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水資源稅改革試點扎實推進

水利部財務司

2016年,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將資源稅擴展到占用各種自然生態空間”的決定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水利部(以下簡稱“三部門”)聯合,在河北省先行開展水資源稅改革試點,取得積極成效。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2017年將水資源稅改革試點范圍進一步擴大,以便為全面推開改革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一、河北省水資源稅改革試點取得預期效果

2016年5月,為了促進水資源節約、保護和合理利用,三部門聯合印發《水資源稅改革試點暫行辦法》,明確自2016年7月1日起,在河北省實施水資源稅改革試點。一年多來,試點總體平穩有序,與地下水超采治理等其他改革措施配合、協同推進,取得了明顯效果,有效抑制了不合理的用水需求,促進了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

一是規范了水資源管理。通過水資源稅改革,進一步強化了取水許可管理,以往未申領取水許可證的用水戶,主動申領了取水許可證。一年多來,河北省累計補發取水許可證4300多套,從源頭上解決了長期以來存在的取用水監管難題,促進了水資源管理能力和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二是增強了用戶節水意識。水資源稅改革后,通過調高地下水和特種行業用水水資源稅稅額標準,增強稅收剛性約束,稅收引導節約用水的調控作用日趨顯現。高耗水企業主動加大節水設備投入力度,配備污水處理和水循環利用設施,大大提高了水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減少了生產耗水量,以水定產、適水發展的理念不斷加強。如河鋼集團唐鋼公司實現工業水源全部改用城市中水,每年可節水1400余萬m3;高爾夫球場、洗車、洗浴等特種行業主動轉變取用水方式,減少取用水量,部分地區特種行業取水量較改革前下降30%以上。

三是抑制了地下水超采。水資源稅改革后,通過對超采區取用地下水加倍征稅,促使許多企業由抽采地下水轉為使用地表水。2017年,河北省地下水取用水量較上年降低6.6%,全省100多家城鎮公共供水企業由抽采地下水改為使用地表水,同時增強了對南水北調水的消納能力。

總體來看,河北省水資源稅改革試點達到了預期目標,為其他省份改革積累了可推廣、可復制的經驗,為進一步擴大試點范圍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礎。

二、擴大水資源稅改革試點扎實推進

按照《國務院批轉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2017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的通知》關于擴大水資源稅改革試點范圍的部署,三部門在總結河北省試點經驗、全面了解各地水資源費征收管理情況及參與改革試點意愿的基礎上,經黨中央、國務院同意,印發了《擴大水資源稅改革試點實施辦法》(以下簡稱《實施辦法》),自2017年12月1日起,在北京、天津、山西、內蒙古、山東、河南、四川、陜西、寧夏等9個省份開展水資源稅改革試點。

(一)試點基本原則

為了保障從水費向水資源稅平穩過渡,《實施辦法》明確了擴大水資源稅改革試點原則。

一是稅費平移,不增加正常用水負擔。水資源稅改革試點以現行水資源費制度為基礎,維持水資源費繳納義務人、征收對象、計征依據等基本要素不變。對居民和一般工商業稅額標準基本保持不變,不增加正常生產生活用水負擔,實現收費向征稅的平穩轉換。

二是注重調控,促進用水結構優化調整。充分發揮稅收調節作用,區分不同用水類型設置差別化稅額標準,對地下水超采區、高耗水行業、特種行業從高征稅,增強執法剛性,形成有效約束機制,抑制地下水超采和不合理用水需求,調整優化用水結構。

三是適當授權,充分調動地方積極性。根據各地水資源稟賦、取用水類型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狀況,在統一稅政基礎上,適當賦予地方政府確定具體稅額標準、農業生產取用水限額標準等管理權,授權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相關政策,增強地方參與意識,調動地方積極性。

四是循序漸進,積極穩妥推進改革試點。擴大試點范圍的省份按照《實施辦法》明確的總體要求,緊密結合本地實際,統籌規劃、全面設計、穩步推進改革,為今后擇機在全國范圍推開改革進一步積累經驗。

(二)試點總體情況

我國水資源分布不均衡,北方水資源緊缺,尤其華北地區供需矛盾較大,人均水資源量僅為全國平均的1/4,地下水超采總量及超采面積占全國的1/2,是全國超采區最為嚴重的地區。為充分發揮稅收杠桿的調節作用,擴大試點以華北地區為主,選擇的9個試點省份試點意愿強、有典型代表性。其中,北京、天津、山西、內蒙古等4個省份為華北地區,其他5個省份分布在東、中、西部,水資源豐枯程度不一,取水類型多樣,具有一定代表性;除屬于南方豐水地區的四川省外,其他8個省份均不同程度存在地下水超采情況。

(三)試點主要內容

考慮到河北省水資源稅改革試點效果較好,試點政策基本合理,本次擴大改革試點比照河北省試點有關政策。

一是明確納稅人和計稅依據。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和現行水資源費制度相銜接,明確水資源稅納稅人為直接從江河、湖泊(含水庫)和地下取用水資源的單位和個人,對一般取用水按照實際取用水量征稅;對采礦和工程建設疏干排水按照排水量征稅;對水力發電和火力發電貫流式冷卻取用水按照實際發電量征稅。

二是明確稅額標準確定原則。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水利部聯合印發《關于調整水資源費征收標準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了各地水資源費的最低征收標準。《實施辦法》明確9個試點省份水資源稅稅額標準按水資源費標準平轉,總體不增加企業和居民正常生產生活用水負擔。為發揮水資源稅調控作用,按不同取用水性質實行差別稅額,對地下水超采地區取用地下水加征1~4倍;對超計劃或超定額用水加征1~3倍;對洗車、洗浴、高爾夫球場、滑雪場等特種行業從高征稅;對超過規定限額的農業生產取用水、農村生活集中式飲水工程取用水等從低征稅。具體適用稅額,授權試點省級人民政府統籌考慮本地區水資源狀況、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水資源節約保護的要求確定。中央直屬和跨省水電站發電用水水資源稅稅額統一確定為0.5分/(kW·h),跨省水電站一方為非試點省份且水資源費標準與稅額不一致的,按較高一方標準執行。

三是明確稅收優惠政策。區分不同行業、不同用水類型,制定了水資源稅減免政策。其中,六種不征收水資源稅的情況分別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從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水塘、水庫中取用水;家庭生活和零星散養、圈養畜禽飲用等少量取用水;水利工程管理單位為配置或者調度水資源取水;為保障礦井等地下工程施工安全和生產安全必須進行臨時應急取用(排)水;為消除對公共安全或者公共利益的危害臨時應急取水;為農業抗旱和維護生態與環境臨時應急取水。六種免征或者減征水資源稅的情況分別為:規定限額內的農業生產取用水;取用污水處理再生水;除接入城鎮公共供水管網以外的軍隊、武警部隊通過其他方式取用水;抽水蓄能發電取用水;采油排水經分離凈化后在封閉管道回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規定其他免征或者減征的等。

四是明確了合理的征管模式。為加強稅收征管、提高征管效率,確定了“稅務征管、水利核量、自主申報、信息共享”的水資源稅征管模式,即稅務機關依法征收管理,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核定取用水量,納稅人依法辦理納稅申報,稅務機關與水行政主管部門建立涉稅信息共享平臺和工作配合機制,定期交換征稅和取用水信息資料。

五是明確了收入歸屬和經費保障。為調動試點省份參與改革試點的積極性,試點期間將水資源稅收入全部留歸地方。跨省水電站水資源稅在相關省份之間的分配比例,比照現行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等稅收分配辦法確定。為保障水資源費改稅后相關工作有序開展,試點省份水行政主管部門相關經費支出由同級財政預算統籌安排和保障,原有水資源費征管人員由地方政府統籌做好安排。

目前,擴大試點工作進展總體順利,9個省份全部制定了改革具體實施方案和配套文件,建立了稅務與水利部門工作配合機制、信息共享平臺等,為完成試點任務開了好頭、打好了基礎。

汪習文 姜楠 李海長 趙詩月 執筆

楊昕宇 付濤 審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远县| 二连浩特市| 出国| 阳江市| 名山县| 阜城县| 邵武市| 海伦市| 松阳县| 建阳市| 辉南县| 晋城| 元阳县| 新津县| 上高县| 河津市| 屏东市| 贵港市| 阳原县| 宜宾县| 桐柏县| 吴江市| 民勤县| 云霄县| 贞丰县| 景宁| 邳州市| 安多县| 左权县| 垣曲县| 中牟县| 鄢陵县| 静宁县| 新竹市| 阳信县| 沐川县| 错那县| 尼玛县| 天全县| 荆门市| 湘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