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黨建實踐創新研究
- 支果 姚仁權 柯彪
- 2019字
- 2021-10-15 19:46:44
第三節 老工業城市轉型升級中組織工作面臨的挑戰
自貢作為地處內陸的一座老工業城市,在發展上存在著一些突出的矛盾和問題,如工業經濟仍處在粗放型、低層次的水平上運行,結構不優與創新不足并存、持續支撐弱與競爭力弱并存。與此相應,自貢在組織工作方面也存在著一些與振興發展不相適應的問題,組織工作面臨著許多新的挑戰。
一 黨組織領導觀念有待進一步轉變
老工業城市中黨的組織許多是依托于大型廠礦建立起來的,突出特點是條塊分割、政企合一。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城市社會結構和利益格局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政治與經濟、國家與社會高度合一的社會結構逐步改變,“單位人”逐漸轉化為“社會人”。按照政企分開的原則,城市黨的基層領導體制有所改變,但領導觀念、領導方式并沒有完全徹底擺脫傳統的模式,仍難以適應領導城市轉型升級發展的需要。許多黨組織對于如何領導城市產業轉型升級,如何進一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等,無論從思想、觀念還是從實踐運作都有待進一步了解,因此也常常處于無所適從的境地,從而影響了黨組織效能的發揮。這種狀況客觀上要求轉變領導觀念,以卓越的領導效能牢牢把握城市產業轉型、發展的主動權,從而在全面加快老工業城市轉型升級的實踐過程中充分發揮好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
二 黨員領導干部的擔當作為亟待激勵
在新常態下,有些領導干部仍然習慣于過去的思維和習慣辦事,表現出精神上懈怠,不想擔當作為,行動上遲緩,不快擔當作為,能力上欠缺,不能擔當作為等問題,在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一些黨員領導干部感嘆“官不聊生”“為官不易”的思想,奉行“寧可不作為,也不要犯錯誤,寧可少干事,也不要出事”的處世哲學。黨員領導干部“不作為、不擔當”的問題嚴重影響了黨組織作用的發揮和黨員領導干部形象,給黨的建設發展造成了嚴重危害。
三 黨員教育管理方式有待進一步改進
如何加強對“兩新”組織[1]黨員、非公組織黨員、流動黨員的教育和管理,是老工業城市轉型升級過程中黨建工作面臨的一個新挑戰。在單一公有制的經濟環境中,黨的組織依托于全民、集體所有制而覆蓋全部社會單位,形成嚴密的組織體系。然而,隨著城市產業轉型,社會經濟的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大量涌現,使得黨的組織體系沒有及時適應社會結構的多層次變化,甚至在一些地方出現空白,黨組織對黨員的教育管理存在著缺位和不到位的狀況。
管理缺位帶來教育管理的權責不清。以流動黨員為例,戶籍所在地黨組織、工作單位黨組織、生活居住地黨組織都有責任為流動黨員構建組織,但到底以誰為主,現有的制度規定并沒有明確的答案。部分基層黨組織根據實際作了一些規定,造成地區與地區不配套、不暢通,這既有組織部門一家管、其他部門參與不多的問題,也有所在地黨組織管、外地黨組織配合不夠的問題,還有行業管理與社區管理分工不清的問題。有的地方仍存在黨組織架構只能依行政區劃或單位組建等這些傳統觀念,制約了流動黨員的組織架構和權責分明。
四 黨組織活動方式有待進一步豐富
伴隨著資源型城市的產業轉型,必然會出現機構的大調整、大變動以及由此帶來的人員的重新組合、利益的重新分配和社會角色的重新定位。一方面,黨員流動區域大,從業范圍廣,加之年齡、文化結構不同,教育需求不同。一些黨組織由于對黨員的思想行為不了解,忽視了黨員對教育需求的差異性。黨員群體內部差異大,很多人走南闖北,見多識廣,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較為活躍,適合他們的組織活動應是豐富的、與時俱進和多元化的,而實際中內容上顯得單一、空泛,不能貼近思想實際,不能解決黨員深層的思想問題。另一方面,組織活動方式的落后呆板。對黨組織活動方式已不能使用傳統的行政控制手段,不能實行“強制手段”,大部分黨建工作者過去已習慣于用行政命令、經濟手段等對黨員進行教育管理,如何能使黨員自覺自愿地接受組織的教育管理,許多黨組織感到束手無策,對于在老工業城市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如何結合產業升級調整的現狀,了解黨員思想動態,創造新的教育方法缺乏認識和實踐。
當前,自貢正處于內生動能加速釋放、綜合實力持續增強、轉型突破推車上坎的攻堅時期、關鍵階段,面臨著開放不足、思想保守、創新不足等現實問題,存在人才相對匱乏、服務效能不高、競爭比較優勢不強、支撐區域持續發展動力不夠等短板。同時,發展動能較弱,區域支撐性、帶動性的產業大項目很少,推動經濟發展躍升性變化的新動能不足。競爭優勢不強,與成渝經濟區協同發展格局沒有形成,承接發達地區產業轉移能力很弱。今后,要狠抓示范區建設,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以建設老工業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為契機,對上爭政策、爭項目。相關部門要進一步深度研究,拿出任務清單,一一對應爭取。對外要突出區域合作,主動融入“一帶一路”、成渝經濟區建設,強化區域協同發展;對內要強化支柱產業培育,尤其是要推動工業“633”行動[2]取得實質性成效。堅持以黨建為保證,組織工作在理論和實踐上銳意創新創造,努力將組織優勢轉化為老工業城市轉型升級的發展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