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晚上的三節語文晚自習yyds!”
年級組是規定過教室里面不允許看電影的,但是倒也沒有太嚴格的規定過,我們總是在煩躁的課業之間,茍且“祈求”語文老師能寬限幾節晚自習來看電影,或者新聞周刊,哪怕唐詩宋詞也好。
我記憶尤甚的是那次考完試,語文作文考到了《中國女排》,又恰好是周五,語文老師便同意在晚自習看電影,看《中國女排》和《...》忘記了。
至于這個考試后,也是很有說到的。一般考完試,第一天,教室里肯定不會因為語文掀起風浪,但是數學,人常道“數學好總分好!”每次考完數學,其實總是有蒙的成分在里面的,每次的選擇題最后一道,除了學霸是沒有人能做出來的,這便給了焦狗可乘之機,下面是我總結的焦狗語錄:
“我TM都算出來了,最后沒寫”
“我的思路對著的,沒寫”
“艸,我都算出來了,蒙的另一個”
“貝貝,貝貝,焦狗完蛋了”
“貝貝,貝貝,焦狗下次就上不了樓了”
(關于這個上樓也是有說法的,越往上走考場越好)
“貝貝,貝貝,焦狗這次數學140”
只是這種哀嚎讓人難免有些心生嫌隙,不過,高考完還有一些想念呢。不過第一晚一定是很平靜的,因為第二天還要考理綜,其實每次晚自習復習理綜,從三科一科一節課,到最后只看化學,卻神奇的發現理綜的分數日益升高,因為我本來理綜就是很差勁的,有一點點提高就很開心了。最后一次考前復習時,我在家里睡覺,晚修結束后,去教室里拿書,妞妞和老高把桌子拼在一起,徐一和喬治在一起,因為是最后幾天,大家的書也都零零亂亂的,但是課桌上堆滿了書,王主任身邊圍了好多人,晚修下后mnls還在講題,誠然睡覺的我在最后一次校內大考時,成為了班里的倒數第一名,也是格外榮幸的了。
但是若是到這第二天,絕對是不平凡的。教室里一定會莫名其妙多出幾個不吃飯留下來學習的女生,沒錯,也就是僅限于女生罷了,然后帥哥身邊也會多出幾個女生,問著根本不會考的奇怪問題,或者樓道的連廊里聽不到17和18踢毽子的聲音了,反倒多了幾個游走的人,窗臺上趴著幾個不如意的失意青年,有的人的桌子上會多一句話“高考加油!”,或者就是書店會突然賣出很多本教輔書,然后有人坐在西馬路上哭泣,但是像我這種毫不在乎甚至一向不在乎的人來說,就是好好去吃飯了,也只有考完試的那天才會去好好吃飯罷了。
不過那天,我們出乎意料的沒有對答案,大家都去吃飯,甚至還去超市買薯片,我記得那天晚上我坐在靠墻的第二排,小杜擠在我和加號中間,然后嘉毅坐在加號外面,妞妞和徐一坐在我的后面,牛牛坐在徐一旁邊,因為是角落,自然不會擋住太多的同學,我們坐在桌子上,吃著加號買來的薯片,確實這樣的場景挺多的,但是那一晚,《中國女排》著實讓人肅然起敬。
就是當女排奪冠的那一刻,電視里開始歡呼,鏡頭切換到萬家燈火,街道里人們舉著五星紅旗放肆的奔跑,下一刻,女排站在領獎臺上齊唱國歌,只聽到老孫一句“起立”,我們從各種本是很舒服的姿勢中,齊刷刷的調整桌椅的聲音,然后站立起來,共唱國歌。我不清楚是電影里的聲音,還是我身邊的同學的聲音,只知道那聲音,震耳欲聾,格外震撼,格外強大,讓我不禁濕潤了眼眶,我想這大概就是作文中寫到的“中國力量!”,那天晚上很多人都紅了眼眶,隱隱約約傳來抽泣的聲音,包括加號,我想如果是和大家一起看完女排的話,再寫作文,沒有說教和盲從,只是一味的內心的堅定與從容,50分應該不是問題吧!
那天晚上,我和妞妞一起回家,我們在校門口買了烤面筋,然后冬日里騰騰的熱氣,那天好像是考完試就是周末了,就很開心,妞妞說“這大概是我們最后一次在教室看電影了吧”,大概從這之后就沒有這么簡單地快樂了吧,那天的月亮很圓很圓,就像那次考試的數學分數一樣格外可憐。
其實,那并不是最后一次。趣味運動會結束后,也是周五,我沒有參加便早早的回到教室整理筆記,好像是快上晚一時,才正式結束,大家陸陸續續吃飯,本來是有語文大測的,有些同學沒有吃飯就直接回來了,直到廣播里通知“今晚大測取消”,然后很多人去吃飯,16的課代表來告訴我們可以看電影。
電影本身是乏味的,但我很感激的是那些一起看電影的伙伴。
我和小杜坐在最后一排,把凳子整整齊齊的擺了一排,靠在后面的墻上,對了,還有浩州,然后把腿搭在另一個凳子上,靠在后面的墻上睡覺。畢竟看文學的影視還是挺無聊的,基本上大家都在吃東西或者聊天,還有幾個大佬在學習,當然我是不會學習的。只是王主任的出現給那一晚增添了些許尷尬但是又格外好笑的經歷。快要放學時,我和小杜在后排睡得正好,聽他們說是景軒進來,拿著王主任的手機拍照,收集“罪狀”,然后還特意對著我們拍了一段視頻,就在景軒離開后的半分鐘里,王主任一改往日的風風火火,而是悄悄的從后門進來,跨過后面亂七八糟還沒整理的書,走到了我們的面前,正好蓋在臉上的衣服掉了下來,等我睜開眼睛的那一刻,王主任正定在我的面前,甚至一個手趴在我身后的墻上,然后把臉懟了過來,給我嚇得好一個機靈,我這一起身,原本靠在我身上的小杜就直接倒了過來,就當我們都緩過神來時,王主任瀟灑一擺手,已經出門,“好好睡吧”。然后樓道里傳來了格外暴躁的叫喚聲,“張景軒!回家啦!”,不過睡得還是很舒服的,就是脖子有一點點僵了。
這才是最后一次,我們看《典籍里的中國》,在這之后,就連每周一次的《新聞周刊》都取消了,換成了化學實驗,不過17和18可是還在看《新聞周刊》了嘞。
好像每次看電影時,大家都很喜歡搶最后一排的位置,坐在桌子上的確是很舒服的,鑒于我們有格外開放的班主任老師,還有格外開明的班長,便在教室里偷偷看了《荒野求生》《守護解放西》《釜山行》等等等等,我們應該是看過電影最多的了吧,有時候也不是在看電影,也有可能是和加號聊天什么的。
畢業后,和同學稀稀落落的看了不少電影,只是還是覺得班里那塊很小的屏幕看著的電影才是最棒的,自己吃著爆米花,但還是覺得當初大家很多人同分一包薯條才是最棒的,自己想著劇情,但是還是覺得和小灶,妞妞他們一起討論著根本不會發生的離譜劇情才是最有意義的。
我想,一定會格外懷念當初的教室影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