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會課可以這么上:放大招施小計
- 全遠姬主編
- 2429字
- 2021-09-18 16:12:42
會聽的耳朵
福田區荔園外國語小學(西校區)二年級?朱云霞
學習目標
(1)明確傾聽的含義,懂得傾聽的重要性。
(2)學會聽他人講話,初步掌握傾聽的技巧。
(3)養成傾聽的良好習慣,做一個合格的傾聽者。
學習要點
(1)通過“飛、跑、跳、停”熱身賽,引出活動主題,使學生意識到認真聽的重要性。
(2)通過童話故事和聽力訓練游戲,總結認真傾聽的方法。
(3)通過自評與互評引導學生提高自我要求,早日養成認真傾聽的好習慣。
設計初衷
小學一至三年級是培養學生注意力的最佳時期。二年級的學生已基本適應了小學生活,人際關系更為融洽,個性也更為鮮明。每個人都希望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而較少關注到別人的觀點。本課通過團體聽力挑戰活動、小組討論、故事分享等形式來使學生掌握傾聽的技巧,做一個合格的傾聽者。
活動過程
1. 激趣導入
活動一:聽力挑戰熱身賽“飛、跑、跳、停”
(1)游戲規則:“1”代表飛飛;“2”代表跑跑;“3”代表跳跳;“4”代表原地不動。教師說口令“1”“2”“3”“4”,學生就要做出相應的動作。除“4”以外,其他動作都要做三遍。如果做錯了,學生要大聲說“對不起,我錯了!”然后繼續游戲。
(2)進行游戲活動。
2. 癥結陳述
整個游戲活動持續三分鐘,教師也參與其中,氣氛活躍起來即可。游戲結束后,六人小組面朝前方坐好。學生認識到,原來,有一雙會聽的耳朵如此重要!
3. 群策群力
活動二:故事分享——誰會聽?
灰熊老師在講課,小松鼠看著窗外的小蝴蝶。小浣熊看著黑板,但是身體在椅子上扭來扭去。小喜鵲看著黑板,時不時嘀嘀咕咕,發出聲音。小兔子在認真聽,一動不動,不過眼睛沒有看著老師和黑板。小烏龜聽得很入神,目不轉睛地看著老師和黑板。灰熊老師問大家:“誰覺得自己是認真聽課的寶貝?”大家都舉手。灰熊老師說:“聽不只是用耳朵聽哦,還要用眼睛。你的眼睛看著老師了嗎?還要用嘴巴,你的嘴巴安靜了嗎?還要用身體,你的身體安靜了嗎?”
(1)自由分享:你認為誰最會聽?為什么?
(2)小組討論:怎樣才能做到認真聽講?
(3)教師總結,根據學生的討論出示傾聽細則。
傾聽細則
耳朵豎起認真聽
眼睛看著說話者
身體安靜不亂動
4. 合作探究
活動三:誰善聽?
(1)幾個“羊”字?
教師:送給大家一首好聽的歌曲,請仔細聽,待會兒老師要來考考你們是否注意聽了。(播放歌曲《別看我只是一只羊》。)小朋友們聽得都很認真!你們注意到這首歌的歌詞中出現了幾個“羊”字嗎?(歌曲播完,教師提問。)
(2)學生交流、反饋。
(3)教師點評:集中注意力是一切學習活動的開始。同樣是聽一首歌,大家有的選擇去聽歌詞的內容,有的選擇去聽動聽的旋律,沒有人選擇去聽歌詞中的“羊”字。這就說明,人的注意力是有選擇性的。如果在聽歌前老師明確要求大家聽歌詞中出現的“羊”字,帶著目的去聽,大家都有可能順利說出答案來了。
(4)再次聽歌。學生聽完再次回答同樣的問題,正確率大大提高。
(5)總結:做任何事情都要集中注意力。只有帶著問題去思考,才能達成目標。(教師板書:帶著問題仔細聽。)
5. 點評分享
活動四:我會聽嗎?
教師:同學們,大家知道了認真聽講的基本要求,是否做到了呢?如果暫時還沒有,請改正。
(1)發放“我會聽”記錄表。
“我會聽”記錄表

(2)每個小組都發放足量的小紅花貼紙。
(3)學生根據教師的引導,確定是否可以給自己貼上相應的小紅花。
(4)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記錄表,看看哪幾項貼了小紅花。如果其他同學提出不同看法,自己要認真想一想。(學生可以互相提出建議。有的學生認為自己做到了的項目,實際上沒有做到;有的學生實際上做到了,但自己沒有貼小紅花。提醒學生給出建議時要有禮貌,聽同學建議時要虛心,有爭議時可以請教老師評判。)
6. 總結深化
(1)重申認真聽講的基本要點:用耳朵、用眼睛、用身體、用心。
(2)將自己的“我會聽”記錄表拿給好朋友和爸爸媽媽看一看,也可以聽聽老師的意見,分析自己在課堂聽講時需要改進的方面,以及如何改進。
即刻反思
1. 預設與生成情況的表述
小學階段學生的注意力水平在不斷發展,是培養注意力品質的重要階段。學生的學業成績和其課堂注意力水平呈正相關,低年級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注意力培養極為重要,教師既要利用無意注意的規律組織課堂教學,又要培養學生的有意注意,提升學生對注意力培養的主動性,為逐漸增加的學業任務打下良好的基礎。本節課為小學低年級學生而設計,采用熱身活動、童話故事、注意力訓練游戲等能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初步了解專心和分心的區別,體驗到專心帶來的好處,并能對自己的行為和習慣進行覺察、反思,在小組內開展自評與互評,重視良好聽課習慣的養成。
2. 課堂調整
在自評階段,有的學生對自己沒有做到的項目有點害羞,不敢在組內自由地表達。于是,老師先暫停討論,告訴學生能夠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是真正聰明的孩子,這樣才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并且有同學的監督和幫助,會取得更大更快的進步。學生卸下了心防,終于敢在組內坦誠地表達了。
3. 課后建議
良好習慣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期的堅持。此次班會課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只有在平時的課堂上圍繞“會傾聽”開展小組評比和個人評比,及時肯定學生的每一點進步,才能讓短暫的熱情真正變成個人良好的習慣,注意力品質才能真正提高。
簡要點評
這是一個設計得很完整并且很實用的課例。學會傾聽是學生必須養成的良好習慣。只有聽得明白,才能正確解讀,信息的儲存和再現才能得體。本課設計的游戲也較有趣味,由是否會聽和善聽來鑒別優劣,再讓學生通過一份自測報告(表格)來驗證自己的不足,這對學生養成會聽、善聽的習慣大有幫助。本課的設計還能夠更完善一些,把聽和說結合起來。什么樣的聽才是最完整的?應該多次練習對信息的接受、解碼、儲存、提取、再現這一過程,讓學生知道認真地傾聽、正確地解讀、完整地傳達這些環節都很重要。當然,對低年級的學生不必在理論上講解得那么詳細,只讓他們在練習中體會言語交際的完整過程即可。電視節目中經常出現的“耳聽口傳”游戲能夠給我們帶來些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