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會課可以這么上:放大招施小計
- 全遠姬主編
- 1796字
- 2021-09-18 16:12:43
好習慣,好滋味
福田區百花小學二年級?賴薈宇
學習目標
(1)形成追求健康、安全、有品質生活的意識。
(2)養成良好的飲食和個人衛生習慣,懂得飯前洗干凈手的重要性。
(3)初步了解一些常見的食物和科學飲食常識。
(4)學會在餐桌上主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懂得尊老愛幼、文明禮讓。
學習要點
(1)關注餐桌上的衛生、安全、健康和習慣問題。
(2)自覺做到飲食衛生、健康、均衡。
設計初衷
吃飯,直接關乎兒童的身體健康,是兒童健康成長的基本保障。二年級學生對于個人衛生和飲食營養的知識主要來自父母。根據對班級的家長及學生的調查發現,多數學生沒有掌握正確洗手的方法,飲食習慣也不好,挑食、偏食以及暴食現象比較普遍,對食品的衛生與安全問題也不太關注。此外,很多家庭忽略了餐桌禮儀教育,使得培養學生良好飲食習慣的教育變得尤為迫切和重要。
本節班會課將運用直觀演示、小組合作等教學策略,采取實物操作、活動競賽、角色表演、模擬現實自助餐等有趣且有益的教學活動,讓學生注意吃飯時需要講究的衛生、安全、健康、禮儀等問題。
活動過程
1. 激趣導入
請學生觀察自己的手,再用課件出示顯微鏡下細菌寄居在手掌上的圖片,提問:對比你的手掌和顯微鏡圖,你有什么感受?你應該做什么?
2. 癥結陳述
(1)提問:同學們會洗手嗎?請一位小朋友來演示一下。
(2)播放七步洗手法,引導學生邊記憶邊跟著做。組織小組比賽:組內復習鞏固七步洗手法,挑選最佳代表上臺進行比賽,看看哪個組、哪個人最會洗手。
(3)提問:除了手,還有哪些東西要洗干凈,我們才能放心地吃飯?
(4)全班交流:怎么對餐桌和餐具進行清潔。
3. 群策群力
(1)出示用餐時的不同場景,分配給各組進行彩排。
(2)各組上臺表演用餐場景,請學生觀察并說說他們在餐桌上哪些行為禮貌,哪些行為不禮貌,不禮貌的行為要糾正過來。
(3)采訪學生:說說當別人在餐桌上表現有禮時,自己有什么感受,自己以后要怎么做。
4. 合作探究
(1)全班分成男生、女生兩個大組,開展用餐知識競答大賽。哪組答對的問題多,哪組就獲勝。
(2)兩組搶答,問題如下:
①請按順序示范正確的七步洗手法。
②就餐時,應該先請什么人入座?
③挑錯題:吃飯時,好菜離自己比較遠,可以站起來夾,或者大聲叫對面的人幫忙夾。
④吃飯時,實在忍不住要打嗝、打噴嚏,要做些什么來表示禮貌?
⑤筷子應該怎樣用?不能怎樣用?
5. 點評分享
(1)展示不可食用的食物圖片和暴飲暴食、挑食偏食的情景圖,請學生說說為什么不能這樣吃?
①這些有害的食物有什么相似之處?
②暴飲暴食、挑食偏食對身體有什么危害?
(2)談談生活中還有什么正確和不正確的飲食習慣。
6. 總結深化
(1)配餐活動:請各組領取自助餐卡,里面包含了各種各樣的食品圖片。小組合作討論,根據“中國兒童平衡膳食算盤”,配出最有營養、最合理的自助餐。
(2)師生共同評議:要從小養成飲食好習慣,只有科學選擇、合理搭配地吃,才能健康生活每一天。
即刻反思
1. 預設與生成情況的表述
本節班會課以多種活動結合小組合作學習和競賽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在活動中生成細節問題,在解決問題中推動情商教育的滲透。如用餐禮儀中需要說話小聲點,但為什么小聲點呢?除了禮貌,跟飲食健康和安全又有什么關系呢?這就要求教師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展開自主探索,從而進一步探究,促進學生情商的發展。
2. 課堂調整
本節班會課活動環節多元,且兼顧同年齡段兒童的特點。教師應該根據自己班級學生的個性特點落實活動的具體情況,合理調整不同教學環節的比重,適當取舍,將班會活動做扎實,讓學生有充分發展的空間。
3. 課后建議
一日三餐關系到人一生的健康。學生需要在課堂上完成情景體驗,更需要在實際生活中加以運用,所以班會課后要加強家校合作,持續追蹤學生的用餐情況,定期做調查,建立家庭用餐評價機制,對學生的飲食習慣加以監管。
簡要點評
習慣的養成并非朝夕之功,必須時時處處從細節抓起。好的習慣不僅能彰顯一個人的教養,還能讓人終身受益。本課著眼于餐桌上的禮儀和飲食習慣,讓學生體會小事不小、見微知著的道理。課堂設計得比較合理,從餐前洗手開始,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形下體察洗手的步驟,注重細節,進而逐步引入就餐禮儀知識。這類課實施的難點在于如何營造各類就餐情景,并引導學生依照不同情景來選取得體的行為和恰當的話語。另外,學生的演示和互評是否精準到位等都是需要認真擘畫的。本課在這些方面有較好的設想,也能給參與者和聽課者帶來一定的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