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殘疾人心理調(diào)適和精神康復指南
- 南京市江寧區(qū)殘疾人聯(lián)合會 南京市江寧區(qū)心理學會 南京市江寧區(qū)朋輩社會工作服務指導中心編著
- 2576字
- 2021-09-18 16:07:07
模塊1-4:絕 望
007.歌聲與微笑
一、活動目的
1.讓殘疾人學會《歌聲與微笑》的歌曲和舞蹈。
2.幫助殘疾人從音樂和舞蹈中體驗積極樂觀的力量。
二、時長要求
約50分鐘。
三、場地要求
室內(nèi)團體心理輔導室。
四、人員準備
1.一名工作人員把控活動流程。
2.一名工作人員準備活動材料。
3.多名工作人員協(xié)調(diào)舞蹈老師、手語老師、攝像老師的工作。
五、材料、道具準備
歌曲《歌聲與微笑》,藍牙音響,舞蹈服。
六、程序設計
1.工作人員帶領所有視力殘疾人學唱《歌聲與微笑》。
2.同時,舞蹈老師對非肢體殘疾人進行舞蹈教學,手語老師對非視力殘疾人進行手語舞蹈教學。
3.大家大致掌握歌曲和舞蹈后,加以整合完善,舞蹈老師排練隊形。
4.經(jīng)過多次排練,最后形成一個完整的表演曲目。
5.在家屬面前進行“匯報表演”,攝像師攝像記錄,表演結(jié)束后殘疾人分享感受。
6.工作人員總結(jié)歸納,在后期將視頻發(fā)放給殘疾人。
七、注意事項
1.為了保證進度一致,選取的殘疾人的殘疾程度應相當。
2.要將舞蹈活動、手語活動簡潔化,在聯(lián)系舞蹈老師、手語老師時需要提前說明。
活動啟發(fā)
活動價值探討
歌聲與微笑。音樂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我們精神的伴侶。音樂將人們抽象的感覺具體化、形象化,可以引起人們的興奮、憂郁、緊張、平靜等不同的情緒。在《歌聲與微笑》營造的積極向上的氛圍中,參與者通過聆聽、演奏、舞動來感受音樂的力量,緩解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請把我的歌帶回你的家,請把你的微笑留下……”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歌,即使不記得歌詞,我們看見歌名也能回憶起旋律。有的歌就是具有這樣的力量,仿佛有無限的感染力,一經(jīng)傳播,便能讓每個人都體會到歌曲傳達的情感。希望每位殘疾人,在學習歌曲的過程中,都能綻開笑顏,讓希望傳遞。
笑容具有積極的力量。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小孩子劃破了手,先是哇哇大哭,然后才會傷心。一個小孩的哭聲會感染一堆小孩,只要一個哭了,很快其他小孩也會跟著哭起來。那么我們會不會先哈哈大笑,接著感覺到愉快呢?答案是有可能。研究表明,笑容也具有暗示意義。笑可以緩解疼痛,笑口常開的人免疫力也比較強。所以,不妨每天多笑一笑,看著鏡子里的自己,綻放美麗的笑容,由衷地贊美自己一句:“我很棒!”體驗之后,看看自己會有什么心理變化吧!
活動案例反思
此次活動,老師精心編排了《歌聲與微笑》的手勢舞。音樂響起,熟悉而愉快的歌聲回響在團體輔導室內(nèi)。首先,在老師的帶領下,殘疾人很快就學會了唱這首歌。隨后,老師開始手把手地教殘疾人手勢舞,放慢速度,一邊唱出歌詞,一邊做出相應的手勢,殘疾人也逐漸學會了。最后,在老師的指揮下,殘疾人將這首歌的手勢舞完整順利地表演出來。在音樂的感染下,每個殘疾人的臉上都帶著燦爛的笑容。“我們都喜歡唱歌,唱歌好,唱完歌感覺心情舒暢。沒事兒就來活動室唱一唱, 挺好。” 大家都期待下一次還能有這樣的活動。
008.柳暗花明
一、活動目的
1.殘疾人用故事接龍的方式改變故事走向。
2.幫助殘疾人明白,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要擁有絕處逢生的勇氣。
二、時長要求
約30分鐘。
三、場地要求
室內(nèi)團體心理輔導室。
四、人員準備
1.一名工作人員把控活動流程。
2.一名工作人員提前準備活動所需的材料。
五、材料、道具準備
故事主題,椅子。
六、程序設計
1.工作人員將所有人分成幾組,每組大約5—7人。
2.工作人員給出一個主題,如“一次旅游”“英雄救美”“鬼故事”等等,并準備好若干個看似毫無關聯(lián)的“關鍵詞”。
3.各小組坐在一起,圍成一圈,開始故事接龍。
4.各小組選一名隊員根據(jù)第一個“關鍵詞”給出故事開頭,按照順時針方向,每名隊員依次續(xù)接故事,并盡可能讓毫無關聯(lián)的“關鍵詞”串聯(lián)成一段自然、完整的故事。
5.當最后一人完成接龍后,將小組接龍拼出的完整故事向大家講述。
6.殘疾人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
7.工作人員進行歸納總結(jié):人生的境遇就如同故事接龍一樣,不可能永遠順遂人意,我們要有絕處逢生的勇氣和信心。
七、注意事項
1.工作人員要提醒所有人,故事的開頭和結(jié)尾很重要。
2.用一段話描述自己構(gòu)思的情節(jié),需要注意語言的凝練性和準確性。
活動啟發(fā)
活動價值探討
我的故事我主宰。我們都喜歡聽故事、讀故事,是否也喜歡寫故事呢?有的人用故事,將自己想象的美好保存下來;也有的人用故事,將自己內(nèi)心的期望記錄下來;還有的人用故事,將自己不敢說的話表露出來。于是,有了詩人,有了小說家,有了編劇,有了創(chuàng)作人……寫故事、說故事,是一種很好的升華形式。我們整理思路,用語言或文字將自己內(nèi)心的情緒具體化。我的故事我主宰,我的情緒我記錄,我的想法我總結(jié)。在心理學的治療手段中,記日記和寫故事也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所以,不想傾訴的時候,不妨動筆寫寫看吧。
我的人生我主宰。人有兩種不同的歸因方式。一類人,喜歡對事情做外歸因,認為自己的遭遇都是外界環(huán)境或者命運造成的,這樣的人比較悲觀,面對問題,他們往往是“無能為力”的。他們也容易“甩鍋”,遇到失誤時,傾向于把責任推給外界或者他人。還有一類人,傾向于做內(nèi)歸因,遇到問題先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他們認為生活中大多數(shù)事情的結(jié)果取決于自己的努力程度,這種人相信自己能夠控制事情的發(fā)展與結(jié)果。努力一定有結(jié)果嗎?不一定。但是不努力,天上不會掉餡餅。我們也許不能決定命運,但是可以決定自己的行動,做好充足的準備,好運氣才有可能眷顧。
活動案例反思
活動開始之前,心理老師通過詢問發(fā)現(xiàn),殘疾人普遍愛看戰(zhàn)爭題材的電視劇。于是,心理老師就以戰(zhàn)爭題材為這次活動的主題,讓大家進行故事接龍,每個殘疾人都需要根據(jù)規(guī)定的“關鍵詞”,把這個故事補充完善,故事經(jīng)過每一個殘疾人講述,都發(fā)生了跌宕起伏的轉(zhuǎn)折。第一個人需要給出故事的開頭,最后一個人需要記錄好故事,最后將整個故事給大家講述出來。殘疾人思考了好一會兒,才想好這個故事的開頭,故事發(fā)生在國民黨和共產(chǎn)黨內(nèi)戰(zhàn)的時候,共產(chǎn)黨的特工陳峰潛伏在國民黨的內(nèi)部,一次偶然的機會,陳峰得到關于“飛鳥”計劃的內(nèi)容……殘疾人根據(jù)這個開頭,不斷地進行補充完善,形成了一段驚心動魄的諜戰(zhàn)故事。 陳峰歷經(jīng)磨難, 在身份暴露的情況下, 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將消息傳了出去,阻止了“飛鳥”計劃的實施。雖然故事一波三折,但結(jié)局是圓滿的。小玲總結(jié)說:“我知道挫折在所難免,誰也不可能一帆風順。不怕挫折,勇敢地嘗試,也許結(jié)果就會不同。”小姜說:“有時候我就是會犯懶,一想到難處,就不想動了。如果能把注意力放在自己想做的事情上, 懶也是可以克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