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數字生態系統

一、數字生態的概念及其理解

2012年,美國以通用電氣公司(GE)為代表,提出了工業互聯網的概念,德國緊隨其后,于2013年提出工業4.0的概念,我國工信部也于2015年發布了《中國制造2025》行動綱領。互聯網與產業的深度融合成為產業升級的大趨勢。雖然“互聯網+”的概念快速風靡全國,但是在互聯網與產業融合的過程中,人們發現產業與互聯網的融合,首先應該立足產業,然后才是發揮互聯網的工具屬性,因此這個融合過程應該叫“+互聯網”。

趙國棟在《數字生態論》中,把產業生態界定為數字經濟的基本單元。數字經濟活動的基本現象,可以反映數字經濟的運行規律。首先,大量的異質性企業可以借助大數據、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工具,緊密地融合在一起,從而形成協同共生甚至是再生的價值循環體系。其次,不同產業或行業之間,通過業務交叉、數據聯通、運營協同等形式,形成一種新的產業融合機制。最后,這種跨越地域、行業、系統、組織和層級的復雜系統,以數字化技術為紐帶形成廣泛合作的社會協同平臺。可以說,數字經濟的產業生態包括價值循環系統、產業融合機制和社會協同平臺這三大特征。

數字經濟的產業生態就是數字生態。數字生態是指異質性企業、不同行業以及各類第三方服務機構,融合了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形成的低交易費用、高運營效率的新型經濟形態。數字生態是新型的組織形式,是數字經濟的基本單元,是管理學、組織學和經濟學等學科新的研究對象。

我們對數字生態的理解需要注意兩點內容。

第一,我們需要從整體性、系統性和全面性的角度來認識和把握數字經濟,而不是把數字產業生態分割成不同的公司來看待,這樣更有助于我們看到不同公司的“產品”生產、流通、組合、交換、應用、消費的全過程。數字生態的精髓就在于整體性,如果將其內在構成分割得過于碎片化,就會導致人們忽略事物之間的普遍聯系,打斷產業價值循環體系,進而影響產業生態的價值創造。

第二,產業生態的邊界是由交易市場決定的,其運轉是由各類交易市場的高效運轉來驅動的。交易市場通過統一的信息系統向整個產業生態賦能,促進生態單元交易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提升。數字生態整體效率的提升和運營成本的降低,根本原因在于大規模的交易市場可以促進價格公開透明,把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數據化、可視化、指數化,為整個市場提供統一、明晰和持續的交易信息,從而不斷提升產業的效率和降低交易成本。

二、數字生態系統的構成

(一)數字生態系統的構成要素

在工業經濟時代,分析產業生態的構成,是以企業為最小單元來進行的。我們通常從企業利益相關者(stakeholder)視角來分析產業生態的構成。從管理學意義上看,利益相關者一般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組織內部利益相關者,通常包括管理者和一般員工;一類為資本市場利益相關者,通常包括股東和公司資本的主要供應者等;一類是產品市場利益相關者,通常包括公司主要顧客、供應商、當地社團和工會等。如果將組織利益相關者界定為組織外部環境中受組織決策和行動影響的任何相關者,除了以上已經列舉的利益相關者之外,還包括地方及國家政府、競爭對手、媒體公眾利益群體、政黨和宗教群體以及軍隊等利益相關者。通常來講,不同利益相關者對企業決策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并且所有利益相關者不可能對所有問題保持一致意見。因此,對企業利益相關者的構成進行有效分析,有利于企業有效平衡各種利益相關者的利益。除了對戰略制定產生影響以外,利益相關者分析也是評價戰略的有力工具。

在數字經濟時代,組織獲取整體效率最大化的內在邏輯或核心要素由工業經濟時代的“分工”,轉向了“協同”;這個“協同”既包括組織內部的協同,也包括組織外部的協同。數字生態系統的構成更加復雜,我們在討論數字生態系統構成時,需要重點明晰系統的構成要素及其相互關系;在討論各要素關系的時候,認識的核心從以企業為基本單元的利益相關方,轉變為以數字生態為基本單元的產業相關方。

錢學森在《論系統工程》一書中指出,系統就是由許多部分組成的整體,所以系統的概念就是強調整體,強調整體是由相互關聯、相互制約的各個部分所組成的。雖然系統是由要素和要素之間的關系組成的,但是人們需要將整體性看成系統的本質屬性。結構則只是系統內部各種構成要素之間的聯系方式、組織秩序以及時空關系等。

數字生態系統包括生產性服務產業、生態運營平臺(ecosystem operation platform, EOP)和產業三個構成要素。理想的數字生態是生產性服務產業與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以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為紐帶,實現充分的融合。生產性服務業種類眾多,主要包括金融業、通信業、物流業、交易市場等。產業則包括上游、中游和下游產業在內的完整的產業鏈。在數字生態中,一般通過核心企業將產業相關方組織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生態運營平臺這個紐帶也不可或缺,否則,生產性服務業和產業之間就難以有效融合,很可能形成兩張皮。理想的數字生態框架體系如圖2-1所示。

圖2-1 數字生態體系的框架

資料來源:趙國棟.數字生態論:數字重組產業,生態融合經濟[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8: 34.

數字生態系統的構成要素及其相互關系,規定了產業價值創造的方式。任何企業在做出戰略選擇的時候,都不能脫離產業結構。從完整產業鏈視角來看,數字生態系統通常包含多個亞系統和多個復雜要素,如生產者亞系統、消費者亞系統、分解者亞系統和數字生態環境等。其中,核心企業是整個產業鏈的關鍵力量,在整個生態系統中起著價值中樞的作用。

核心企業一般是平臺型、生態型的公司。核心企業之所以能成為產業鏈的“核心”,就是在于它們為產業發展提供必需的“公共品”。這個“公共品”就是開放的生產性服務;把生產性服務用信息技術實現,以及用互聯網支付,才能升級成為更高效、更高水平的公共品服務。在數字生態中,EOP 非常重要,核心企業通過使用、維護和發展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為整個行業提供“公共品”。核心企業通過組織、協調和數據挖掘等方式充分利用顧客信息和社會資源,設計運行規則,維護系統運轉,促進價值生態系統的成長,尋找并拓展數字生態的價值空間。

通常來講,維護和發展EOP,既是核心企業的根本任務之一,也是判斷其是“核心企業”的關鍵指標之一。比如,阿里巴巴就是一個典型的核心企業。淘寶自身不擁有任何一件商品,而是通過搭建以“賣家”為中心的服務平臺,來協同各利益相關方的利益,從而創造巨大的協同價值(淘寶的協同生態圈如圖2-2所示)。數字生態系統中的核心企業通過提供免費交易、即時通信、信息獲取、精神文化共享、云存儲等服務來吸引顧客。阿里巴巴數字生態系統包括了電商生態系統、金融生態系統、物流生態系統和數據平臺系統。這樣就形成了以電商阿里巴巴為中樞的多種物種、群落共創、共生、共榮和共享的數字經濟生態系統。

圖2-2 淘寶協同數字生態圈

資料來源:曾鳴.智能商業[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 13.

從企業數字化發展歷程來看,EOP 是未來發展的趨勢。我國企業數字化最早發端于會計電算化,用友軟件就是從財務軟件起家從而邁出其軟件王國第一步的。隨著企業信息化水平的持續提升,企業信息化需求從財務部門拓展到企業各個業務領域,企業資源計劃,即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應運而生,并推動了企業管理的規范化和精細化進程。EOP與ERP雖然從英文字母上看起來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從管理思想和商業模式上都發生了本質的飛躍,具體來講,在管理思想、業務流程、作用領域、價值鏈條等方面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ERP和EOP的特征異同如表2-1所示。

表2-1 ERP與EOP的特征比較

資料來源:趙國棟.數字生態論:數字重組產業,生態融合經濟[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8: 39.

(二)數字生態系統的運行機制

數字生態系統是一個巨型復雜系統,整個系統中最根本的關系就是交易關系,即通過交易關系,把不同生產單元和經營單元鏈接在一起。因此,價格信號在產業生態系統的各類交易市場中高效流轉,是提升產業生態整體運行效率的根本因素。產業生態系統在與大型集團競爭時,獲取競爭優勢的關鍵就在于如何使交易費用更低、運營效率更高,并實現整體計劃性和局部市場化的有效平衡與充分融合。

數字經濟生態系統也遵循“越復雜越難被破壞”的原則。因此,整個產業生態孵化出多個復雜的子系統,各個子系統扮演著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等角色,并通過跨界融合與開放共享推動數字經濟生態系統整體利益的最大化。這三種角色的有機配合形成良性高效的物質循環、信息傳遞和能量流動。數字經濟生態系統作為一個開放性的動態系統,與數字生態環境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系統不斷攝入能量,并將代謝過程中產生的熵排出,這種相互聯系的各組種群、子系統的行為就是熵交換。生產和消費是生態系統服務的關鍵性功能,數字經濟生態系統在生產、消費和分解的過程中伴隨著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形成了相互依存、互相作用的價值共創共享機制。孟方琳等(2020)借用生態學的概念,構建了數字經濟生態系統運行機制,闡釋了數字生態的構成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內在機理,如圖2-3所示。

在數字生態系統中,生產和消費行為發展了根本性變化,形成了典型的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后工業化社會的特征;搜索和推送信息的功能使得信息傳遞更加便捷和透明,網絡和社交平臺使消費者與生產者高頻互動成為可能。系統中的能量流動在不同生態子系統中通過初級生產、次級生產達到一定的生態效率。數字經濟生態系統的能量輸入越多,物質循環越快,活力就越高。數字經濟生態系統的復雜網絡結構會隨著系統

圖2-3 數字經濟生態系統運行機制

資料來源:孟方琳,汪遵瑛,趙袁軍,等.數字經濟生態系統的運行機理與演化[J].宏觀經濟管理,2020(2): 50-58.演化升級而進行自維持和自調控,并且整個生態系統網絡結構的復雜程度對生態的競爭力和抗壓性都有決定性作用。

三、數字生態與企業戰略

烏卡時代具有易變性、不確定性、復雜性和模糊性等典型特征。真正的企業家就是要在這種約束條件下,通過承擔很大的風險,憑借其極高的商業洞察力,把握別人看不到的機會,制定別人想不到的策略,并干成別人干不成的事情。事實上,企業家也不是神仙,只是他們更容易洞察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趨勢,并抓住了時代給予的機會,從而成就了一番事業。

在數字經濟時代,企業把握未來大趨勢有兩條路徑:一條路是發展成為平臺型、生態化企業;另一條路是選擇被平臺化、被生態化。然而,只有極少數企業能夠發展成為平臺型和生態型的核心企業,被平臺化、被生態化才是主流,即絕大多數企業的選擇就是成為某個數字生態的有機組成部分。

人們常說,“眼界決定境界,格局決定結局”。眼界是否寬廣,決定了洞察力的強弱;格局的大小則決定了對總體發展趨勢判斷的準確與否。企業戰略管理是一個過程,企業在有效戰略分析的基礎上,做出合理的戰略選擇,制定戰略規劃方案,并有效實施,從而取得良好的績效結果。在數字時代,企業要認識到企業戰略的不同層級,并能使企業發展符合戰略升級的發展趨勢。企業戰略發展層級及趨勢如圖2-4所示。

圖2-4 不同層級的企業戰略

資料來源:趙國棟.數字生態論:數字重組產業,生態融合經濟[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8: 79.

當前,互聯網企業大力推動發展“互聯網+”,其他產業的優秀企業則在努力通過“+互聯網”來推動企業的轉型升級。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全面來臨,未來經濟社會遲早會進入萬物互聯的“物聯網”智能時代,到時候每個行業都會形成一個數字生態,各個行間的鏈接將更加緊密,這必將形成一個更復雜的、整體性的復合數字生態系統。在數字時代,企業做戰略決策,不能僅僅局限于企業內部問題,而是要堅持以外部為中心,通過規范的戰略分析找準自己的生態位,做出高效的戰略決策,并做好戰略實施和戰略復盤工作,進而通過快速的戰略迭代來推進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湘乡市| 神木县| 镇赉县| 吴旗县| 桐城市| 含山县| 兰考县| 哈尔滨市| 兰西县| 嫩江县| 砚山县| 永年县| 景宁| 滕州市| 准格尔旗| 昌平区| 香格里拉县| 治多县| 荆门市| 刚察县| 湖南省| 伊宁市| 建瓯市| 孝昌县| 从化市| 申扎县| 哈巴河县| 五峰| 犍为县| 湖口县| 济宁市| 蕲春县| 田林县| 郓城县| 东丰县| 威信县| 通山县| 旌德县| 巴彦县| 新邵县| 互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