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脈動齊魯:南水北調工程·征地遷建卷
- 山東省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管理局 南水北調東線山東干線有限責任公司
- 8655字
- 2021-10-22 22:56:05
第二節 機構設置
一、省級指揮機構和辦事機構
(一)山東省政府的職責
在山東省人民政府與各市人民政府簽署的《南水北調主體工程征地遷占補償和施工環境保障責任書》中,對山東省政府的職責進行了明確界定:
(1)貫徹執行《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征地和移民安置暫行辦法》,責成山東省主管部門編制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初步設計階段征地遷占規劃。制定山東省南水北調工程征地遷占的有關政策和規定,主要包括:土地補償和安置補償費分解兌付辦法和具體標準、有關優惠政策和管理制度等。
(2)根據國家批準的初步設計階段征地補償和移民安置規劃,審批征地遷占實施方案。督促山東省主管部門與市級人民政府簽訂征地遷占任務包干協議,監督檢查包干協議內征地遷占任務的完成和資金的使用管理。
(3)組織、督促省級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征地遷占相關工作,主要包括:地方配套資金落實、工程壓礦、地質災害評估、使用林地可研、文物保護、工程用地預審、辦理建設用地及林地使用手續等。
(4)組織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山東段工程單項工程征地遷占的驗收工作。
(5)對市級人民政府履行職責情況,進行督查通報,并實行責任追究制度。
(6)及時研究協調解決有關地級市在征地遷占工作中提出的有關問題。
(7)責成山東省南水北調局認真貫徹落實南水北調工程征地遷占的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編制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山東段工程建設初步設計階段征地遷占規劃;及時撥付征地遷占補償資金;監督檢查補償資金的兌付和落實;承辦山東省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二)山東省南水北調工程建設指揮部職責
1.山東省南水北調工程建設指揮部的成立
2002年9月27日,山東省委、省政府下發魯委〔2002〕303號文件,率先成立山東省南水北調工程建設指揮部,時任省委副書記、省長的張高麗同志為指揮。文件同時明確“山東省南水北調工程建設指揮部具體組織實施山東省境內南水北調工程的建設管理工作”。
2.山東省南水北調工程指揮部及其成員單位職責
2005年4月30日,山東省政府辦公廳下發魯政辦字〔2005〕30號文件,公布了山東省南水北調工程建設指揮部成員單位的職責,主要包括:
(1)山東省南水北調工程建設指揮部是確定山東境內南水北調工程建設有關方針、政策、措施和解決其他重大問題的指揮機構,負責對山東省境內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的統一指揮、組織協調,督導沿線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積極做好轄區內的南水北調相關工作,特別是做好征地、拆遷、施工環境保障、文物保護、南水北調方針、政策宣傳等工作,確保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山東段工程建設順利進行。山東省南水北調局是山東省南水北調工程建設指揮部的辦事機構,承擔山東省南水北調工程建設指揮部的日常工作,負責山東省南水北調工程建設指揮部決定事項的執行和督辦。
(2)山東省水利廳、山東省南水北調局:負責草擬境內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的政策、管理辦法和有關法規草案;負責組織境內南水北調的各項前期工作;組織境內南水北調配套工程規劃編制工作,并負責配套工程建設的管理;按照有關規定,管理南水北調工程建設資金,協調境內南水北調工程年度開工項目建議計劃和投資規模控制;審查并提出境內南水北調工程配套投資總量意見;協調配合山東省政府有關職能部門和地方政府做好工程項目區的節水、征地遷占和生態環境與文物保護等工作;承擔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委托的山東境內南水北調干線工程建設的行政管理和行政監督工作;協調解決山東境內南水北調工程建設中的有關重大技術問題;負責山東省境內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的科技和對外技術合作與交流;負責工程建成后的運行管理總體方案的擬定、隊伍建設等。
(3)山東省林業局(廳):負責辦理工程建設過程中征占用林地的審核、樹木的采伐等相關手續;指導和監督工程沿線綠化帶和防護林的建設等。
(4)山東省國土資源廳:負責工程建設用地的征收、耕地占補平衡等管理工作;組織工程用地報批,協調市、縣主管部門依法辦理用地相關手續;對工程征地、地面附著物補償資金支付進行監督管理;負責工程建設項目用地預審和用地計劃指標安排管理工作;負責工程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備案、壓礦報告審查,并辦理相關手續。
(5)山東省公安廳:負責督導所在地公安機關維護好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區域社會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依法查處盜竊、哄搶工程建設物料及破壞工程設施等案件,打擊違法犯罪分子,確保良好的施工和運輸環境。
(6)山東省監察廳:對指揮部成員單位承擔任務的完成情況進行監督檢查;會同有關部門對工程建設過程中的招標活動進行監督。
(7)山東省審計廳:對工程資金的到位、使用和管理進行審計監督。
(8)山東省文化廳(文物局):負責工程沿線文物保護方案的編制和實施。
(9)山東省通信局:組織工程建設重大活動的通信保障工作,協調解決影響工程施工的通信設施遷移工作。
(10)山東電力集團:組織保障工程建設、運行的電力調度和供應,協調解決影響工程施工的電力設施的遷移工作。
(11)山東濟南、淄博、棗莊、東營、濰坊、濟寧、泰安、德州、聊城、臨沂、濱州、菏澤市人民政府及工程沿線縣(市、區)政府:根據工程建設需要,健全南水北調組織領導體系,明確有關機構負責境內南水北調的組織領導和實施工作(主要職責見本節市級指揮機構各辦事機構)。
通過上述省委、省政府兩個文件,對相關部門和地方承擔的山東省南水北調工程征地移民和施工環境保障工作等職責進行了明晰界定。
(三)山東省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管理局職責
1.山東省南水北調局的職責
2003年8月11日,山東省機構編制委員會以魯編〔2003〕8號文件批復設立“山東省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管理局”。2004年8月18日,山東省機構編制委員會以魯編〔2004〕17號文公布了山東省南水北調局的職責。
職責明確“山東省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管理局為省南水北調工程建設指揮部的辦事機構”、“協調配合省政府有關職能部門和地方政府做好工程項目區的節水、治污、征地、移民和生態環境與文物保護等社會層面的管理工作,保證工程建設環境”。
2005年1月10日,山東省政府辦公廳以魯政辦字〔2005〕3號復函國務院南水北調辦,進一步明確“山東省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管理局為山東南水北調征地補償和移民安置組織實施工作機構,代省政府行使全省征地補償和移民安置組織實施工作”。此后,山東省南水北調局也按照這種模式,對市、縣兩級人民政府的“南水北調征地補償和移民安置組織實施工作機構”函商認可,保證了在征地移民資金撥付、審計、稽查等工作中責任的落實。
2.山東省南水北調局政策法規處職能
2004年,山東省南水北調局公布了局機關各處室職能(魯調水辦字〔2004〕16號),省級征地移民工作主要由政策法規處承擔。具體職責為:
(1)研究提出工程建設管理中的有關政策和管理辦法,組織調研、起草有關法律草案。
(2)負責建立工程沿線執法隊伍,組織水法規的宣傳落實。
(3)組織擬訂工程占地、拆遷、移民安置規劃及實施細則并監督實施。
(4)參與土地征用、移民安置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審查工作。
(5)負責協調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做好工程建設項目的土地征用、遷占補償、移民安置、文物保護、施工環境等工作。
(6)負責工程建設范圍內地質災害評價、礦藏占地調查、使用林地評價,辦理工程征地和林地使用手續。
(7)配合有關部門、單位對土地(林地)征用、遷占補償、移民安置工作進行驗收、評估,并提出總結報告。
(8)協調征地遷占中的重大問題,對征地遷占工作進行監督檢查。
(9)組織協調應訴、復議工作。
(10)承辦局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
3.修訂后政策法規處(征遷安置處)的職能
根據工程進展和征遷工作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對政策法規處的職能進一步補充修訂。2010年7月,明確政策法規處更名為征遷安置處(山東省機構編制委員會批復為拆遷安置處),職能如下:
(1)負責國家和山東省有關政策、法規和規定的貫徹落實工作,組織調研、起草有關法規草案,制定征地移民工作規章制度。
(2)負責土地征用、移民安置項目、征地移民前期審查工作。
(3)負責征地移民監理、監測評估、勘測定界招標管理工作。
(4)制定征地移民任務投資包干協議和實施計劃,指導市縣制訂征地移民實施方案并監督實施。
(5)協調相關部門、單位進行工程建設范圍內的地質災害評估、礦藏占壓調查、使用林地評價,辦理工程征地和林地使用手續。
(6)組織審查(審核)征地移民費用的使用意見。
(7)組織協調征地移民應訴、復議和信訪工作。
(8)負責征地移民和施工環境保障的督查、考核、表彰、通報的管理工作。
(9)參與、協調工程影響區文物保護工作。
(10)組織、指導征地移民檔案管理和驗收工作。
(11)協調建立工程沿線執法隊伍,負責工程管理的執法和水法規的宣傳工作。
(12)負責配套工程征地移民業務管理工作。
(13)承辦局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
(四)南水北調東線山東干線有限責任公司職責
1.南水北調山東干線公司的職責
根據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有關南水北調工程項目法人組建的意見》(國調委發〔2003〕2號),2004年6月19日,省政府上報了《南水北調東線山東干線有限責任公司組建方案》。2004年7月9日,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給予正式批復(國調委發〔2004〕4號)。
南水北調山東干線公司職責明確:“負責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山東省境內干線工程建設的組織實施和運行管理,負責工程所需資金的籌措、使用與貸款的償還,承擔授權范圍內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責任”。
2.南水北調山東干線公司征地移民部的職能
南水北調山東干線公司正式在工商部門注冊后,先期成立了征地移民部,下設征遷科、地籍科等科室,與山東省南水北調工程局政策法規處合署辦公,聯合承擔起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山東段工程建設的征地移民工作的組織和實施。
南水北調山東干線公司征地移民部的職能:
(1)參與土地征用、移民安置項目、征地移民前期的審查工作。
(2)參與征地移民監理、監測評估單位的招標工作。
(3)落實與主管部門、地方政府簽訂征地移民責任書和投資包干協議的具體工作。
(4)落實征地移民實施計劃和補償方案。
(5)負責征用土地永久界樁埋設及邊界的管理工作。
(6)辦理工程用地及使用林地手續。
(7)搞好環境協調,協助現場建管單位建立治安保衛機構。
(8)負責協調督促有關單位及時清除地面附著物,完成專項設施遷建工作。
(9)配合做好文物保護工作。
(10)負責征地移民檔案的收集、整理、歸檔和管理工作,落實征地移民驗收具體事宜。
(11)負責征地移民統計工作。
(12)承辦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
二、市級指揮機構和辦事機構
(一)成立的依據
根據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山東省南水北調工程建設指揮部成員單位職責》(2005年4月30日,魯政辦字〔2005〕30號)要求,工程沿線的濟南、淄博等12個(這是干線工程開工之初涉及市的個數,后期隨著截污導流工程和配套工程的實施,擴展到15個)市級人民政府,應根據工程建設需要,健全南水北調組織領導體系,明確有關機構負責境內南水北調的組織領導和實施工作。2005年5月19日,山東省南水北調工程建設指揮部成員會議形成山東省人民政府會議紀要(〔2005〕第37號)。會議確定:按照分級管理的原則,沿線各市、縣須設立相應的指揮領導機構,并依托水利部門設立辦事機構,明確專門班子、固定人員,確保有機構辦事、有人辦事。
(二)成立的概況
各有關市按照山東省南水北調工程建設指揮部的統一安排部署,根據工程進展需要,結合各自實際,相繼成立市級南水北調工程建設指揮部和市級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管理局,組建起指揮機構和辦事機構。仿照山東省的模式,市級指揮機構一般由市政府主要領導任指揮,分工領導任副指揮,有關職能部門主要領導為成員。各市的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管理局作為市級指揮機構的辦事機構一般依托市水利(務)局組建,下設綜合、工程協調、環境協調、財務等職能科室。由于全省各地工程開工時間不同,各市機構成立時間前后不一,泰安市、棗莊市因為境內濟平干渠輸水工程、韓莊運河段工程的實施,指揮機構和辦事機構成立較早(2004年3月~2005年7月)。至2009年7月全省南水北調工程全面展開,15個市級指揮機構和辦事機構普遍組建完畢。
(三)市級機構職責
1.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山東省南水北調工程建設指揮部成員單位職責》對市級指揮機構職責定位是:組織實施地方配套工程的建設和運行管理;負責籌集配套資金;做好主體工程、截污導流工程以及配套工程的土地征用、地面附著物和專項設施遷移等工作,組織好工程建設范圍內城鄉居民等的遷移工作,確保在本行政區域內的工程按時開工、不停工,提供良好的施工環境。
2.在山東省人民政府與各地市人民政府簽署的《南水北調主體工程征地遷占補償和施工環境保障責任書》中,對市級人民政府的職責進行了明確界定:
(1)確定本行政區域內負責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征地遷占的辦事機構。發布工程征地范圍確定的通告,控制在征地范圍內遷入人口、新增建設項目、新建住房、新栽樹木等。
(2)組織、督促本市有關部門、市級以下人民政府,根據山東省主管部門提出的征地遷占時間要求,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征地遷占相關工作,主要包括:編制征地遷占實施方案并組織實施;落實被征地農民生產安置所需土地;及時進行地上附著物清除及專項設施的遷移,確保工程按時開工。
(3)預防和處置征地遷占群體性事件及相關信訪工作,維護工程施工環境,不發生停工事件。按照《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征地和移民安置暫行辦法》等有關規定,征地遷占的調查、補償、安置、資金兌現等情況,要以村或居委會為單位及時張榜公示接受群眾監督。征地遷占資金要設立專戶、專款專用,接受國家的審計、稽查和監督。
(4)與縣(市、區)簽訂《南水北調主體工程征地遷占補償和施工環境保障責任書》。組織、督促市有關部門、市級以下人民政府,配合山東省主管部門對工程占地(淹沒)影響和各種經濟損失進行調查;對征地遷占工作進行監督、檢查。組織本行政區域內征地遷占的驗收工作。及時上報建設用地及林地使用手續。
(5)對縣(市、區)人民政府履行職責情況,進行督查通報,并實行責任追究制度。
(6)及時向山東省主管部門反映征地遷占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3.2009年4月2日,山東省南水北調局頒布《山東省南水北調工程征地移民實施管理暫行辦法》(魯調水征字〔2009〕15號),以規范性文件完善、界定了市級人民政府(南水北調辦事機構)任務及職責:
(1)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征地移民實施管理工作的組織、指導和監督。
(2)負責將山東省南水北調辦事機構與市級人民政府簽訂的“征地移民任務及投資包干協議”中征地移民的具體任務,分解落實到有關縣級人民政府,與縣級人民政府簽訂征地移民任務及投資包干協議,參與技術培訓工作。
(3)對縣級申報的征地移民實施方案和移民安置選址方案組織評審并批復。
(4)按照有關規定、政策和批準的征地移民實施方案,組織對征地移民實施及資金管理工作進行檢查、審計,按時編報征地移民統計報表和資金會計報表。
(5)參與征地移民縣級驗收工作,負責征地移民市級驗收工作。
(6)做好信訪工作,協同有關部門及時處理突發事件。
(7)督促縣級人民政府辦理征地及使用林地手續。
(四)市級機構作用
市級南水北調工程建設指揮機構和辦事機構的成立,為工程沿線的各縣(市、區)貫徹落實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新頒布的國家《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征地和移民安置暫行辦法》、實行《山東省南水北調主體工程征地遷占補償和施工環境保障責任書》制度提供了組織保證。征遷工作體制與國家現行行政管理體制高度吻合,在省級和縣(市、區)之間形成橋梁和紐帶,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三、縣級指揮機構和辦事機構
(一)縣級機構成立的依據
(1)2005年1月17日,國務院建委會《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征地補償和移民安置暫行辦法》規定:“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征地和移民安置工作,實行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領導、省級人民政府負責、縣為基礎、項目法人參與的管理體制。有關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確定相應的主管部門承擔本行政區域內的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征地補償和移民安置工作。”
(2)2005年5月19日,山東省南水北調工程建設指揮部成員會議形成山東省人民政府會議紀要(〔2005〕第37號)。會議確定:“按照分級管理的原則,沿線各市、縣須設立相應的指揮領導機構,并依托水利(務)局設立辦事機構,明確專門班子、固定人員,確保有機構辦事、有人辦事。”
(二)山東省縣級機構成立概況
按照山東省南水北調工程建設指揮部的統一安排部署,山東省與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山東段有關的68個縣級人民政府都相繼成立了南水北調工程建設指揮機構和辦事機構。縣級南水北調工程建設指揮部都由政府主要領導任指揮,分工副職任副指揮,發展改革、水利、公安、國土、林業、環保等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縣級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管理局(辦公室)作為縣級指揮部辦事機構普遍依托水利(務)局籌建,也有的按獨立法人設置,列入縣本級財政預算。下面介紹幾個成立較早的縣級南水北調辦事機構的基本情況。
1.東阿縣
山東省聊城市東阿縣地處黃河北岸,東線工程穿黃河試驗探洞入口在其境內。早在1984年6月,為配合工程進行,該縣在全省率先成立了縣級辦事機構——東阿縣支援南水北調工程建設辦公室,1名副縣長掛帥,有7名工作人員。為配合試驗探洞施工、開展征地移民和施工環境工作的需要,征用當地110余畝土地。
2.東平縣
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由于涉及5個設計單元工程、前期工作任務重,2001年6月成立了獨立法人的東平縣南水北調辦公室,正科級全額事業單位。這是全省配合主體工程實施成立最早的縣級機構,定編6人,實有工作人員20余人。
3.臨清市
山東省聊城市臨清市由于涉及3個設計單元工程,征地移民工作量大,成立了獨立法人的臨清市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管理局,正科級全額事業單位,定編20人。
縣級辦事機構普遍設置綜合、工程協調、環境保障、財務等科室。
(三)縣級機構職責
縣級指揮機構和辦事機構的成立,為“縣為基礎”體制的建立奠定了堅實的組織保證,是“縣為基礎”征遷工作體制實施的基本載體。在《山東省南水北調工程征地移民實施管理暫行辦法》(魯調水征字〔2009〕15號)中,界定縣級人民政府(南水北調辦事機構)任務及職責如下:
(1)宣傳征地移民法律、法規,做好移民的思想教育工作,及時妥善處理征地移民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維護工程施工環境及社會穩定,參與技術培訓工作。
(2)負責按規定招標或委托選擇設計單位完成本行政區域內的征地移民技施階段的設計任務,組織編制征地移民實施方案和移民安置選址方案。
(3)按照市級人民政府與縣級人民政府簽訂的“征地移民任務及投資包干協議”要求,分解、落實、完成本行政區內的征地移民實施任務。
(4)按照經批準的征地移民實施方案,嚴格征地移民資金管理,組織對征地移民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檢查、審計,按要求及時上報征地移民統計報表和資金會計報表。
(5)按照“公開、公正、接受人民群眾監督”的原則,充分聽取移民意見,嚴格依法辦事,切實保護移民的合法權益。
(6)按有關規定及時收集、整理、歸檔征地移民資料,保證檔案資料的完整、準確、系統、安全和有效。
(7)負責征地移民縣級驗收工作。
四、現場協調機構
(一)成立背景
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山東段工程進入實施階段以后,征遷和施工環境保障成為制約工程進展的第一難題,因征遷原因導致的施工環境惡化、阻工現象時有發生。群眾維權意識強、政策透明程度高、地方維穩壓力大等都對征遷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2006年10月23日,省指揮部審時度勢,提出了加強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現場協調機構的要求,以便及時解決征遷帶來的問題,最大限度的確保主體工程建設順利進行;要求工程建設現場協調工作組由南水北調辦事機構牽頭,水利、國土、林業、公安、有關鄉(鎮、辦事處)、基層建設管理單位、移民監理、施工等單位組成。
(二)職能任務
(1)協調工作組的任務是及時解決本地南水北調工程建設中出現的遷占和施工環境協調等問題,盡量把問題就地化解。現場協調解決有困難的問題,由現場協調小組形成意見后報縣(市、區)南水北調工程建設指揮部協調解決;如縣(市、區)解決仍有困難,可向上一級單位報告,啟動更高層次的協調機制。未經現場協調,有關單位不得將問題直接報告上級主管單位。
(2)各市級南水北調辦事機構要幫助、督促縣(市、區)協調工作組開展工作,切實解決群眾反映的合理問題;對群眾阻撓施工現象要正確分析,既要維護群眾正當利益,又要依法打擊非法行為,維護好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環境。
(3)各現場指揮部要積極組織施工單位開展文明施工和法律進工地教育活動,改進施工方式,盡量避免因施工產生的噪音、粉塵等對群眾生產、生活造成影響,爭得群眾對工程建設的理解和支持。
(4)各市級南水北調辦事機構負責督促有關縣(市、區)盡快就已開工和新開工項目成立工程建設現場協調工作組,并將各縣(市、區)工作組名單和聯系方式匯總上報,確保協調工作組聯系渠道暢通。
(三)成立的情況與發揮的作用
山東省南水北調工程建設指揮部通知下發后,山東省南水北調局積極督促落實,工程施工所在縣(市、區)人民政府普遍成立了“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現場指揮部”,政府分工負責人現場督導工作,吸收有關部門參加。有的地方把警務室等設在施工現場。濟寧市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管理局、市公安局還聯合建立了《南水北調工程施工安全保衛機制》;濟寧、棗莊等市下發了關于維護施工環境的市政府通告;濰坊市成立了南水北調工程雙王城水庫派出所等。這些都起到很好的保駕護航作用,工程施工環境明顯好轉。
同時,從穿黃河工程施工開始,山東干線公司派出的現場建管局普遍增設“征地移民部”,全國公開招考有相關工作經驗的人充實進來,安排專門人員從事征遷協調工作。從而做到了第一時間發現問題,立即協調解決,把征遷工作對主體工程正常施工的影響降到最低限度,取得良好效果。
山東省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現場施工協調,注意傾聽地方群眾呼聲。對一些合理要求,組織設計人員和移民監理人員現場核實,盡快給予解決。對群眾反映雖不強烈,但確屬工程建設影響范圍的,也本著以人為本、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全力以赴解決,贏得了工程沿線群眾對南水北調工程的關心、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