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中國水利發展報告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
- 850字
- 2021-11-05 19:59:15
鏈接 山東:莒縣創新小型水利工程“1+3” 聯動管理
山東省莒縣是全國首批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也是全國小型水工程管理體制改革示范縣。近年來,該縣創新思路,按照 “建、、養、用” 一體化改革思路,探索實施了 “1+3” (一個平臺、方聯動) 聯動管理運行模式,并先后對4217 處小型水利工程分實施改革,初步形成了工程產權明晰、管理主體明確、經費保障力、運行公開高效的管理運行體制。
“一個平臺”指在縣、鄉兩級建立水利工程“116”服務熱線平臺,24小時受理群眾農田灌溉、農村飲水、涉水案件等方面的訴求。“三方聯動”中,第一方指政府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確定“莒縣清水水利工程維修養護中心”為縣級工程管護主體,負責全縣小型水利工程管理調度、維修養護任務;第二方指依托各類農田灌溉專業合作社,打造專業化服務機構,負責工程的維修養護;第三方指聘用村級水管員,作為服務延伸到做好“最后一公里”的保障,水管員負責村級小型水利工程的日常巡查、用水服務及工程安全管理。通過三方有機配合,實現小型水利工程管護“全方位、全時段、無縫隙”。同時,為提高工程運行效率,樹立“互聯網+水利工程”理念,建成并運行“互聯網+農田灌溉”“互聯網+農村飲水”等系統,提高了農灌自動化、智能化水平。
莒縣把確權劃界作為改革的“突破口”,努力實現小型水利工程的產權歸屬、使用權歸屬和管護主體歸屬“三個明確”。一方面,對全縣小型水利工程進行排查摸底,根據工程類別、屬性、規模、建設資金來源等,分別確定工程產權歸屬,分“確權頒證”和“劃界登記”兩類進行改革,全縣共投入資金810萬元,對1661處小型水庫、塘壩等水利工程完成確權劃界。另一方面,在完成確權劃界的基礎上,把改革的重點放在“誰來管”上,本著“政府主導、權責一致、市場運作”的原則,通過嚴格的產權公示、招標投標、合同簽訂等程序,明確了鄉鎮政府、供水公司及村級水管員等不同管理主體,建立了小型水庫安全管理員和農村水管員的管護隊伍,頒發小型水利工程經營管理權證書,從根本上形成了“權、責、利”一致的長效管護制度。
莊乾清 李曉衛 執筆
畢玉娟 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