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唱文學文獻學述略
- 苗懷明
- 1588字
- 2021-10-30 02:36:58
第四節 說唱文學作品的整理
以現代學術眼光校勘整理說唱文學作品是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的。當時《歌謠周刊》在顧頡剛等人主持下,開時代學術風氣之先,設立孟姜女故事研究專號,并刊載了一批有關孟姜女的民間文藝作品,其中屬于說唱文學的就有《孟姜女哭長城》(河南唱本)[50]、《孟姜仙女寶卷》(民國乙卯年嶺南永裕謙刊本)[51]等,具有提倡示范之功,在當時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這一時期是說唱文學發展的一個繁盛期,涌現出許多優秀的民間藝人,無論是南方的上海、南京、蘇州,還是北方的北京、天津,都擁有廣大的觀眾群和讀者群,演出頻繁。在此背景下,為滿足讀者需要,各地特別是上海地區刊印了很多說唱文學讀本,這些讀本緊跟市場,價格低廉,在當時相當流行。相比之下,出于學術研究目的的整理本并不多,據筆者所知見者主要有如下一些。
《世界文庫》,鄭振鐸主編,上海生活書店1935年刊行。該書選收世界各國不同歷史時期的優秀文學作品,其引人注目的一個亮點是,它收錄了諸宮調、子弟書等說唱文學作品,其中第2、4、5冊分別為《劉知遠傳》(即《劉知遠諸宮調》)、《東調選》和《西調選》。在世界文學的大背景中,將中國的說唱文學與其他國家的文學名著一起收錄,由此可見主編不俗的眼光和寬廣的視野。鄭振鐸還曾編選過《變文及寶卷選》,可惜未見正式刊布。
《升平署岔曲》,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文獻館編,1935年10月刊行。該書所收為清代宮廷中演唱的岔曲,共90種,100段。在編排上,“按曲名性質,以類相從”[52]。卷首有齊如山所寫序言及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文獻館所寫的引言。
《鼓子曲存》第一集,張長弓編,聽香室1947年刊行。該書收錄各類河南鼓子曲作品130種,系編者從民間搜集而得。對所收作品,按照其內容所屬進行分類編排,分西廂、三國、陳妙常、白蛇傳、霸王別姬、鞭打蘆花六類。對作品文字,不妄加改動。編者還準備編印第二集、第三集,并已擬定好篇目,可惜未能刊行[53]。此外張長弓還編有《鼓子曲譜》第一集(聽香室1947年刊行),收錄鼓子曲曲調41種,每種皆記譜,并標明傳唱者。兩書皆為作者自印,印數很少,如今已成為稀見之書。
《聊齋全集》,路大荒等編,世界書局1936年版。該書輯錄了當時所能見到的全部蒲松齡遺作,其中有馬立勛所輯的俚曲6篇,內容包括文集、詩集、詞集、鼓詞集、俚曲集五個部分,其中后兩個部分系有關說唱文學者。
同類作品尚有楊慶五輯述的《大鼓書詞匯編》(新民圖書館1920年版),董蓮枝所編的《梨花大鼓書詞初編》 (1931年刊行),阿英編校的《庚子國變彈詞》(良友圖書印刷公司1935年版),趙景深選注的《彈詞選》(商務印書館1938年版)、《上海彈詞大觀》(同益出版社1941年版),匏安居士編選的《鼓詞選刊》、《鼓詞選刊續集》(1939年刊行),朱西奄所編的《大鼓片錦》(中華書局1948年版)等。
這一時期出版的相關作品集中也有收錄說唱文學作品者,如梅花館主總編的《大戲考》,該書匯集當時上海各唱片公司出品的戲曲、曲藝、歌曲唱詞三百多種,其中就包括彈詞、河南墜子、大鼓等說唱文學唱詞多種。同類書籍還有林善清所編的《戲曲大全》(文明書局1923年版),劉豁公所編的《戲考大全》(文華美術圖書印刷公司1931年刊行)、 《新大戲考》 (新大戲考出版社1946年版)等。
隨著科技的發展,這一時期說唱藝人的演出方式也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比如通過廣播電臺播出、為唱片公司灌制唱片等。這樣,作品的媒介和載體更為豐富多元,說唱文學文獻的形態由此產生了新的變化。據介紹,在20世紀上半期,先后有二百多位說唱藝人灌制唱片,涉及評書、彈詞、鼓等將近三十個說唱文學樣式[54],這是一類新型的說唱文學文獻,它忠實地記錄了著名藝人的實際演唱情況。
這一時期有些唱片公司將所出唱片的唱詞匯編成冊,其中多有收錄說唱文學作品者,如百代唱片唱機發行所所編的《百代唱詞》、百代公司所編的《百代公司唱片劇本》、上海蓓開唱片公司所編的《蓓開唱詞》(1933年刊行)、高亭唱片公司所編的《高亭唱片劇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