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部分 網絡的世界

第一章 大國與全球化

1977年秋在普林斯頓大學讀政治系時,我第一次接觸到國際關系這門學科——“國際關系導論”(我丈夫當時也在教這門課)。那時我的授課教授福阿德·阿賈米指定了一本由兩個這一領域的新星——約瑟夫·奈和羅伯特·基歐漢——撰寫的新書《權力與相互依賴》。像許多本科生一樣,我不認為他們的理論是全新的,我認為它是永恒的真理。這本書后來的確成為一部經典,2011年發行了第四版。現在重讀這本書,我發現它準確描述了棋盤和網絡這兩個世界。

奈和基歐漢把世界政治的兩種理想狀態進行了并列描述:傳統的強權政治的現實主義世界——“由有組織的暴力主導的斗爭”和“復雜的相互依賴”的世界。1在現實主義者(棋盤式)的眼中,國家是世界政治中的“主導角色”,扮演“連貫的單元”或單一行為體的角色;武力作為一種外交工具,有用又有效;在一個嚴格的外交政策等級結構中,軍事問題優于經濟、社會和環境問題。相比之下,在復雜的相互依賴的世界中,國家與超政府和跨國行為體共同分享全球舞臺,國際政治包含眾多等級不分明的問題,武力并不是一個現實的選擇。

復雜的相互依賴不是把全球化的世界視為一個整體,只是描述其中聯系最緊密的部分——當今發達的工業化—數字化民主國家之間的關系。換言之,就是“西方國家”加上日本、韓國,以及一些全球化的經濟體,如新加坡、班加羅爾。英國外交家羅伯特·庫珀把這種嘗試互連的區域描述為“后現代體系”。在一篇2003年撰寫的文章中,他認為這個區域是指歐盟,但后來他將范圍擴展到日本和美國。庫珀還認為,對歐洲國家而言,不使用武力是一種可行的政策選擇。他的觀點比基歐漢和奈更極端,他認為歐洲正在經歷一次“國家分裂”,新秩序正在出現,在這種新秩序下,“國家主權不再被視為絕對”,國家的“邊界越來越無關緊要”,各國允許外界對其外交和國內事務加以干涉。2

在21世紀頭十年的中期,幾十年來一直在前進的歐洲一體化面臨著嚴峻挑戰,民族主義重現,一些歐洲國家強化了邊境管控,英國投票脫離歐盟,但歐洲進行的實驗仍然是迄今為止我們能看到的世界上最雄心勃勃的集中國家主權的努力。

復雜的相互依賴是網絡世界的一個極端案例。基歐漢和奈觀察了歐洲和美國不同政府官員之間的網絡密度。30年后,在《世界新秩序》一書中,我集中論述了監管機構、法官、(某種程度上還有)立法者之間網絡的爆炸式增長——不僅在歐盟內部,而且在歐盟和其他成熟的自由民主國家之間,在更廣泛的世界范圍內都是如此。我認為,這個復雜的政府網絡——從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到一個全球的反壟斷網絡,再到全球最高法院法官的電子郵件群發系統,它們與正式的全球機制,如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和世界貿易組織等,一同構成了現代世界秩序的基礎。

但如果40年前基歐漢和奈就論述了棋盤與網絡,并形成迄今還在發展的學術圈,眼下為什么還要重新引用這兩個基本模式?原因在于,盡管我們認識到國家與其他眾多行為體共享全球舞臺,但外交政策制定者仍優先關注以國家為基礎的外交政策工具。特別是羅伯特·基歐漢,他繼續領導著一個學術體系,專注于如何設計國際制度,通過國際合作解決問題。復雜的相互依賴描述了網絡的世界,但并沒有給我們提供網絡策略。

其他學者側重于把網絡作為一個獨立的參與者,但他們的觀點更多是描述而非解決問題。3本書的觀點來自多個領域:國際關系學者、政治科學家、國際律師、科學家,以及模范的企業家。與其他各種國際組織相比,他們都對網絡相對于其他國際組織的優勢和影響越來越感興趣。在本章的最后,我們將探討另一個把復雜理論引入全球政治的類似機構。

棋盤之外

當基歐漢和奈撰寫《權力與相互依賴》一書時,他們為20世紀70年代國際關系研究塑造了一個主導范式:結構現實主義。他們的目標是為世界提供一個嚴密的理論框架,說明這個世界不會注定陷入無休止的國家間零和沖突,而是可以支持國家間出于共同利益而開展持續合作,這些利益包括改善本國公民的生活狀況和解決全球性問題。他們希望說明“軍事安全”并不會自動成為國家間政治交往的“主要目標”,“軍事力量”也不一定是國家政策最有效的工具。4該書出版在冷戰期間,他們需要證明,復雜的相互依賴的世界能夠成為一個國家間合作而非持續沖突的世界。

政治科學家正試圖找出政治行為的決定性動因,在國際關系中,政治行為在傳統上意味著國家行為。如果各國是尋求軍事安全的黑匣子,那么,它們會陷入與他國永無止境的競爭和沖突。但如果國家由不同的政府行為體組成,每個行為體都嵌入其他政府機構同行的關系網絡,并承受來自本國社會網絡化行為體的壓力,那么這些國家在不同領域會有不同的目標,至少在某些時候合作是有可能的。對基歐漢和奈來說,核心問題是,達成合作需要什么工具?他們的答案是國際機構,它們將“設置日程,推動聯盟的形成,成為弱國政治活動的舞臺”。520世紀八九十年代,現實主義者(無論是否建構現實主義)與一些學者展開了一場爭論,這些學者更多地從政治經濟學而不是國際安全出發,后來被稱為自由制度主義者。6他們爭論的問題是,在什么情況下人們可以相信國家會尋求和遵守讓各方獲利的合作,在什么情況下各國更關心相對于彼此的利益。7兩個陣營都提出多種模式,把國內政治對國際進程的影響都考慮在內。8

安德魯·莫勞夫奇克把自由制度主義向前推進了一步,提出把棋盤與網絡有效結合起來的國際關系自由主義理論。他認為,“國家—社會關系——身處國內和跨國社會背景的國家關系——對一國在世界政治中的行為有著根本的影響”。9通俗來說,莫勞夫奇克的出發點是國內社會中的個人和群體,他們與其他社會中的個人和群體存在著聯系,這就是網絡。另外,他還認為,“世界政治的普遍現象就是全球化”。10全球化的經濟、社會和政治關系網絡決定著公民個人、企業、公民團體的生活狀況,并決定了他們和政府的想法。11(所有政府,無論是民主國家還是獨裁國家,都會對一些利益集團的偏好做出反應。)

那么,我們就不要假裝把網絡看成一種新事物。它是許多社會科學家、企業和公民團體——更不用說罪犯了——觀察這個世界的透鏡。本書稍后會繼續講述他們已經做的事情。然而,這個透鏡仍聚焦于決定國家行為的網絡,而不是全球本身。

網絡步入舞臺中心

一小群國際律師和政治科學家已經開始把網絡科學與國際政治整合起來。政治經濟學家邁爾斯·卡勒2009年收集了一些相關成果,將其編輯成《網絡化政治》一書。用他的話來說,“網絡已經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知識中心”,但往往“是一個隱喻而不是一種分析工具”。12

此書的撰寫者同時研究了“作為結構的網絡”和“作為行為體的網絡”,前者研究一個網絡的結構如何影響其中的節點或行為人,后者探討網絡化的組織是否比等級結構或市場更有效,或者只是在國際體系中產生不同的影響。他們利用社會網絡分析法繪制基地組織的圖譜,研究哥倫比亞販毒網絡的結構,并研究跨國宣傳網絡的演進和有效性,如旨在消除第三世界國家債務的國際組織Jubilee 2000。本書的后面幾章將介紹一些在國家簽署特惠貿易協議時出現的非正式網絡,并將大赦國際等網絡化組織和其他等級更高的組織進行比較。13

這項工作最重要的貢獻在于它對網絡內部和網絡行使權力的本質的洞見,我將在第七章中討論這個主題。鑒于政治科學家是研究權力理論的學生,這種強調并不令人奇怪,它能給那些從事網絡研究但不怎么關注權力的學者提供一些有益的修正,下一章我將繼續解釋這一點。它還允許國際關系學者檢驗對網絡中個人的研究結論——例如圈子成員對非圈子成員的明顯敵意,或者越是居于網絡中央的成員越可能表現得咄咄逼人,看看他們的行為是否預示著國家行為。14

掌握社會網絡分析理論和工具的學者,剛剛開始把他們的方法應用到研究全球政治上。但迄今為止的研究成果已經產生一些深刻的見解。包括:

1.網絡位置和連接的程度能賦予參與人討價還價的能力和社會權力,從而抵消物質權力帶來的不平等。15例如,一些國家很小但連接度很高,它們通過中間人的身份把那些連接度較低的大國加入它們的連接網絡,從而把自身的權力最大化。幾個世紀以來,瑞士一直在利用這一優勢。

2.一些網絡表現出“富者愈富”的模式,即新節點傾向于接入那些已經擁有最多連接的中心。這一趨勢強化了中心規范倡導者的權力,讓他們能夠制定倡導議程。16

3.能夠提供網絡信息的行為者可以提升自身在網絡中的地位。

4.參與一些網絡能影響其他網絡的參與度。例如,若兩國是同一個政府間組織成員,那么它們之間的貿易會增加。17

5.許多成功的網絡,從基地組織到大赦國際,都是等級體系和網絡的混合體。

6.具有一個強大中心樞紐的網絡比那些略微分散的網絡效率更高,但彈性更小,而且難以擴展。18

對那些把網絡作為全球治理行為體加以研究的學者來說,他們研究的核心問題是,網絡化的國際組織、機制或非正式的倡議是否以及何時會比傳統國際組織更有效地解決國際問題或實現成員目標。在《世界新秩序》一書中,我提出要解決全球問題,由央行行長、政府部長、法官和立法者組成的跨政府網絡是對傳統組織(如聯合國、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一個重要補充。此類網絡的增加源于我提出的“國家的瓦解”,這意味著政府的不同部門正在剝離受命于國家和外交部領導的外交政策棋盤模式,轉而創建私人或公民的網絡。

在國際法和國際關系方面進行的更詳盡的研究分析了跨政府網絡在不同問題領域的價值。19它們大多側重于全球管理進程。各國既不想要也不期待全球政府。然而行為體——從企業到罪犯到形形色色的專業人士——越來越多地在全球范圍內行動,他們只需要點擊鼠標就可以跨越國界和管轄區域。除非機構和法官以及越來越多的立法者相互合作,或者至少是相互了解,否則他們只能為一個更大整體中的一部分制定和執行行為規則。20理解國家政府和私人組織實際上是如何制定和嘗試執行規則的,將最終改變國家和全球決策者解決公共問題的方式,并將促進正式和非正式的全球行政法律體系的發展。

我將通過本書,冒險跨越棋盤去研究網絡行為體、全球行為體而非國家。鮮有相關的研究超越國家網絡去探討由個人、團體和機構組成的全球網絡。出現這種情況,部分是因為“結構”與“機構”之間的緊張關系。當我們研究國際體系時,必須有一個出發點,最簡單的做法是把國家行為作為某種國際結構——無論是單極、兩極、多極、聯盟體系,這是某個國際組織的成員的權力分配——的一個功能進行分析和預測。一旦假設或明確了體系的結構,你就可以分析和最終預測參與者(即國家)在這個結構中將如何行動。

這確實是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參與者創造了結構,結構也在塑造參與者的行為。網絡分析提供了一系列工具去分析參與者的行為,即便這些參與者人數眾多。研究網絡參與者,是解釋全球政治的另一種可能。

全球涌現

混沌理論試圖描述確定的、常常是封閉的非線性系統,在此類系統中,微小的變化可以有非常大的影響。最常見的例子就是“蝴蝶效應”,蝴蝶扇動翅膀能引發一場颶風。混沌理論的這一特性及其他觀點使得人們對復雜性和復合自適應系統的研究蓬勃發展起來。21這些系統擁有“大量相互影響的組成部分,它們向所在的環境開放,用新穎甚至有時是出乎意料的肉眼可見的屬性組織其內部結構”。22金融市場、全球氣候以及人腦都是復合自適應系統。

眾多國際關系學者嘗試用“基于主體的建模”去了解這些系統:從本質上講,計算機模擬可以為一組主體——無論是個人、企業、國家還是其他行為體——規定初始條件,然后實時模擬這些主體在一段時間內相互作用時會發生什么。研究合作的最著名的理論家羅伯特·阿克塞爾羅德指出,“基于主體的建模是一種進行思維實驗的方式”,根據眾多參與者的互動和彼此適應來改變決策規則,然后觀察整個系統會呈現什么狀態。23澤夫·毛茲利用這種方法將國際關系建模為“國際網絡的網絡”。24這些網絡本身就是“突現結構”,它們是從國家適應彼此行為的相互作用的狀態演化而來的。但其他利用這種方法的學者并不專門研究網絡。阿克塞爾羅德率先在探討企業如何制定標準、規則如何演變和固化、國家如何選擇立場以及新的政治角色如何涌現等方面做出了出色的研究。25拉斯-埃里克·塞德曼用“基于主體的建模”把國家與民族區分開來,而不是像國際關系理論家那樣把民族國家假設為國際體系的默認前提。26這些國家是如何形成的?為什么有些民族成功地發展為國家,而另一些民族,如庫爾德人卻沒有?

把全球政治理解為一個復雜的適應性系統,會讓我們看到一個由國家組成的世界,它的組成部分是不斷變化的,而不是像歐洲議會或冷戰時的兩極對峙那樣的(暫時的)靜態平衡。模擬能讓我們看到這種均勢是如何出現的,正如復雜理論讓我們看到一個生態系統中的眾多要素是如何互動的,它們都在影響和適應著彼此,最后帶來一種結果,即只跟蹤其中一個或少數要素是無法預測未來的。

這項工作在幾個方面與網絡科學是交叉的。用于分析復雜適應系統的計算機模型常常和那些被用來提出網絡如何形成和發展的假設模型一樣。事實上,復雜適應系統中的系統本身通常被稱為復雜網絡。另外,那些關注全球政治網絡的學者把它們定義為“能夠定義、允許和約束參與者持久關系模式的涌現特性”。27

本書不會聚焦于涌現。更相關的是,理解不同參與者——無論是國家還是個人——是如何與他人建立聯系的,不同類型網絡的聯系模式的區別是什么,某網絡內某個參與者的位置,它與其他參與者關系的數量與質量,決定力,影響,以及某網絡內部及整個網絡各節點的脆弱性。另外,如同決策者開始創建網絡并把它作為完成各種外交目標的工具一樣,能夠將這些網絡的發展與演變建模為復雜的自適應系統,對情景規劃可能更有價值。

政策工具箱

我們已經確定,在學術圈,棋盤與網絡對國際體系模型來說并不陌生,即使我用新名詞來界定它們。網絡參與者,通常被稱為非國家行為體——或有時候當成為政府的一分子時,它們也被稱為跨政府行為體——被視為國家行為的驅動者,即使學者在一些問題上各執一詞,如參與者之間的溝通紐帶是什么、它們的目的是什么,以及國家到底如何行動等。為數不多但數量與日俱增的學者正在把不同的網絡作為全球參與者進行研究。

然而,沒有一項研究成果能為外交政策制定者提供網絡工具,幫助他們完成工作,比如應對全球危機,穩固推進美國的外交、軍事或商業利益,或者與其他全球參與者合作解決共同面臨的問題,如氣候變化、恐怖主義。關于如何建立一個全球性的機構的建議比比皆是。關于國內與國際政治互動的文獻也提供了一些思路,告訴我們何時以及如何建立國內政治聯盟來支持國際政治目標。但是,網絡一直未被視為一種可能的工具,用來設計、激活和管理,以實現特定的政策目標。

為創建這套工具,我們需要一種不同的科學:系統地研究網絡本身。上文提及的觀點只是一個開始,但是從生物學到物理學再到工業組織等的多個學科,它們本身存在著更為豐富的網絡學術寶庫。是時候該細化一下網絡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山县| 江北区| 都兰县| 禹州市| 田东县| 二连浩特市| 白玉县| 鄂州市| 南漳县| 调兵山市| 邓州市| 灌云县| 枣强县| 叶城县| 华阴市| 遂宁市| 勃利县| 长白| 湘潭县| 仙居县| 定边县| 手游| 曲周县| 桃江县| 集贤县| 安化县| 从江县| 朝阳县| 年辖:市辖区| 南昌县| 泸州市| 阿拉尔市| 屏东县| 河东区| 遂昌县| 韶关市| 大埔县| 尖扎县| 和平区| 鄂温| 新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