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洪災害分析評價技術
- 李衛平 任娟慧 任波
- 1920字
- 2021-10-22 21:36:54
1.4 山洪災害的預警
山洪預警系統的核心內容是山洪預報。山洪預報對于洪水控制、水庫調度、發電、灌溉等工作至關重要,對防洪減災具有重大的意義。如果能科學地預測山洪過程的發生、發展及洪量,就能采取必要的措施防御和管理洪水,將其可能產生的災害限制在一定范圍內,以盡量減少經濟損失和對社會的不利影響。防御和管理洪水是建立山洪預警系統的一個重要舉措。
目前,國內采取的山洪災害預警預報技術途徑通常是首先對山洪災害的危險性進行判別和預測,再根據災害的威脅程度劃分危險等級區并劃分山洪易發區;通過與先進的監測和預報技術相結合,對暴雨山洪進行實時監視,并預測山洪災害發生的危害程度和時間,最后做出準確的山洪預測預報。
1.4.1 山洪災害的預警方法
山洪災害預警方式多樣,有的通過判斷山洪災害發生程度劃分山洪災害危險區進行山洪災害預警,有的是先確定山洪災害發生指標,再通過對指標的監測進行山洪災害預報。山洪災害的預報形式基本相同,都是通過監測,把即將發生的山洪災害通過山洪災害預警平臺將信息發布出去,以達到對山洪進行預報的效果。根據2012—2015年山洪災害事件統計,造成人員傷亡的山洪災害事件中50%以上為溪河洪水災害。對于溪河洪水災害,當前主要采用雨量預警和水位預警。
雨量預警指標和水位預警指標是山洪災害預警的重要指標,2010年以來,我國持續開展山洪災害防治項目建設,共建設4.5萬個自動雨量監測站和1.7萬個自動水位監測站,雨量站與水位站數量比約為2.8∶1,同時還建設了大量簡易雨量報警器、簡易水位站,形成了覆蓋山洪災害防治區的監測網絡。根據現階段山洪災害調查評價審核匯集成果(至2016年6月初),各地在開展山洪災害調查評價時,以雨量預警指標為主,雨量預警指標和水位預警指標數量之比為6.4∶1。
1.雨量預警
山洪災害的形成機理非常復雜,植被情況、山體坡度、地質地貌、土壤和降雨等諸多因素都與山洪災害的發生有著密切的聯系,其中降雨是引發山洪災害的最直接外動力因素。當一個小流域某時段內降雨量達到或超過某一量級和強度時,形成的洪水流量剛好為河道的安全泄洪能力,大于這一降雨量將可能引發山洪災害,把此時的降雨量稱為臨界雨量。臨界雨量是目前山洪災害預測預報的重要指標,對山洪災害防治有著重要的意義。
以上所述的山洪臨界雨量法一般主要采用回歸統計或者水文模型的方法來確定,通過分析山洪災害形成條件和歷史山洪發生的降雨情況,并在氣象預報和實際雨情基礎上,以臨界雨量為依據或建立預報模型,用以預測山洪災害發生的可能性。
2.水位預警
水位預警是通過分析防災對象上游一定距離內水位站的洪水位,將該洪水位作為水位預警的指標,根據預警對象控制斷面成災水位,是推算上游水位站相應水位的一種預警方式。
以溪河洪水為主的山洪采用水位預警的方式,具有物理概念直接、可靠性強、適用范圍廣的優勢,尤其適用于支溝主溝匯流洪水頂托、流域內有調蓄工程、地下河或雪山融水等狀況的山洪預警。水位監測站配合本地化的預警設備還可以對強行涉水過河、漂流、河邊宿營等情況起到警示作用。在山洪災害預警預報中,判斷一個居民點是否會發生山洪災害,最終都要歸結為比較溪溝或者河道里的洪水位與預警點居民區高程的關系,即洪水位與成災水位的關系。與雨量預警指標相比,水位預警指標概念更明確,省去了雨量預警指標中由降雨推求洪水的過程,使用更加方便。
1.4.2 山洪災害的預警措施
1.建立預警預報體系
針對山洪災害現狀,以預防為主的非工程措施必不可少,也是抵御山洪災害的重要保障。主要通過將水文與氣象信息結合,預測山洪災害發生的時間地點和強度,然后針對災害情況提出躲災避災方案,建立一套集監測、通信、預警、避災方案和防御措施于一體的完整的預報預警體系。
2.山洪災害防御預案
山洪災害的防御措施,主要有以下內容:
(1)成立山洪災害防御指揮小組,確立各部門職責。當遇到突發狀況時,能有序、高效地組織人員做好抗災工作。
(2)山洪災害的預警預報的等級狀態,即紅色預警、橙色預警和黃色預警狀態。1級預警在一定時段降雨內發生山洪災害的可能性小,故不需要預警;2級預警即黃色預警,該時段降雨內山洪災害發生的可能性較大,需要加強對災害的監測,并采取防御措施;3級預警即橙色預警,在該時段降雨內山洪災害發生的可能性大,隨時準備預警;4級預警即紅色預警,在該時段降雨內山洪災害發生的可能性很大,需要全天對災害點進行監測,必須報警,采取防災措施。當發現上述三個狀態中有明顯變異的情況時,則要加強監測、加密測次。同時上報山洪災害防御指揮部,以便及時撤離險區。
(3)人員安置轉移。針對具體流域特點,結合具體地域的特點,在組織人員撤離時速度要快且要注意公路沿線是否有孤石滾落現象。在撤離時為保障居民安全,應與下游地區分成兩片,同時準備撤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