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了不起的中國軍事·軍事家都有大智慧
- 胡靜
- 696字
- 2021-09-16 12:36:00
一、弱魯敗齊
吳起是戰國年間衛國左氏人。在戰國時期,衛國是一塊神奇的土地。別看衛國國土面積不大,國力也弱小,卻是中原的交通要道,經濟、文化十分發達,思想也非常活躍,因此成了人才成長、生活的沃土。比如,位列“孔門十哲”的子貢,主持秦國變法的商鞅,乃至后來奠定秦國一統天下大業的名相呂不韋,都是衛國俊才。而吳起,也是一位從衛國走出來的,對戰國歷史有著重大影響的人物。
與許多衛國俊才一樣,吳起也是年紀輕輕外出求學,渴望建功立業。但吳起的求學之路卻很曲折,他先是在魯國跟隨學者曾申學習儒學,后來又轉而學習兵法,曾飽讀儒家典籍的他很快將兩者融會貫通,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軍事理念。但一身才華的他,在魯國卻很不得志。當時的魯國對爭霸沒興趣,對作戰更沒興趣,盡管很多人給魯國國君推薦吳起,吳起卻長期未受重用。
俗話說,機會總是偏愛有準備的人。公元前412年,齊國大舉進攻魯國。國力孱弱的魯國與身為“戰國七雄”之一的齊國作戰,幾乎毫無勝算,眼看亡國在即。關鍵時刻,吳起臨危受命,擔起了率軍抗擊齊國的重任。結果弱小的魯國軍隊在吳起手中竟然脫胎換骨,一場大戰把不可一世的齊國大軍殺得大敗。
那么一戰成名的吳起是不是從此就能獲得重用、一展抱負了?還真不是。魯國當時的君臣都是一群不思進取的貴族,吳起打了勝仗,魯國的貴族們卻嚇破了膽,他們散布謠言說:“吳起打贏了齊國,那可就把齊國得罪啦,萬一他們來報仇怎么辦啊?”吳起在魯國再未受到重用,只好離開魯國,另覓出路。
但這場戰爭,卻使默默無聞的吳起聲譽鵲起,就連當時“第一強國”魏國的大臣都感慨:“論用兵打仗,司馬穰苴(春秋時期的戰神)也比不上吳起啊!”而吳起的下一個目的地,正是魏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