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
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

半夏,天南星科半夏屬植物,性味辛、平,有毒,經過嚴格而專業的炮制和加工,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之效。
夏天的時候,在山坡、溪河邊陰濕的草叢中或樹林下,有一種高15至30厘米的草本植物靜然生長著。她的葉兒出自地下塊狀莖的頂端,葉柄長6至23厘米,葉柄下部內側有白色珠芽。她是雌雄同株的,白色的雄花著生在花序上部,雄蕊密集成圓筒形,綠色的雌花著生于雄花的下部,兩者相距5至8毫米。
獨特別致的模樣兒,帶出的是饒有趣味的名字:半夏。她生于夏至前后,此時,一陰生,天地間不再是純陽之氣,夏天也過半,故名半夏?!拔逶掳胂纳?,蓋當夏之半,故名?!币驗樗娜~兒一年生時為卵狀心形的單葉,2至3年后為3小葉的復葉,她又叫三葉半夏、三葉老。在中國現存最早的藥物學專著《神農本草經》中,她還被叫作守田、水玉,“守田會意,水玉因形。”樸實生動而富有詩意。
半夏成熟后,就和鷓鴣聯系在一起了,她常常變成鷓鴣的美食之一。鷓鴣這種似雞而比雞小的鳥兒,長相耀眼,形體可愛,也被有的人當作美味,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記載過這方面內容:“南人專以灸食充庖,云肉白而脆,味勝雞、雉。”這樣一來,問題也來了,鷓鴣愛吃半夏,有的人愛吃鷓鴣,但是,半夏性味辛、平,有毒。她的中毒表現為口舌咽喉癢痛麻木、聲音嘶啞、言語不清、流涎胸悶、惡心嘔吐、味覺消失、腹痛、腹瀉等,嚴重者可出現喉頭痙攣、呼吸困難、四肢麻痹、血壓下降、肝腎功能損害等,最后可因呼吸中樞麻痹而死亡。
《本草綱目》還記載了一個因食用鷓鴣而中半夏毒的故事:廣州知府楊立之喜歡食用鷓鴣,某一天感到咽喉疼痛異常,不久喉部腫處破潰、膿血不止、寢食俱廢。當地醫生都束手無策。恰逢當時名醫楊吉老來廣州,楊立之便派人請他來診療。楊吉老了解了病情之后說:“大人若要早愈,需先吃一斤生姜。”知府心想,“喉嚨已經潰爛、膿血,又疼痛不止,怎么能吃辛辣的生姜呢?”但他也沒有別的辦法,只得命人買來一斤生姜,洗凈切成薄片,小心翼翼地嚼了起來。嚼食后并沒有想象中的那樣辛辣,反而覺得清涼甘爽,隨之咽喉疼痛大為減輕。吃完一斤生姜后,楊立之的咽喉膿血不見了,喉腫也基本消退。他感謝楊吉老,并詢問病愈原因。楊吉老說:“我得知你常食鷓鴣,鷓鴣最愛吃半夏,半夏是有毒的,半夏之毒積蓄在你體內許久,又侵及咽喉。醫書上說,生姜可攻半夏毒,所以我用生姜清除半夏積毒。”
實際上,大多數古人一般是不舍得吃鷓鴣的。在他們眼中,鷓鴣是一種有靈性的動物,是靈魂的寫照、情思的寄托。古代交通不發達,那些出行的游子,客居他鄉,不知歸期,不知未來,他們思鄉戀親,把濃濃的長長的情思寄托給了鷓鴣這種林中飛翔的小鳥。鷓鴣極易勾起旅途艱險的聯想和滿腔的離愁別緒??纯幢彼挝膶W家蘇軾的“沙上不聞鴻雁信,竹間時聽鷓鴣啼,此情唯有落花知”、南宋詩人辛棄疾的“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北宋詩人秦觀的“江南遠,人何處,鷓鴣啼破春愁”,就知道,鷓鴣成了一種哀怨的象征。
鷓鴣是不知道自己被人類賦予了那么多意義的。她本來在草叢或灌木叢中做巢或覓食,可歡實著呢。她更不知道,在美味和愁思面前,還是有人選擇了美味。幸虧半夏,和鷓鴣一起,給人類以警示。
半夏被《神農本草經》列為“下品”,下品為佐、使,主治病以應地,多毒,不可久服,可除寒熱邪氣,破積聚,愈疾。因為疾病要使用“下品”半夏時,須用恰當而專業的方法炮制后內服,未經炮制的生品最多只能嚴格按照程序外用。半夏的使用方法,是歷代醫家都很講究的,南朝宋齊梁時期醫藥學家陶弘景說:“凡用,以湯洗十許過,令滑盡。不爾,有毒戟人咽喉?!崩顣r珍說:“今治半夏,唯洗去皮垢,以湯泡浸七日,逐日換湯,晾干切片,姜汁拌焙入藥?;蜓袨槟?,以姜汁入湯浸澄三日,瀝去涎水,曬干用,謂之半夏粉?;蜓心┮越妥黠炞樱崭捎茫^之半夏餅?;蜓心┮越椎\湯和作餅,楮葉包置籃中,待生黃衣,日干用,謂之半夏曲。”半夏可作藥用的部分一般為來自地下的球形或扁球形的干燥塊狀莖,直徑為0.8至2厘米,表面呈白色或淺黃色。炮制后的半夏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的功效,用于治療濕痰咳喘、嘔吐反胃、胸脘痞悶、眩悸頭暈、風寒頭痛、梅核氣等癥。
相傳清代醫藥學家張錫純善用半夏。曾有一個英國人患嘔吐癥,久不能止,請來美國、日本的醫生治療,都沒有辦法,美、日醫生還斷定病人必死無疑。張錫純并不作這樣的判斷,他用自己炮制過的半夏加上生姜,配以茯苓、甘草等煎水取汁,讓病人服用。病人僅服兩劑就效果顯現,數日即身體復原。外國大夫們贊嘆不已。半夏,也由此走出國門。使用半夏,必配生姜,也成為用藥常識,“方中有半夏必須用生姜者,以制其毒故也?!闭\如陶弘景所言。
想那半夏,于鷓鴣,是美食;于人,是毒藥;生姜出現,即可制半夏毒。這個世間,就是這樣奇妙的,相生相克之間,精彩紛呈,延綿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