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深耕定位,展現獨特風格
深耕垂直領域還可以幫助運營者形成獨特的內容標簽,加深粉絲對運營者的印象。在內容運營之初,因為粉絲基數較少,傳播范圍有限,視頻內容獲得的流量也不多。但如果運營者能堅持下來,始終在垂直領域做內容,不斷優化內容質量,就有機會獲得推薦,創造熱門視頻內容。這時候,深耕垂直領域內容的優勢就會顯現出來,粉絲會去翻找運營者以前的視頻內容,進一步增加視頻內容的曝光量。
一、確定定位的公式
賬號的定位,如何確定呢?有一個公式:興趣+熱愛+回報。
興趣,就是發自內心地對這件事感興趣。如果運營者擅長跳舞,那就可以選擇做與舞蹈相關的視頻內容;如果喜歡寵物,就可以做萌寵類視頻;如果擁有天籟嗓音,則可以錄制唱歌視頻進行分享。在視頻號平臺上,無論是哪種興趣愛好,都有自己的舞臺與空間。
熱愛,就是做這件事是能得到快樂和成就感的,哪怕剛開始的時候很辛苦,也會樂在其中,也愿意付出時間和精力去學習鉆研。
回報,就是做這件事、這個賬號,希望得到的東西。這個回報,既有物質上的,也有精神上的。
在這里也要考量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是,同類型內容太多,并且頭部運營者已經累積了大量的粉絲。在這種情況下,運營者需要慎重考慮自己的內容,一方面考慮自己的內容與其他運營者,尤其是頭部運營者是否存在重合之處;另一方面考慮自己的內容與其他運營者的內容相比是否存在獨到之處。
第二種情況是,如果與頭部運營者的內容重合度較高,運營者就需要重新考慮自己的內容定位了。頭部運營者擁有巨量粉絲關注,其內容風格大多獨樹一幟,再與其內容重合的話,運營者很難從這些“龐然大物口中奪食”。
其實,這個公式,也可以運用到我們每個人如何找到自己的終身事業上。用這個公式去套用,最后找到終身事業,也是比較準確的。
二、定位的大小之分
視頻號的定位,有沒有大小之分呢?看上去是有的。比如,美食、旅行、星座、心靈雞湯的賬號,它的受眾比較廣。電子產品測試、汽車測試、極限運動、讀書等,這些賬號的受眾會相對小一些。那是不是應該選擇受眾廣的定位?不一定!受眾廣的領域,往往它的門檻或者要求會低一些,同時競爭的賬號也多一些。反之,相對小眾的內容和領域,它的條件要求高一些,競爭的對手也相對少一些,這樣它的粉絲的含金量會高一些,未來變現的客單價也相對高一些。
明白定位的大小優劣以后,運營者就可以按照前面講的“興趣+熱愛+回報”這個公式,去尋找自己內心真正熱愛的東西,而不要考慮太多“我的垂直領域,是否是熱門領域”。中國人口基數那么大,在小的領域,只要做好了、做精了,就不缺流量,不缺變現的機會。甚至,我認為小而美的生存空間會更有優勢。
三、定位沒定好,怎么補救
賬號定位,最完美的狀態是,在運營者創建視頻號賬號之前,就已經有了很清晰的定位。
但對于不少人來說,賬號定位一開始做不了那么完美。賬號運營一段時間后,才發現存在一些問題:可能是一開始覺得自己做這方面的內容比較合適,但是在運營過程中又發現自己做的這方面內容,可持續性不強;或者自己所從事的垂直領域有很多人都在做,再做出獨特性很難;又或者經過運營發現,自己選擇的領域,回報太少,回報太慢。碰到這些問題,運營者就會想改變自己的賬號定位,想做自己擅長的另外一方面的內容。
這種情況,是會經常發生的,也是允許存在的。如果運營者發現自己的賬號定位存在問題,不必懊悔,考慮好了再做重新的定位和嘗試。關鍵是要抓緊時間調轉頭,馬上開干。這跟選擇人生方向是一個道理,一個人一生的方向有些時候不是那么容易一眼就看得出來的,很難一步踏出去就踏得準,是允許修正定位和方向的。關鍵是要積極地做。
另外,如果說運營者在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領域,都有專長和獨門武器,也可以開辟多個賬號來發布,這形成了賬號矩陣。
四、定位確定后,能發“其他內容”嗎
定位確定后,能發“其他內容”嗎?相信這是很多運營者的疑問。
答案是:垂直定好位后,可以發20%的“其他內容”。
定好位以后,并不是嚴格要求100個視頻全部都是同一個領域的內容。運營者不妨發布一些跟定位無關,但與自己的生活有關的內容。但是一定要注意,這樣的內容,不要超過20%。
這20%,有些時候能夠讓運營者的賬號變得更加真實、更加可愛、更加可信。這20%可以發布一些自己的興趣愛好、自己和家人朋友的一些日常、自己的一些人生感悟(當然是正向的)、對公眾事件的發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