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章 水庫擴建

1963年8月上旬海河流域南系發生特大洪水,推算黃壁莊天然流量12000立方米每秒,6日最大洪量26億立方米,其中69.2%來自區間冶河,水庫水位于8月4日開始猛漲。初期為了保護下游、減輕災害,水庫控制下泄流量為400~2500立方米每秒,堅持一日余,當庫水位漲至121米時,為了保壩安全,以免對上下游造成更大危害,此時開啟水庫全部泄洪設施,并破除非常溢洪道臨時擋水埝,庫水位最高達121.74米,距壩頂僅有2多米,情況極為緊張。在此次特大洪水期間,水庫攔蓄洪量6.6億立方米,將洪峰削減至6150立方米每秒,起到了一定的削減洪峰的作用。經過此次特大洪水檢驗,發現以前洪水分析成果偏小,汛后有關部門即對滹沱河水文進行了復查,海河勘測設計院于1964年9月提出了 《黃壁莊水庫擴建初步設計水文復查報告》,同年8月又提出了 《黃壁莊水庫擴建工程水文復查補充報告 (修訂稿)》。通過1963年特大洪水的實際考驗,說明黃壁莊水庫庫容偏小,泄洪能力亦低,與滹沱河洪水極不相稱。根據最后修正的水文成果對照,1963年洪水僅相當于59年一遇,水庫安全標準不過70年一遇,說明黃壁莊水庫必須進行擴建。

水庫擴建后面貌

1965年6月,國家計委批復原水利電力部提出的 《黃壁莊水庫擴建工程設計任務書》,同意黃壁莊水庫按128米高程進行擴建。海河勘測設計院據此并根據河北省委 《關于河北省海河工程 “三五”期間投資的安排》、海河院的 《海河流域規劃輪廓意見》及 《子牙河流域防洪規劃 (草案)》作為

大會戰場面

《黃壁莊水庫擴建工程初步設計》的規劃、設計依據。于1965年7月編制了 《黃壁莊水庫擴建工程初步設計》,同年10月,根據水文分析最后修正成果,又提出了 《黃壁莊水庫擴建工程初步設計補充說明書》,經水利電力部研究決定,黃壁莊水庫擴建工程采用1000年一遇洪水作為水庫安全標準,汛后興利蓄水以平水年不棄水為原則。對下游河道及泛區的防洪標準,應配合下游整治及獻縣減河泄量要求,采用兩級控制下泄。第一級5年一遇洪水控制下泄400立方米每秒,以保饒陽泛區不受淹;第二級按50年一遇控制,最大下泄不超過3300立方米每秒,以保下游河道不漫溢。水庫擴建工程規模主要有新建非常溢洪道一座,主壩加高到128.5米高程,副壩加高到129.0米高程。

一、新建非常溢洪道工程

非常溢洪道位于主壩北端,閘室基礎置于千枚巖、石英片巖、千枚巖互層及大理巖巖脈上,堰頂高程108.00米,共11孔,閘門凈寬7.80米。閘室設檢修閘門和工作閘門。檢修閘門為混凝土疊梁門,啟閉設備為簡易移動式單向門機;工作閘門為潛孔預應力鋼筋混凝土定輪閘門,每扇分上、中、下3節,采用銷軸鉸接聯成整體,啟閉設備為兩臺臺車式啟閉機,閘門設計水位126.10米,操作條件為動水啟閉。該工程自1965年汛后開工,到1966年汛前基本完成。共計開挖土石方287.3萬立方米,回填土方6.8萬立方米,混凝土澆筑6.45萬立方米。

二、主壩擴建工程

1965年以前已成主壩,壩頂高程為124.4米,漿砌石防浪墻墻頂高程為125.5米,壩體全長約2千米,壩前設有長約180米、厚1~3米黏土鋪蓋,下游設有褥墊排水與排水溝。此次壩體擴建施工中,主要內容:一是向下游加大斷面,為了與原有正常溢洪道及非常溢洪道裹頭相接,兩端壩線形成轉折;二是加高壩頂高程為128.7米,壩頂路面凈寬7.5米,壩頂上游筑有漿砌石防浪墻,墻頂高程至129.9米,下游有路沿石。共計填筑土方58.6萬立方米,削坡1.06萬立方米,清基0.66萬立方米。

溢洪道施工

壩后排水設備方面,由于1+000以北左岸二級階地 (特別是樁號1+000~1+200段)地下水位較高,1963年當庫水位為118米高程時,樁號1+100附近已成壩體后面局部有潮濕現象,為防止對壩產生不利影響。1964年后,在樁號1+020~1+200段已成壩體下游坡腳處設置有排水暗管,擴建中在樁號1+050~1+300段做了紅土卵石壓坡,壓坡坡頂高程118~121米,壓坡段頂寬20米。為排除壩面雨水及部分褥墊排水,沿樁號1+900~1+050設有排水明溝,溝深0.7~1.2米,邊坡1∶1.5,底寬0.6米,內鋪碎石及塊石,排水引入靈正渠。總計開挖土方1.47萬立方米,排水溝護面石及碎石2320立方米。

連接建筑物及其他工程方面,主壩南北端與正常溢洪道及非常溢洪道均以裹頭形式相連接。上游壩坡在125~128.7米高程,相應樁號0+200~1+400范圍內為預制混凝土塊護坡,混凝土塊以下鋪有0.5米厚的砂石墊層與壩體黏土相接。壩的兩端與溢洪道連接處附近上游護坡為漿砌塊石,下游護坡為碎石或大卵石,碎石或卵石厚度一般為0.3米。設測壓管28個,浸潤線管11個,沉降管3個。共計護坡塊石及墊層2.6萬立方米,碎石及石渣2.54萬立方米。

主壩擴建工程自1965年8月開始施工,總計完成土方61.79萬立方米,塊石及碎石5.372萬立方米。

三、副壩擴建工程

擴建以前副壩壩頂高程為125.3米,壩頂凈寬6.18米,防浪墻頂高程125.8米,寬0.4米。壩后建有排水溝,溝內用塊石及墊層砌護,另外,樁號5+330.94~5+874.8除有明排水溝外,還建有直徑1.25米混凝土排水暗管。此次擴建工程的內容主要如下。

干勁沖天,苦干實干

一是壩體擴建。擴建以后的副壩壩頂高程為129.2米,寬6米,鋪碎石路面,壩頂上游筑有漿砌石防浪墻,下游砌有路沿石。下游120米高程處設有2米寬的馬道,馬道上下游邊坡各為1∶2.75、1∶3及1∶3.25。上游壩坡原碾壓坡段 (樁號1+157.3~2+821)經調整后平均壩坡坡度為1∶3。上游壩坡在125.5米高程以上護0.3米厚的干砌塊石及0.4米厚的反濾料,下游護坡為0.3米厚石渣。總計填筑土方202萬立方米,削坡2.64萬立方米,清基3.96萬立方米,護坡塊石及墊層8.89萬立方米,碎石及石渣10.16萬立方米,鋼筋混凝土110立方米。

可敬的建庫功臣

二是零星鋪蓋。總計填筑土方6萬立方米,開挖土方2萬立方米。

三是壩后排水設備。在擴建工程中,原有壩面排水設備不受擴建工程影響的保持不動,重點改建了永樂溝段 (3+800一帶)的縱橫排水溝。該段排水溝坡降由原來的1‰~2‰改為3‰,邊坡為1∶1.5,平均加深1~1.5米。其他馬山段壩后排水溝也作了相應的改建。總計開挖土方4.35萬立方米,護面石及墊層1.27萬立方米。

副壩擴建工程自1965年8月開始施工,總計完成土方220.95萬立方米,石方20.32萬立方米,混凝土110立方米。

主站蜘蛛池模板: 常山县| 景洪市| 繁昌县| 高青县| 隆林| 古交市| 康马县| 寿宁县| 芦溪县| 招远市| 湘乡市| 星子县| 宣威市| 新蔡县| 启东市| 娱乐| 成都市| 庆元县| 庄浪县| 周宁县| 华坪县| 太原市| 大渡口区| 阿拉善盟| 宜都市| 茌平县| 离岛区| 驻马店市| 梁山县| 建瓯市| 榆社县| 永仁县| 长寿区| 修水县| 微山县| 霍林郭勒市| 突泉县| 灵武市| 观塘区| 政和县| 碌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