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節 說唱文學文獻的整理

隨著文獻積累的日益豐富,相關資料的整理匯編受到研究者越來越多的關注,這一時期出版了不少有關說唱文學的資料集或具有資料集性質的著述,在評書、彈詞方面,有兩部專門的資料匯編之作,一為《評彈通考》,一為《蘇州評彈舊聞鈔》;此外還有蘇州市評彈研究室于1979年至1985年編印刊行《蘇州評彈史料》叢書和《評彈研究叢書》。在寶卷方面,則有《破邪詳辯》(載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編《清史資料》第三輯,中華書局1982年版)等。

這一時期所編說唱文學資料集內容豐富,涉及各個門類,其中有關說唱文學音樂者主要有如下兩種:

《說唱常用曲調集》,談敬德、許國華、裴凱爾、丁勇斌等整理,上海文藝出版社1979年版。該書收錄說唱、戲曲曲調270多個。就說唱文學而言,涵蓋各個地方的主要說唱樣式,是“說唱主要曲調的一本比較集中、系統的集子”[39]。對所收曲調,除記譜、記詞、標出作者與整理者外,每個曲調后還有《曲調說明》,介紹其流傳及使用情況。書后附有許國華的《談談說唱常用曲調的使用》。

《中國民族音樂大系·曲藝卷》,東方音樂學會編,連波執筆,上海音樂出版社1989年版。該書是一部介紹說唱文學音樂的專書,內容豐富,具有資料集的功用。全書收錄蘇州彈詞、廣西文場、四川清音、福建南音、粵曲、京韻大鼓、梅花大鼓、北京單弦、天津時調、山東琴書、河南墜子、榆林小曲共12種說唱文學樣式,對每種樣式分綜述和唱段介紹兩部分,其中綜述包括歷史概況、演出形式、音樂結構和特點等內容,唱段介紹則選收較為經典的唱段,記其唱詞、曲譜,并介紹其基本情況及特點。書后附有《本卷引用的唱段譜例索引》。

除上面介紹者外,這一時期刊行的具有資料匯編性質的著述尚有如下幾種:

《樂亭大鼓史料集》,中國曲藝家協會河北分會編,1981年刊行。該書主要收錄1980年召開的樂亭大鼓座談會的會議資料及專題文章。

《貴州地方曲藝資料匯編》,中國戲劇家協會貴州分會、中國曲藝家協會貴州分會編,1981年刊行。該書收錄有關貴州地方曲藝的作品及研究文章。

《元明清白話著作中山東方言例釋》,董遵章著,山東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該書編纂目的是幫助讀者正確理解元明清白話著作中的山東方言詞,同時為漢語研究者提供資料。所收方言詞語,“均采自元、明、清時代山東作者所寫的小說、雜劇、散曲、鼓詞、俚曲、雜字等”。全書共收詞語包括俗語2633條,其中包括附詞330條。在條目的設立上,“凡意義相同而字音相近的,合并為一個條目,選擇一個作為主詞,其余作為附詞,附在主詞之后”。在編排上,“按音序排列”。對所收方言詞語,“一律用普通話釋義”[40]。書前有《音序索引》,書后附《引書目錄》。

此外尚有靳蕾所著的《二人轉曲牌集成》(黑龍江省藝術研究所1980年刊行)、《湖北說唱音樂集成》(共出四集,湖北省群眾藝術館1981年、1983年、1985年、1986年編印)、陳洪所編的《長陽南曲資料集》(宜昌行署文化局、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文化局1981年刊行)、蔡敦勇的《〈金瓶梅詞話〉中曲藝資料輯釋》(載其《金瓶梅劇曲品探》,江蘇文藝出版社1989年版)等。

值得一提的還有中國曲藝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中國曲藝研究資料叢書》,該叢書主要收錄“歷代一些有代表性和有研究價值的曲藝作品,曲藝理論研究著作和曲藝史料”[41]。該叢書只出版三種,即云游客的《江湖叢談》、李家瑞的《北平俗曲略》、張次溪的《人民首都的天橋》。

這一時期編輯刊行的《山東省文化藝術志資料匯編》《河北文化藝術志資料匯編》《文藝志資料選輯》等資料集中也收錄有較多的說唱文學資料,有的還出版有曲藝專輯,如湖北省志《文藝志》編印的《文藝志·資料選輯》曲藝專輯(1984年刊行)。

這一時期還出版了一批回憶錄、談藝錄性質的書籍,其中多為著名說唱藝人回憶人生經歷,總結藝術經驗、指導演出欣賞,內容包括個人經歷、藝術實踐及演出體會等,具有重要的文學價值和史料價值。此類書籍根據內容和特點,可以分為如下兩類:

一類是回顧人生經歷和藝術生涯的個人回憶錄。主要有如下幾種:

《二人轉史料》第二集,中國曲藝工作者協會吉林分會編,1978年刊行。該書為吉林著名二人轉藝人李青山的紀念專集,全書分《我演二人轉——李青山談藝》《死里逃生,苦盡甜來——李青山小傳》和《回憶李青山》三個部分,其中前兩個部分系根據李青山口述資料整理而成,主要內容為李青山的坎坷人生經歷與藝術生涯,并介紹了演唱二人轉的經驗和體會。吉林省地方戲曲研究室后又于1980年、1982年編印了第三、四集,都是根據老藝人的口述材料整理而成。

《藝海沉浮》,孫書筠口述,包澄簆整理,中國曲藝出版社1986年版。該書記述了京韻大鼓名家孫書筠從藝50多年的演藝生涯,書后附《孫書筠演唱京韻大鼓曲譜》,收錄《長坂坡》《連環計》《羅盛教》《向秀麗》《百里奚認妻》《急浪丹心》6部作品的曲譜。

《曲海揚波:魏喜奎舞臺生活》,魏喜奎著,中國戲劇出版社1985年版。該書是著名說唱藝人魏喜奎的回憶錄,全書分我怎樣走上舞臺、幸遇著幾家名師、奔走于京津兩地、我如何創成奉調、曲劇問世的前后、曲劇在成長當中六章,回顧了作者從學藝到演出以及開創奉調、創立曲劇的過程。書后附《魏喜奎歷史年表》。

《大鼓生涯的回憶》,章翠鳳著,寶文堂書店1989年版。該書為臺灣大鼓藝人章翠鳳的回憶錄,最初由臺灣的傳記文學出版社于1967年出版。

相關文章有駱玉笙的《舞臺生活六十年》(《曲藝》1982年第6、7期)等。

另一類是總結藝術經驗、指導演出欣賞的談藝錄。主要有如下幾種:

《相聲·評書·快書寫作與表演》,群眾文藝輔導叢書編輯委員會編,春風文藝出版社1982年版。該書收錄紀元《相聲寫作知識》,楊振華《相聲表演技巧》,趙博《評書寫作知識》,袁闊成、田連元《評書表演技巧》,朱光斗《對口快板寫作知識》《對口快板表演技巧》共6篇文章,介紹相聲、評書、快板寫作、表演方面的經驗和知識。

《單弦藝術經驗談》,中國曲藝出版社編輯部編,中國曲藝出版社1982年版。該書收錄三篇北京地區藝術家談單弦藝術經驗的文章,即榮劍塵口述、王決整理的《曲壇獻藝六十年》,譚鳳元口述、金受申記錄整理、陸清揚修訂的《單弦表演藝術》和曹寶祿口述、王素稔記錄整理的《演唱單弦的經驗和體會》,其中《單弦表演藝術》一文后還附收岔曲毛澤東《長征》詩、腰節兒《歌頌人民英雄紀念碑》和硬書《掃松下書》三部作品的曲譜。

《山東快書藝術淺論》,高元均、劉學智、劉洪濱著,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版。該書的寫作意圖“一方面是想向山東快書愛好者介紹點基本知識;一方面也想結合本身的藝術實踐對山東快書的特點及其規律,從理論上作一些新的探索”[42]。全書分書詞創作漫談和演唱經驗點滴兩部分,其中書詞創作漫談包括選擇題材的幾點看法、表現人物的幾點見解、結構作品的幾種手法和唱詞語言的幾個問題等內容,演唱經驗點滴包括擊節樂器、語音特色、板式唱法、表演體會和念字基調等內容。

《金錢板表演與寫作》,鄒忠新講,四川文藝出版社1985年版。該書分概述、金錢板的打法、金錢板的唱法、金錢板的表演共四講,對金錢板表演、寫作的方法和技巧進行了歸納和總結。書后附有《蟠龍套》和《七件箱》,《蟠龍套》為金錢板中的贊賦,《七件箱》為金錢板創作方法的總結。

同類書籍尚有蘇州評彈研究室所編的《評彈藝人談藝錄》(江蘇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王桔記錄整理的《松遼藝話》(長春市藝術研究所1982年刊行);韓起祥口述,楊景震、關潤娟整理的《韓起祥與陜北說書》(陜西省曲藝收集整理辦公室1985年刊行)等。

相關文章有白鳳鳴的《鼓王的三絕》(《曲藝》1982年第12期),劉書方的《駱玉笙唱腔研究》(《音樂研究》1983年第2期)、《苦心不懈 天道酬勤——談鼓王劉寶全對京韻大鼓的改革》(《中國音樂學》1987年第1期),楊予野的《關于喬派墜子的音樂特色》(《樂府新聲》1985年2期)等。

回憶錄、談藝錄之外,這一時期還出版了一些研究這些著名藝人的傳記或論著,如薛寶琨所著的《駱玉笙和她的京韻大鼓》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汪景壽所著的《高元鈞和他的山東快書》(北方文藝出版社1985年版),中國曲協遼寧分會、錦州市文化局編印的《著名評鼓書藝術家陳青遠從藝50年紀念專輯》(1987年刊行),胡孟祥所著的《韓起祥評傳》(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9年版)[43]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弋阳县| 保德县| 闽侯县| 成安县| 娄烦县| 白玉县| 万荣县| 乌兰察布市| 金溪县| 营口市| 治县。| 东港市| 含山县| 五家渠市| 襄汾县| 顺义区| 高邮市| 长子县| 连平县| 江阴市| 玉树县| 阿克苏市| 永登县| 平塘县| 济源市| 洛浦县| 连南| 乌审旗| 垣曲县| 呼伦贝尔市| 虎林市| 南汇区| 东乡族自治县| 申扎县| 六安市| 富源县| 河东区| 蒙阴县| 新蔡县| 大港区| 黔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