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采購
- 明末:中州崛起
- 大幾大
- 2195字
- 2021-12-28 23:25:44
李巖和紅娘子同騎一馬,眾人押著輜重返回城鎮中心。
“相公!奴家知錯了。”紅娘子依偎在李巖懷里嬌羞道。
李巖撫了撫紅娘子那濃黑的秀發:“娘子,所謂出嫁從夫,為夫之前是怎么和你說的?沖動是魔鬼啊!折了十幾個弟兄啊!”
紅娘子弱弱得道:“那人家還不是為了你啊!現在咱們寨子多了那么些人,大伙都是窮苦人,不都是為了口吃的么。人家見你為口糧嘆氣,這才....”
李巖安慰道:“好了!好了!俺知道娘子是‘賢內助’,這次引以為戒。”
“好!”紅娘子應諾。
惹得一旁眾人起哄:
“主公!頭領居然害羞了。”
“這就叫一物降一物...哈!哈!哈!”
紅娘子聞言:“再埋汰我,把你們關小黑屋。”
眾人嘻嘻哈哈,歸途也是歡愉。
此役殲敵90人,自損12人;繳獲輜重糧草車3輛、死馬15只、戰馬10騎、輜重挽馬12匹;投誠騎兵5騎、押運民夫12人、鳥銃5支、長槍20支、單刀30把。
但是李巖并沒有為這點繳獲而自喜,而是在疑惑“聲望”、“統治度”有什么用?因為李巖覺得這個“金手指”和他玩的單機游戲不一樣,游戲若是聯網對戰,基本半小時乃至十幾分鐘就結束了——開局幾分鐘騷擾對方農民啊、船運爆兵卡什么的。
還有就是升級時代,游戲里食物和金夠了就能升級。而之前李巖在城鎮中心選擇“升級”,系統提示“無法執行命令”。
一路上帶著這些疑問的李巖,不知不覺間就回到了城鎮中心。
在紅娘子的安排下,眾人處理完輜重后各自安歇。
李巖進入城鎮中心:
“叮!有三次船運卡,是否使用?”
“使用。”
“鋸木廠:加快所有采集木頭的速度,糧倉:加快村民在稻田里采集食物的速度,毛皮商:加快村民從打獵、漿果叢采集食物的速度,先遣隊:由一名探險家帶隊的探險開拓隊,水牛牧場:畜牧欄可消耗100食物,獲得水牛一頭。請選擇!”
李巖想了想,先遣隊,不是增加村民血量的么?
“先遣隊詳解。”李巖問道。
“先遣隊:探險家—可探索礦藏、建造貿易站、練兵,擁有米涅步槍一支、獵狗一只。開拓隊:刀盾兵2名、長槍兵4名、弩兵3名、鳥銃兵4名、中醫1名。”
“我選擇:糧倉、先遣隊、水牛牧場。”
“是否確定?”
“我確定。”
“啟動完成。”
李巖打開屬性區:5塊生產糧食稻田——采集產量加成:10個大明流民采集加成+30%、糧倉卡加成+10%
“田的系統屬性是按照上等水田來的,明代畝產量是平均每畝生產原糧344斤。344X40%=137.6,就是說一畝地能收獲482斤左右。482上繳3成是144斤。”
李巖拿出紙筆在書桌上計算著。
問題是第一階段的系統田,只能開20畝——10畝食物田、10畝金錢田,金錢田每畝產出是一個月36貫錢,就36兩白銀。10畝一年就是360X12=4320兩。
而食物田4個月一收,一年3次:繳3成,10畝就是144X10=1440斤,1440X3=4320斤。
這兩個是旱澇保收的。
不穩定的收入就是民眾自己開墾的田有100畝,只有夏糧和秋糧,算它畝產280斤,就是28000斤。28000斤繳納3成,8400斤,一年 2次就是16800斤。實際收入可能會低于這個數。
金錢收入這得靠劫掠了。
李巖揉了揉太陽穴:“看來需要更多的百姓來屯墾。現在戰兵動員起來...原來的75人,在從招募的150戶中,兩戶一丁抽個75丁,滿編戰兵才150人,還武器不全。”
“還有這個聲望和統治度是怎么回事?”李巖問系統。
“叮!聲望和統治度用升級時代和兌換科技。聲望需要依靠戰斗獲得,統治度需要領地和內政獲得,內政指標由工務、農務、商務、稅務完成度來獲得。”
李巖皺眉思索道:“那我升級下一個時代需要多少?”
“叮!升級下個時代,需要500聲望、100統治度,您需要擴展領地。升級之后可建造系統建筑:兵營、馬廄、兵工廠、槍炮鑄造廠、棱堡;稻田可升級為種植園和經濟莊園。目前您還需要建造前置建筑:市場、客棧、領事館、貿易站。”
“好家伙!”李巖自語道:“看來得先大搞建設啊。”
次日,李巖安排完“市場”、“客棧”、“領事館”建造事宜:700木、800金錢,比游戲貴多了。
再兩戶一丁,整編完部曲后,滿編150人。
這幾天李巖研究《紀效新書》、《練兵實紀》,戚繼光言過斧、錘、戈、戟、鉤鐮等膽大藝精者可用,用于獨馬沖殺敵陣,卻不可教隊兵,不可堂堂當大敵。至于镋鈀、大棒與線槍幾樣多用于馬上,所以這些李巖暫時都不考慮。
最后選定的是單刀、長槍、盾牌、火槍幾種兵器,這樣經濟實惠,而且長短并用,防守兼備,當可出入作戰。
拋棄弓箭,是因為制造購買成本太過高昂,而且合格的弓箭手也太難練,沒有幾年時間很難見到成效,李巖沒有這樣的時間。至于戰兵淘汰的弓箭則發給留守民夫。
戚繼光曾贊火槍為臨陣第一利器,利能洞甲,射能命中,弓矢弗及。歷史上戚家軍訓練鳥銃手,向在八十步立五尺高木牌一塊,鳥銃手三發一中,十發七中方為藝精。
此時幾個人站在李巖的面前,無不是粗手粗腳,滿面風霜,身上的棉襖破破爛爛,只是不時跺腳哈著白氣,這天氣實在太冷了。李巖看他們臉都凍得青紫,便讓他們先下去飲用熱水。
等他們緩過氣來后,才招他們過來說話。
為首的叫黃崖東,年在四十許,身材甚是粗壯,不過臉上卻是神情精明,
李巖問他:“黃工頭,此去閩粵收獲幾何?”
這老黃是之前招募而來的匠戶,鐵匠出身,當年在南直隸軍器局中,論起打制兵器火銃,那也是數一數二,后來到了潁州衛千戶所后,這手上的技藝也沒有落下。
因為衛所吃空餉、喝兵血,還克扣打造材料,導致鳥銃質量很差,被抓去軍法從事,老黃自己有把精制手銃,拼命突圍才逃過一劫。
李巖之前覺得升級時代太慢了,決定花錢買槍買炮,而這個時代大明的好槍好炮不是在閩就是在粵——閩是因為大明首富、大明海賊王鄭芝龍,在老巢安平城有槍炮工廠;粵是佛山自成化年間起就是大明南方的冶鐵中心,還有一個葡萄牙在澳門的卜加勞鑄炮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