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會課可以這么上:放大招施小計
- 全遠姬主編
- 2073字
- 2021-09-18 16:12:42
“誰最講衛生”開啟美麗新生活
福田區荔園外國語小學(西校區)一年級?曾玉梅
學習目標
(1)使學生從小養成愛清潔、講衛生的習慣,克服不良衛生習慣。
(2)初步培養學生的健康意識、衛生意識及交往意識。
(3)進一步學習洗手、刷牙、讀寫的正確方法。
學習要點
養成講究個人衛生的良好習慣。
設計初衷
一年級是習慣培養的最佳時期,衛生習慣的養成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一年級學生入學不久,很多人喜歡在走廊的地板上趴著玩,常常弄得衣服、手臟兮兮的。他們常常不洗手就吃東西,導致病菌侵入體內。遇上流感高發期,生病的孩子較多。由此可見,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尤為重要。本節課的設計重點為個人衛生習慣的養成。
活動過程
1. 激趣導入
活動一:比一比,衛生標兵我來當
教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進行衛生大評比。下面請大家按學習小組坐好,由組長檢查,比一比小組內誰的手、臉、衣服最干凈。
學生互比。比一比后,各小組長匯報情況。
教師:我們班大部分同學都是愛干凈、講衛生的好孩子。(板書:愛清潔,講衛生)
2. 癥結陳述
活動二:找一找,衛生搜查我能行
(1)播放《邋遢大王》視頻。
(2)邋遢大王到底遇到了什么麻煩?為什么有這些麻煩?
(3)學生說一說:邋遢大王常常用臟手拿東西吃;邋遢大王不愛洗澡,身上總是有股怪味;邋遢大王亂扔紙屑;邋遢大王從來都不收拾自己的物品。
(4)小組交流討論:這些邋遢習慣給他的生活帶來什么麻煩了?
(5)找找自己或者身邊小伙伴有沒有不講衛生的,看看不講衛生給生活帶來什么麻煩了。
(6)小結:不講衛生麻煩大,不僅影響我們的學習和生活,還會影響我們結交朋友。
3. 群策群力
活動三:評一評,不良習慣我能辨
(1)老師:同學們,這兒有幾個小朋友有不好的習慣,我們看一看。(PPT出示)
一個小朋友叼著筆看書。(討論反饋:叼著筆看書不衛生。)
一個衣服、手、臉都很臟的小朋友,邊走邊用手擦臉。(討論反饋:這個小朋友不講衛生,應該把衣服、手、臉洗干凈。)
一個小朋友躺在床上吃東西。(討論反饋:睡覺前要先刷牙,不能躺著吃東西。)
一個小朋友在瓜果棚里吃沒洗過的瓜果。(討論反饋:不能吃沒有洗過的瓜果。)
小紅每天早上穿好衣服,馬上刷牙洗臉。(討論反饋:每天早晚要刷牙洗臉,這樣不僅有利于自身健康,而且是一種禮貌的表現。尤其是如果不刷牙,與別人說話時會噴出一股難聞的氣味,會讓別人不想接近你。)
小明飯前洗手。(討論反饋:手經常摸東西,有很多細菌。手的衛生很重要,飯前便后一定要洗手。如果手臟了不洗干凈,既影響健康,和別人交往時也顯得不文明。)
(2)提問:這些小朋友的不良衛生習慣,同學們有嗎?
(3)學生自我反思身上的不良衛生習慣。
4. 合作探究
活動四:玩一玩,良好習慣我知道
(1)以小組為單位下飛行棋。(飛行棋中設置了文明衛生關卡。)
(2)三個獲勝組分享衛生習慣要點。
第一組:與細菌作戰六個“勤”(勤洗手、勤洗頭、勤洗澡、勤換衣、勤剪指甲、勤理發)。示范洗手的五個步驟。
第二組:與牙菌大作戰計劃。示范正確刷牙、漱口的方式。
第三組:用眼衛生。示范正確閱讀、書寫的姿勢,示范眼保健操。
(3)小結:不講衛生、不愛清潔會給我們的身體帶來許多危害。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能夠讓我們身體更加健康,生活更加快樂。
5. 點評分享
今后大家互相幫助、互相監督,爭取人人都做一個愛清潔、講衛生的好孩子。這兒有一張表,發給同學們課后對照檢查。做到了的畫“√”,比一比誰最愛清潔、講衛生。
衛生情況


6. 總結深化
活動五:唱一唱,衛生習慣記心中
全班一起一邊拍手做動作,一邊唱歌。
衛生習慣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講究衛生要牢記。
你拍二,我拍二,專用飲具和手絹。
你拍三,我拍三,早晚刷牙和洗臉。
你拍四,我拍四,睡前不要吃零食。
你拍五,我拍五,經常洗澡換衣服。
你拍六,我拍六,飯前便后要洗手。
你拍七,我拍七,生吃瓜果別忘洗。
你拍八,我拍八,常剪指甲常理發。
你拍九,我拍九,穿戴整潔系好扣。
你拍十,我拍十,做個文明好孩子。
即刻反思
1. 預設與生成情況的表述
在合作探究環節,學生通過玩飛行棋中的闖關小游戲,在每個關卡中都能學會一些“愛清潔、講衛生”的小常識和小技巧。這個環節原本應該是本節課趣味最濃的一個環節,但是耗時較長,導致部分小組沒有完成任務。
2. 課堂調整
因為有一部分小組沒有完成任務,所以在小組分享時只找了完成任務的小組來分享。
3. 課后建議
對于這個游戲,要分清楚任務,提清楚要求,同時還要刪減部分煩冗的環節,讓這個游戲簡潔明了,便于在課堂上操作。
簡要點評
“邋遢大王”似乎是最不講衛生形象的代名詞,而這個稱謂也能喚起無數學生對壞習慣的記憶。學生雖然初入學堂,但身上的某些習慣卻不是從零開始的,一定帶有家庭的印記。低年級段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而對某些尚未完全形成的不良習慣進行矯正是非常緊迫的事情,正好可以在低年級段完成。本課的設計就從這些方面著眼,把學生帶入各類情景,讓學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中省察彼此的行為,鑒別習慣的好與壞,認同并努力踐行良好的習慣。學習的最后用一首兒童歌謠來梳理平日生活中個人衛生的重要方面,在朗朗上口的誦讀聲中強化對個人衛生習慣的認知和對行為方式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