏| 万年县| 和硕县| 邯郸市| 常山县| 兴宁市| 贺兰县| 哈巴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