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了不起的中國軍事·軍事家都有大智慧
- 胡靜
- 1004字
- 2021-09-16 12:36:01
二、鑄就魏武卒
到魏國之后,吳起終于找到了他理想中的君王—魏文侯,并向魏文侯獻上了自己的兵法。魏文侯任命吳起為主將,準備大舉進攻秦國。戰國時期普遍實行郡縣征兵制,士兵大多是農民。春天是播種的季節,士兵忙于耕種,分身乏術,而夏熱冬冷,不利于戰場拼殺。秋天是收獲的季節,此時糧草充足,人馬都進行了足夠的休養,因此各諸侯國常在秋季發動戰爭。而吳起深諳兵法,偏偏反其道而行之,選擇在冬天發起戰爭。此時天寒地凍,秦國人正在休養,萬萬沒想到魏國人此時會發起戰爭,所以并沒有做好迎戰的準備。吳起趁機率領魏軍一舉奪取了秦國的五座城池。
公元前412年,魏文侯任命吳起為西河郡守。西河郡是魏國的門戶,與秦國相望。吳起改革了魏國的兵制,創立了“武卒制”,用真正的精銳士兵取代了那些沒有經過訓練的雇傭兵。這些士兵要接受嚴格的軍事考核,通過考核的士兵可以評定等級,提高待遇。這一制度直接調動了士兵們的積極性。此外,吳起與士兵同甘共苦,與普通士兵同吃同住,甚至有士卒生了瘡,他會親自為士兵吮去膿血。法與情的結合,使吳起訓練出了一支戰斗力超強的隊伍,也讓魏國有了稱霸中原的底氣。

據《吳子》記載,公元前389年,秦惠公發兵五十萬,進攻陰晉。秦軍在陰晉城外堆起了土山,并往城里面射箭。當時,魏國的君主魏武侯親臨戰場鼓舞士氣,吳起建議魏武侯派五萬名沒有立過戰功的士兵跟隨他一起前往前線抵抗秦軍。在吳起看來,這些從來沒有機會立功的士兵,為了得到戰功一定會無所畏懼拼上性命,而且這五萬士兵是吳起千辛萬苦訓練出來的精銳,實力強勁。在上戰場之前,吳起對這些士兵說:“如果車兵不能繳獲敵人的戰車,騎兵不能斬殺敵人的戰馬,步兵不能砍掉敵人的頭顱,即使打敗了敵人,也不算有功。”
決戰之日,面對五十萬秦軍,經受過吳起嚴格考核的魏武卒毫無懼意。面對秦軍的戰車,魏軍騎兵迎頭痛擊,隨后魏軍戰車全力出擊,騎兵對秦軍步兵不斷實施分割、包抄。此次大戰,吳起用五萬武卒大敗五十萬秦軍,保住了河西之地,成為他一生的巔峰之戰。

在魏國二十余年的時間里,吳起輔佐了兩代君主,立下不世之功,為魏國打造出一支強悍的軍隊。但因為政敵的排擠,吳起一直無法得到魏國君主的真正信任,無奈之下,他再一次離開了自己傾注了巨大心血的國家。離開魏國時,吳起傷心地對身邊的人說:“如果國君不聽信讒言,我將會幫助他成就霸業。”
離開了魏國的吳起并沒有放棄理想,他仍然以一腔熱血,尋找可以讓夢想棲息的枝丫。他去了楚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