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五節 說唱文學工具書的編纂與文獻的研究

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這一時期相繼出版了一批有關說唱文學的工具書,主要有如下幾種:

《中國戲曲曲藝詞典》,上海藝術研究所、中國戲劇家協會上海分會編,上海辭書出版社1981年版。這是1949年后出版的第一部百科型戲曲、曲藝辭書。該書早在1961年即著手編寫,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擾,直到80年代初才完成。全書內容分戲曲、曲藝兩大部分,共收詞目5636條,“選詞以一般常用者為準,未求全備。釋義內容力求尊重歷史,客觀地評價人物和作品”[44]。其中曲藝部分分曲藝名詞、術語,曲藝曲種,曲藝作家、演員、團體,曲藝作品、論著等四個門類,基本上涵蓋了曲藝學科的各個方面,簡明扼要釋義。書前有分類詞目表,后另附《詞目筆畫索引》,檢索利用較為方便。該書出版后,受到歡迎,到1985年時已印刷3次,印數高達12.5萬冊,這是后來同類書籍所難以企及的。

《中國大百科全書·戲曲曲藝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3年版。這是一部規模較大、較為權威的戲曲、曲藝辭書。全書內容分戲曲、曲藝兩大部分,其中曲藝部分分曲藝史、曲藝曲種、曲藝文學、曲藝藝術4個分支,共設條目320多條,約35萬字。書中還附有《中國現代曲藝曲種一覽表》等。全書內容系統完備、體例完善,其詞條大多由專家撰寫,比如“寶卷”“宣卷”條為趙景深所撰,“變文”條為啟功所撰,學術性較強,基本上代表了當時戲曲研究的最高水準。書中還配有100多幅彩色或黑白插圖。全書有《條目分類目錄》《條目漢字筆畫索引》和《內容索引》,使用檢索也頗為方便[45]

《民間說唱文藝形式簡介》,余小華、劉瓊編,西南師范學院中文系民間文學教學組1983年刊行。該書分快板快書類、評書評話類、相聲類、彈詞類、大鼓類、漁鼓類、牌子曲類、琴書類、雜曲類、走唱類等類別,對中國各地流傳的300多種說唱文藝形式進行簡要介紹,具有工具書的功用。書后附《翻檢目錄》。

《二人轉辭典》,王玉文編輯,遼寧省丹東市群眾藝術館1985年刊行。該書是一部有關二人轉的專題辭書,共收錄詞條1500個。全書依類編排,分概說綜述、書目劇(曲)目、名詞術語和團體人物4個部分,其中劇(曲)目的現代部分按照寫作、出版年代編排,人物以誕生年代為序,名詞術語又分說口、音樂、舞蹈、其他4小類。

相關工具書尚有周良主編的《評彈知識手冊》 (上海文藝出版社1988年版),段寶林、祁連休主編的《民間文學詞典》 (河北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等。

這一時期還出版有多種說唱文學的研究論著,其中有不少偏重文獻資料的梳理與研究,提供了豐富的學術信息,體現著說唱文學文獻研究的最高水準,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以下介紹幾部質量較高、影響較大的著作:

《曲藝叢談》,趙景深著,中國曲藝出版社1982年版。該書所收為作者有關說唱文學的三部專書即《大鼓研究》《彈詞考證》《怎樣寫通俗文藝》及在報刊上發表的相關論文30篇。其中有對新發現文獻的介紹,如《談明成化刊本“說唱詞話”》《關于成化刊本“說唱詞話”》,有對文獻資料的輯錄,如《大鼓書錄》《〈兒女英雄傳〉中的大鼓史料》,有對作者的考證,如《關于〈再生緣〉的續作者》等。

《陳汝衡曲藝文選》,陳汝衡著,中國曲藝出版社1985年版。該書分理論和作品兩部分,收錄陳汝衡有關說唱文學的專書、論文與作品,其中理論部分收錄專書《說書史話》《宋代說書史》《說書藝人柳敬亭》《〈花箋記〉校訂》4部、相關論文13篇,作品部分收錄作者創作的彈詞開篇9篇。理論部分的著述多探討古代說書藝術,亦有研究彈詞者。

《書曲散記》,薛汕著,書目文獻出版社1985年版。該書收錄作者研究說唱文學的文章8篇,其中多為探討南方說唱文學如木魚書、歌仔冊之作。就內容而言,或為對相關作品的校勘整理,如《記〈再生緣〉的整理》《〈花箋記〉校勘》《〈二荷花史〉校勘》,或為相關說唱文學的目錄,如《臺灣歌仔冊敘錄》,皆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值得一提的還有胡士瑩的《話本小說概論》(中華書局1980年版)。該書雖然是一部研究話本小說的專著,由于話本小說與說書藝術密切相關,對說書的起源、演變及發展過程也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考察,正如一位學者所言:“本書實際上包容了我國古代短篇小說史和我國古代說書史的主要篇章,即使當作短篇小說史或說書史來看,亦無不可。”[46]該書內容全面,旁征博引,資料豐富,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另胡士瑩所著《宛春雜著》(浙江文藝出版社1984年版)一書亦收錄多篇探討說話、變文、詞話、彈詞及鼓詞的論文。

同類著作尚有周紹良、白化文所編的《敦煌變文論文錄》(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中國曲藝出版社編輯部所編的《中國曲藝論集一》(中國曲藝出版社1984年版),路工所著的《訪書見聞錄》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韋人、韋明鏵所著的《揚州曲藝史話》(中國曲藝出版社1985年版),韋明鏵所著的《揚州清曲》(上海文藝出版社1985年版),張長弓所著的《張長弓曲論集》(黃河文藝出版社1986年版),周貽白所著的《周貽白小說戲曲論集》(齊魯書社1986年版)《通俗文學論叢》(北岳文藝出版社1986年版),中國藝術研究院曲藝研究所編的《說唱藝術簡史》(文化藝術出版社1987年版),任光偉所著的《藝野知見錄》(春風文藝出版社1989年版)等。

相關論文則有官桂銓的《〈釋“木魚歌”〉的一點補充》(《文學遺產》1981年第4期)、王英的《清末民初遼寧曲藝作家簡錄》(《遼寧群眾文藝》1983年第1期)、孟繁樹的《也說〈天寶曲史〉》(《光明日報》1983年12月6日)等。

上述著述大多注重對古代說唱文學書面文獻的爬梳和研究,通過田野調查進行的探討相對較少,其中比較突出的是杜成嫻所著的《十不閑與詩賦弦》(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8年版)。該書所錄十不閑與詩賦弦資料皆系親自調查所得。作者從1980年開始,用五六年的時間,走訪北京及河北地區的近百名老藝人,獲得了豐富的第一手資料,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


[1]有關該出版社創辦及停刊的經過,參見羅揚《我的編輯生涯》,《曲藝》2010年第4期。

[2]因20世紀70年代后幾年的研究情況與80年代較為接近,且一脈相承,因此這一期間說唱文學文獻的研究情況也放在這里一并介紹。

[3]徐良玉:《西漢說書俑》,《曲藝》1985年第5期。另參見《揚州曲藝志》第199頁《西漢說書俑》,江蘇文藝出版社1993年版。

[4]石榮:《東漢說唱俑》,《四川文物》1991年第5期。

[5]參見鞏發明、季兵《綿陽市出土的漢代說唱俑》,《四川文物》1989年第2期。

[6]以上見韓樹偉、楊生記《垣曲西峰山元墓壁畫考辨》, 《中華戲曲》第十輯,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7]高國藩:《論新發現的〈金山寶卷〉抄本在〈白蛇傳〉研究中的價值》,《民間文藝集刊》第五集,上海文藝出版社1984年版。作者后修訂,以“論抄本金山寶卷的發現和它在白蛇傳研究中的價值”為題,刊于《中韓文化研究》第三輯,中文出版社2000年版。車錫倫《〈金山寶卷〉和白蛇傳研究中的幾個問題》對該文有不同的看法,文載《民間文藝集刊》1986年第1期。

[8]譚正璧:《木魚歌、潮州歌敘錄》“例言”,書目文獻出版社1982年版。

[9]郭精銳、陳偉武、麥耘、仇江編著:《車王府曲本提要》“前言”,中山大學出版社1989年版。

[10]薛汕:《臺灣歌仔冊敘錄》,載其《書曲散記》,書目文獻出版社1985年版,第143頁。

[11]薛汕:《捫曲九種概說》,載其《書曲散記》,書目文獻出版社1985年版。

[12]該文載《汕頭地方文化藝術史資料匯編》,汕頭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汕頭市文化局、汕頭市文聯1982年編印。

[13]《中國音樂書譜志》“編例說明”,人民音樂出版社1984年版。

[14]以上見老彭《民間文學書目匯要》“凡例”,重慶出版社1988年版。

[15]劉崇義:《中國古典講唱文學叢書》“又序”,載《再生緣》卷首,中州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16]各書卷首“出版說明”。

[17]中國曲藝家協會浙江分會、浙江省藝術研究所:《浙江曲藝叢刊》第一輯“前言”, 1981年刊行。

[18]《四川揚琴傳統唱本選》“出版說明”,四川文藝出版社1988年版。

[19]胡文彬:《紅樓夢說唱集》“后記”,春風文藝出版社1985年版。

[20]《紅樓夢曲藝集》“后記”,春風文藝出版社1985年版。

[21]參見沈彭年《功德事業》,載《紅樓夢說唱集》,春風文藝出版社1985年版。

[22]耿瑛:《紅樓夢子弟書》“序”,春風文藝出版社1985年版。

[23]關德棟、李萬鵬:《聊齋志異說唱集》“前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24]胡度:《四川竹琴簡述》,載其《竹琴三國志選》,中國曲藝出版社1986年版。

[25]該書后經修改,以《楊家將全傳》之名由湖南人民出版社于1998年出版。

[26]《傳統曲藝贊賦選》“前言”,中國曲藝家協會安徽分會編,1983年內部印刷。

[27]司空冊:《金錢板傳統書帽選》“后記”,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28]林虞生:《升平署岔曲》(外二種)“前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29]劉禮:《武松傳》“后記”,山東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30]《中國戲曲志·吉林卷》云該書“共出版三輯”,不確。見該書第474頁,中國ISBN中心2000年版。

[31]《二人轉傳統作品選》“編后記”,春風文藝出版社1983年版。

[32]關德棟:《聊齋俚曲選》“前言”,齊魯書社1980年版。

[33]關德棟、周中明:《賈鳧西木皮鼓詞校注》“前言”,齊魯書社1982年版。

[34]有關該書的評價,參見李萬鵬《〈木皮詞〉的新校注本》,《讀書》1983年第12期。

[35]《喬清秀墜子唱腔集》“編者的話”,河南省戲曲工作室1982年刊行。

[36]薛汕:《花箋記》“前記”,文化藝術出版社1985年版。

[37]薛汕:《金鎖鴛鴦珊瑚扇》“前記”,群益堂1987年版。

[38]各書卷首寶文堂書店編輯部:《傳統戲曲、曲藝研究參考資料叢書》“出版說明”。

[39]劉如曾:《說唱常用曲調集》“序言”,上海文藝出版社1979年版。

[40]《元明清白話著作中山東方言例釋》“凡例”,山東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41]中國曲藝出版社編輯部:《中國曲藝研究資料叢書》“編輯說明”,見已出各書卷首。

[42]高元鈞、劉學智、劉洪濱:《山東快書藝術淺論》“后記”,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版。

[43]該書后附有《韓起祥年譜》《韓起祥研究資料索引》。

[44]《中國戲曲曲藝詞典》“前言”,上海辭書出版社1981年版。

[45]有關該書情況,參見魯直《〈中國大百科全書·戲曲曲藝卷〉曲藝部分編纂完成》一文的介紹,文載《曲藝藝術論叢》1982年第3輯,中國曲藝出版社1982年版。

[46]趙景深:《話本小說概論》“序”,中華書局1980年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玛曲县| 东阳市| 都兰县| 望谟县| 松原市| 荔波县| 乐东| 成都市| 嵩明县| 元氏县| 雷山县| 鱼台县| 施甸县| 石嘴山市| 新泰市| 阿拉善盟| 崇义县| 新乐市| 万山特区| 白玉县| 安徽省| 辉南县| 皋兰县| 沈阳市| 府谷县| 根河市| 湖北省| 双城市| 松滋市| 柳江县| 鞍山市| 大邑县| 黔西县| 柳江县| 民丰县| 嘉祥县| 铁力市| 涞源县| 佛冈县| 钟祥市| 建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