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新中國社會建設的基本經驗

從新中國成立70年我國社會建設走過的充滿探索、艱難、曲折和神奇的道路來看,我們可以概括出幾條最基本的經驗,需要長期遵循。

一 增進人民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

增進人民福祉,是我國發展的根本目的,也必須成為我國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們所做的一切努力、奮斗甚至犧牲,都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實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這種看似常識性的基本原理,在實踐中始終堅持卻并不容易。戰爭、內亂、折騰、經濟衰退、金融危機、不平等和貧困等,始終伴隨著人類生活。70年來的發展道路表明,國家綜合實力的快速增長和人民生活的不斷改善,是決定道路和制度成敗的關鍵。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經濟體,大家都在走自己的發展道路,實行不同的社會制度,但制度和道路比較優劣的根本標志,歸根結底還是要看國家綜合實力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改善情況。

二 經濟發展是社會建設和改善民生的基礎

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發展依然是硬道理。離開經濟發展的基礎,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成為無源之水、空中樓閣。但我們今天所要的發展,是科學的發展,是高質量的發展,是要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統領的發展,要防止走粗放式發展的老路,更要防止跌入“有增長而無發展”的陷阱。所以說,千道理、萬道理,經濟發展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礎是大道理。改善民生要與經濟發展相適應,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不能不切實際地給老百姓畫餅,要防止福利民粹主義綁架民意。我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不能在福利制度上盲目與發達國家攀比,要解決好經濟波動性增長和福利剛性增長的矛盾,既要不斷改善民生,也要注重建設充滿活力的和高效率發展的長效機制。

三 協調發展是社會建設的基本原則

長期以來,我國在快速發展中也呈現非均衡發展的特點,在城鄉發展之間、區域發展之間、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之間、人的發展與資源環境保護之間,“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矛盾沒有得到很好解決。發展的實踐證明,這些關系解決不好,就不可能實現持續發展、高質量發展,發展本身也會遇到諸多瓶頸。在新的發展階段,要特別注意解決好發展的不充分、不協調、不平衡問題。

四 要把促進發展和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結合起來

生產和消費是相互促進的關系。改革開放以前,我們為了加快生產發展,實行“先生產、后生活”的政策,實踐證明生活消費不改善,生產也發展不起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是發展的動力源泉,要圍繞人們生活消費的新變化調整生產、發展經濟,解決好在買方市場和商品充裕條件下新的結構性短缺,努力滿足人們美好生活的新需求,使消費成為未來推動經濟持續增長的基礎性力量。

五 要建設有活力的和諧有序社會

從我國長期歷史發展來看,從1840年之后的近代史來看,從新中國70年的歷史來看,特別是從改革開放40多年的歷史來看,和平穩定的生活環境是經濟和社會建設的基本條件,沒有這樣一個大的社會環境,發展進程很容易被打斷。但在保證社會穩定方面,“一抓就死、一放就亂”的情況又常常周期循環。因此必須有戰略上的長期考慮,立足長期的制度建設,保證我國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

新中國70年社會建設的發展經驗充分表明,國家綜合實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續快速提高才是硬道理,是國家制度優越性的根本體現,是決定民心向背的關鍵所在。無論面臨什么樣的艱難復雜局面,無論經歷什么樣的曲折和挑戰,都不能忘記我們付出深重代價換來的這一條最基本的經驗。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涡阳县| 陕西省| 江口县| 寿光市| 商河县| 宁晋县| 桐庐县| 荔浦县| 清水县| 泸西县| 措勤县| 团风县| 龙游县| 金门县| 丰县| 金平| 五寨县| 犍为县| 兰考县| 甘南县| 镇雄县| 平陆县| 资溪县| 安化县| 梧州市| 子长县| 丹凤县| 石家庄市| 论坛| 章丘市| 新龙县| 剑河县| 兴安盟| 龙胜| 怀柔区| 庆云县| 枞阳县| 和林格尔县| 浠水县| 卓资县| 铁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