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說唱文學目錄的編制
說唱文學在宋元至明清時期雖然發展較為繁盛,涌現了許多優秀的藝人與作品,但由于受到主流社會與正統思想的歧視和排斥,相關文獻未能得到有意的保存,自然也不會人編制這方面的專題目錄,只是偶爾在少數較為開明的藏書家的藏書目錄中看到一些說唱文學文獻,如姚燮的《大梅山館藏書總目》卷十六下設說唱、京都鼓詞等部,其中僅鼓詞作品就有38種[43]。其他如《怡府書目》也收錄有少數說唱文學作品。至于從學術角度編制專門的說唱文學目錄,則要到“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后。
目錄編制是說唱文學文獻研究的一項重要基礎工作,特別是在研究的初創階段,它在一定程度上體現著說唱文獻研究的新進展和學術水準,為學界提供了重要的學術信息,對整個學科的建設具有較大的推動作用,因而受到研究者們的重視。
這一時期研究者們相繼編制了一批有關說唱文學的目錄,其中大多為公私藏書目錄或訪書目錄,這也正體現了這一時期說唱文學文獻研究的基本特點。依據其內容及特點,可以將這些說唱文學目錄分作兩類,一類是收錄多個說唱文學樣式的綜合目錄,一類是收錄某一說唱文學樣式的專題目錄。相比之下,后者較多,前者要少一些。其中有關說唱文學的綜合目錄主要有如下幾種。
《中國俗曲總目稿》,劉復、李家瑞等編,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32年刊行。該書依據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北平圖書館、故宮博物院所藏俗曲及車王府曲本匯編而成,共收錄全國各地俗曲6000多種,其中流行于北京、天津、河北者4109種,流行于上海、江蘇者718種,流行于廣東者525種,此外尚有流行于四川、福建、山東、河南、云南、湖北、江西等地者,共涉及十多個省市。
全書根據俗曲題目字數的多少,將全書分為十個部分,依據題目數字由少到多為序編排。在每一部分內,再依據題目首三字的筆畫數由少到多編排。對所收作品,標明題目、版本形態、所屬說唱門類、流行地區、冊數(僅一本者標明頁數,不滿一頁者則標明行數)、收藏單位等,并抄錄作品開頭兩行。
該書是一部大型俗曲專題目錄,收錄較為完備,提供信息豐富,對相關領域的研究具有奠基之功,面世之后,成為俗文學研究的重要參考著作[44]。
《北平俗曲百種提要及其押韻》,羅常培編。該目先是以羅莘田之名刊發于1941年11月8日、15日、22日、29日《星島日報》,后收入《北平俗曲百種摘韻》(重慶國民圖書出版社1942年版)[45]。全目所收一百種俗曲為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品,共分情歌、煙花、事物、集錦、滑稽、感嘆、雜劇、新聞、勸戒、物語十類,對所收作品分名稱、體裁、調子和轍口四項著錄。
《湖南唱本提要》,姚逸之編,國立中山大學語言歷史學研究所1929年3月刊行。該書分戀愛、嫌貧愛富、家庭問題、強暴、箴規、神仙、劫殺、貪污、政治、史事十類,著錄戲曲劇本與彈詞、評話、鼓詞、山歌等說唱文學作品共90部,除17部劇本外,其他皆為說唱文學作品。對所收作品,分書名、文體、類別、印行地和情節五部分介紹其基本情況。卷首有顧頡剛、容肇祖序言及編者敘言。
這一時期編制的說唱文學專題目錄或具有目錄性質的文章主要有如下一些。
敦煌說唱文學目錄主要有向達的《現存敦煌所出俗講文學作品目錄》(附于其《唐代俗講考》一文后)、傅蕓子的《敦煌俗文學之發見及其展開》、關德棟的《變文目》等。
彈詞目錄主要有鄭振鐸的《西諦所藏彈詞目錄》、凌景埏的《彈詞目錄》、吳夕林的《夕林所藏彈詞目錄》、李家瑞的《說彈詞》、鄭振鐸舊藏的《程守中所藏彈詞目錄》、阿英的《〈珍珠塔〉版本匯目》等。
子弟書目錄主要有關德棟的《現存羅松窗韓小窗子弟書目》、傅惜華的《子弟書總目》、金臺三畏氏的《綠棠吟館子弟書百種總目》等。
寶卷目錄主要有陳志良的《寶卷提要》、惲楚材的《寶卷續錄》《寶卷續志》《訪卷偶識》、向達的《明清之際之寶卷文學與白蓮教》、魏建猷的《八卦教殘余經典述略》。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時期出版了一本善書的專題目錄,即陳廷英所編的《勸善書目提要》,武昌精華印書館1949年印行。該書依照內容分為勸戒、靈應、省克、治家、顯揚、居官、慈惠、訓俗、勸戒總錄、儒家農家勸善十類,著錄善書作品153個。對所收作品,介紹其作者、刊刻年代、故事內容等。
上述這些專題目錄及具有目錄性質的文章后文還會專門介紹,其他說唱文學樣式的目錄尚有趙景深的《大鼓書錄》,該目共收錄大鼓作品18種,主要為編者個人的藏品[46]。
在這一時期所編撰的綜合目錄及相關目錄中,也有一些收錄了說唱文學文獻,這里就筆者所知見者列舉如下。
《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東方文化事業委員會主持編寫,該書編撰于20世紀三四十年代,但一直未正式刊布,直到1996年才由齊魯書社影印出版。該書在詞曲類下專門設立俗文學子目,共收錄敦煌變文、俗曲、鼓詞、彈詞、子弟書等俗文學作品100種,其中敦煌變文部分為傅振倫所寫,俗曲、鼓詞、彈詞部分為傅惜華所寫,子弟書部分為奉寬所寫。對所收作品,介紹書名、卷數、版本、作者、本事等基本情況,并對相關問題進行考訂和評述。這些提要皆由素有研究的專家所寫,具有較高的學術水準。
《北平國劇學會圖書館書目》,傅惜華編,1935年刊行。該書主要收錄北平國劇學會圖書館所藏戲曲類書籍,但也收錄說唱文學文獻,在其下卷的其他類設立有彈詞、小調,彈詞類“凡華南各地之南詞、華北各地之說唱鼓詞并屬之”,小調類“凡北平、山東、河南、山西、江蘇、湖北、陜西、四川、廣東各地之道情、五更調、子弟書、岔曲、大鼓書詞、灘簧、南音等小調俱屬之”[47]。其中彈詞類收錄彈詞、鼓詞74種,小調類收錄各地說唱文學作品300多種,皆為齊如山所藏。對所收作品,介紹其名稱、作者、版本、冊數及收藏者。
此外,王重民編著的《中國善本書提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48]、《佛學圖書目錄》(佛學書局1938年編印)[49]等也都收錄有數量不等的說唱文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