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中國水利發展報告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
- 2897字
- 2021-10-25 20:24:59
推進水流產權確權試點
2016年11月,水利部聯合國土資源部制定印發了《水流產權確權試點方案》,選擇寧夏回族自治區、甘肅省疏勒河流域、江蘇省徐州市、陜西省渭河、湖北省宜都市、丹江口水庫等6個地區開展水流產權確權試點工作,通過兩年左右時間,探索以水域、岸線等水生態空間確權和水資源確權的路徑和方法,界定權利人的責權范圍和內容,著力解決所有權邊界模糊,使用權歸屬不清,水資源和水生態空間保護難、監管難等問題。2017年以來,水利部牽頭建立了水流產權確權試點工作協調機制,組織試點地區編制試點實施方案,聯合國土資源部進行技術審查。水利部、國土資源部會同各試點地區省級人民政府批復了試點實施方案,并召開試點工作推進會,對試點工作進行再動員再部署。目前各試點地區正在抓緊開展試點相關工作。
一、寧夏回族自治區水流產權確權試點
寧夏回族自治區水流產權確權試點是唯一一個在全省級域內開展的試點。試點范圍為自治區全區的農業用水和工業用水,試點期為2016年11月至2019年2月。試點主要任務與內容如下:一是確定水資源使用權確權對象。對特定區域的農業用水,確權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農民用水協會等。工業用水確權到用水企業或向工業供水的公共供水單位。二是明確水資源使用權確權路徑和方式。開展行業水資源配置,將用水總量控制指標細化明確到生活、農業、工業、生態等主要用水行業。灌區內農業用水確權以用水總量控制指標為前提,在取、供水量調查和平衡基礎上,確定確權水量并與確權對象簽訂協議。工業用水確權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規定,在規范取水許可管理的基礎上,發放取水許可證。由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研究取水權物權登記的途徑、方式、內容、信息共享機制。三是實行水資源管理數據共享,建立自治區、市、縣(區)三級水資源管理數據共享制度。四是實行水資源使用權動態管理,包括健全水資源監控體系,加強計劃用水管理,強化水資源用途管制、嚴格水資源費征收和使用管理,探索開展水權交易。五是制度建設。研究出臺寧夏回族自治區水資源管理條例、水資源用途管制辦法,探索建立水資源使用權確權風險防控機制。
二、甘肅省疏勒河流域水流產權確權試點
甘肅省疏勒河流域水流產權確權試點范圍為甘肅省疏勒河干流的玉門市、瓜州縣,試點期為2016年11月至2019年6月。試點內容包含水域、岸線等水生態空間確權和水資源確權。在水域、岸線等水生態空間確權方面,一是劃定水生態空間范圍。開展河道勘測定界和洪水調查,依法劃定疏勒河干流河道的管理范圍并作為水生態空間范圍,明確地理坐標,設立界樁、標識牌,并向社會公布劃界成果。二是開展水生態空間所有權確權登記。明確劃定的水生態空間所有權和功能定位,按照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有關規定實施統一登記。三是開展水生態空間范圍內涉水工程占壓土地確權登記。通過對水生態空間范圍內涉水工程進行摸底調查,對涉水工程占壓土地使用權登記發證。四是嚴格水生態空間保護和監管。通過劃定水域、岸線功能區劃、嚴格水功能區管理。
在水資源確權方面,一是健全水資源監控體系,完善水資源監控調度系統。二是加強水資源用途管制。三是統籌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四是加強流域水資源統一調度管理,建立水量調度管理責任制。五是探索開展多種形式的水權交易。六是研究探索水資源使用權物權登記途徑和方式。在制度建設方面,研究制定甘肅省疏勒河水域、岸線用途管制實施辦法和甘肅省水資源用途管制實施辦法。
三、陜西省渭河水流產權確權試點
陜西省渭河水流產權確權試點范圍與渭河生態區范圍一致,試點期為2016年12月至2018年年底。試點主要內容如下:一是調查水域、岸線等水生態空間的基本情況。編制水生態空間利用現狀及不動產調查報告,繪制相應圖集和堤防工程范圍線等“四線”。二是劃定水生態空間范圍,明確地理坐標,并向社會公布劃界成果。三是確定水生態空間權屬。劃定水域岸線功能區劃,分類探索試點范圍內的自然資源和不動產實施統一登記。四是探索建立水域、岸線等水生態空間監管機制。完善水生態空間不同功能區分類監管等管理制度,探索渭河河灘退耕還河機制,強化聯合執法機制,建立水生態空間信息系統數據庫。
四、江蘇省徐州市水流產權確權試點
江蘇省徐州市水流產權確權試點范圍為江蘇省骨干河道名錄中的92條河道,試點期為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試點主要內容如下:一是確定試點河道水域、岸線等水生態空間范圍,設置管理標志,明確地理坐標,設立樁牌并公布成果,形成“一河一圖”。二是確定河道水生態空間權屬,對試點河道管理范圍實施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對水利工程實際占壓土地,按照不動產統一登記要求取得不動產權證。三是研究水生態空間的監管措施。全面落實水生態空間管護責任,深化河長制協調體系。研究劃定水域、岸線功能區,明確功能區監管辦法。規范涉河建設項目審批和監管制度。開展管理信息化共享建設。建立水域、岸線巡查監測制度,逐步開展退漁還河、退耕還河。四是數據信息化和成果管理。將自然資源確權登記信息納入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臺和自然資源登記信息系統。
五、湖北省宜都市水流產權確權試點
湖北省宜都市水流產權確權試點范圍為全市直接從江河、湖泊或者地下水取用水資源的取用水戶、灌區內取用水戶,試點期為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試點主要內容如下:一是開展摸底調查。分別調查水資源情況,分行業、鄉鎮用水情況,水資源確權情況,今后一個時期用水需求情況。二是制定水資源配置方案。依據全市用水總量控制指標,制定水資源配置方案,在保障生態需水的前提下,確定允許各行業、鄉鎮從各水源取用的水資源量和權益。三是建立水資源確權制度,對確權主體、對象、條件、程序等進行規范。四是確認取用水戶的取水權。明確確權對象(范圍)、確權主體和確權方式,界定取用水戶權利與義務,確定取水權權屬憑證期限,加強水資源用途管制,明確確權實施步驟,探索取水權物權登記途徑與方式。五是確認灌區內農業用水戶水權,明確確權對象、主體、方式,界定灌區農業用水戶權利與義務,確定實施步驟。六是確認農村集體水權。對全市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修建的堰塘,直接確權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有條件的地方確權到戶。
六、丹江口水庫水流產權確權試點
丹江口水庫水流產權確權試點以丹江口水庫管理范圍(丹江口水庫170m蓄水位土地征收線以下的區域)作為試點范圍,試點期為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試點主要內容如下:一是全面調查丹江口水庫管理范圍內水域、岸線等水生態空間的基本情況。核實試點范圍內的土地利用現狀及各類不動產的自然狀況、權屬狀況等,編制調查報告,測繪相應圖件。二是以丹江口水庫管理范圍為基礎,劃定丹江口水庫水域、岸線等水生態空間范圍。明確地理坐標,設立界樁、標識牌,由庫區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分別發布劃界成果公告。三是按照不動產登記和自然資產確權登記有關規定,開展試點范圍內的水域、岸線等水生態空間確權登記工作。四是根據水域、岸線確權成果,提出保護水域、岸線等水生態空間和加強監管的措施。研究制定消落區及島嶼利用與保護規劃、岸線保護和利用規劃。五是探索建立丹江口水庫聯合監管機制,逐步建立完善水域、岸線等水生態空間管理制度。
楊威 俞昊良 馬超 邱勇 執筆
汪安南 高敏鳳 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