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jié) 說唱文學目錄的編制
1949年后,研究條件較之以往有所改善,隨著全國范圍文獻調(diào)查的進行,隨著私人藏書家的捐贈,說唱文學文獻得到更為集中、妥善的保存,研究者得以見到的相關(guān)文獻相應(yīng)增多,因此,編制目錄的條件也更為成熟。其間,出版了一批收羅完備、質(zhì)量精良的說唱文學目錄著作。以下稍作介紹。
這一時期,傅惜華編制了三部重要的說唱文學專題書目,即《北京傳統(tǒng)曲藝總錄》《子弟書總目》《寶卷綜錄》,因后來兩部書下文還要介紹,這里重點介紹其《北京傳統(tǒng)曲藝總錄》。
該書依據(jù)公私藏書編寫而成,所錄為元代至1949年以前流行于北京地區(qū)的各類傳統(tǒng)曲藝作品。全書共16卷,分八角鼓、石派書、鼓詞小段、蓮花落、時調(diào)小曲5類,著錄各類曲藝作品4000余種。子弟書因編者另撰有《子弟書總目》,故不再收錄。鼓詞則“以篇幅短小者為主”,至于長篇作品,編者另著有《彈詞總錄》一書,可惜該書未見刊行。對那些缺失調(diào)名的作品,則歸入雜曲類,放在卷末。
在編排上,各類之內(nèi)作品按照首字筆畫多少為序。對所收作品,“除著錄名目外,以次標明作者姓氏,著錄書目,曲藝總集、選集,或單行鈔本、刻本、排印本,以及收藏者”,并對“每曲之內(nèi)容及題材來源,略作扼要的說明”[23]。卷首附有《引用曲目》《采用曲藝總集選集目》。這里著錄北京地區(qū)傳統(tǒng)曲藝作品最為完備的一部綜合目錄,對相關(guān)研究具有重要的參加價值。
同類書目還有如下一些。
《京韻大鼓傳統(tǒng)節(jié)目曲目》,載白鳳鳴、王決著《怎樣表演京韻大鼓》(上海文化出版社1957年版)。該目收錄1949年前流傳的京韻大鼓傳統(tǒng)節(jié)目曲目95個。
《聊齋俗曲簡目》,關(guān)德棟編,載其《曲藝論集》,中華書局1958年版。該目根據(jù)日本學人平井雅尾所藏聊齋資料書目輯錄而成,共收錄聊齋俗曲70多種。
《河南墜子書段名目百種》,張長弓編,載其《河南墜子書》(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51年版)。該目著錄河南墜子作品100種,其中包括大本頭和大段子40種,小段子60種。
《舊潮州歌冊調(diào)查雜記》,郭馬風著,載汕頭市政協(xié)文史委員會等編《汕頭地方文化藝術(shù)史資料匯編》第一輯,1982年刊行。作者于20世紀60年代進行潮州歌冊調(diào)查,該文記載其當時調(diào)查所得,文后附有其所知見潮州歌冊目錄,著錄汕頭、澄海、潮安三地圖書館、文化館所收藏的版本,共有215部。
《說唱音樂文字資料參考目錄》《說唱音樂音響、曲譜資料參考目錄》,載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研究所民族音樂研究班編《說唱音樂》,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研究所民族音樂研究班1963年刊行。前者主要著錄1949年后發(fā)表、出版的有關(guān)說唱文學的論文及專書,后者則“編選了一些重要曲種的部分優(yōu)秀的新段子和傳統(tǒng)段子”,“力求照顧到各曲種中有代表性的各種唱腔流派”[24]。
20世紀50年代,馮秉文據(jù)首都圖書館所藏,編有《蒙古王府曲本目錄》,但未公開刊行。60年代初,中山大學中文系組織人員對車王府曲本進行全面整理,完成對全部珍藏1680種曲本的編目、清理、查對、編寫內(nèi)容提要、撰寫題記等工作,并編有《中山大學圖書館珍藏“車王府曲本”編目》(1960年內(nèi)部印刷)、《車王府曲本總目提要》,同時還準備選定1000個曲本,進行整理校勘,公開出版[25]。但由于當時政治形勢等諸種因素的制約,這項工作半途而廢,未能完成。
這一時期較為重要的說唱文學書目著述尚有如下一些:王慶菽的《敦煌俗講、變文等資料一百九十六篇目錄和〈敦煌俗講文學及通俗小說總目提要〉摘錄》、周紹良的《敦煌所出變文現(xiàn)存目錄》、王重民的《敦煌古籍敘錄》《敦煌遺書總目索引》、胡士瑩的《彈詞寶卷書目》、李世瑜的《寶卷綜錄》等,這些后文還會詳細介紹,此不贅述。
一些公共藏書機構(gòu)也在這一時期編撰藏書目錄,其中一些披露了其說唱文學類文獻的收藏情況,具體情況可分如下兩種。
一種是專門的說唱文學藏書目錄,主要有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圖書室所編的《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藏彈詞寶卷目錄》(1959年5月油印本)、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所編的《華東師范大學潮州俗曲目錄·長沙俗曲目錄》(1960年內(nèi)部印刷)、蘇州市戲曲研究室所編的《蘇州市戲曲研究室所藏寶卷書目》(1963年,稿本)、《南京圖書館藏彈詞目錄》、《蘇州圖書館藏彈詞目錄》等。
以《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藏彈詞寶卷目錄》為例,該目共收錄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圖書室所藏彈詞、寶卷共536種,其中彈詞113種,寶卷423種。按照作品首字筆畫多少編排,對所收作品,著錄其名稱、別名、作者、卷數(shù)、冊數(shù)、版本等基本信息。
再如《華東師范大學潮州俗曲目錄·長沙俗曲目錄》,該目共收錄潮州俗曲和長沙俗曲250多種,其中潮州俗曲140余種,多為晚清刊本,長沙俗曲113種,多為民國時期的刊本[26]。
另一種則是在藏書目錄中設(shè)立專類,著錄說唱文學方面的書籍,這里擇要介紹幾種。
《館藏中國文學古籍參考目錄》,北京市圖書館編印, 1955年刊行。該書主要收錄首都圖書館館藏中國文學方面的古籍,專門設(shè)立民間文學類,其下又分變文(寶卷)、諸宮調(diào)、彈詞、鼓詞、雜曲、歌謠、謎語、京戲、地方戲等小類,著錄了該館說唱文學方面的豐富收藏。該書后來又出《續(xù)編》, 1959年刊行。
《復旦大學圖書館善本書目》,復旦大學圖書館編,1959年刊行。該書所收為復旦大學所藏善本書目,共3804部。在其子部小說家類下設(shè)小說、彈詞之屬,其中彈詞部分收錄彈詞善本書籍19種。
《西諦書目》,北京圖書館編,文物出版社1963年版。該書所收為鄭振鐸捐贈給北京圖書館的個人藏書,其集部下專門設(shè)立曲類、彈詞鼓詞類和寶卷類,其中曲類收錄諸宮調(diào)、俗曲書籍11種,彈詞鼓詞類收錄作品289種,寶卷類收錄作品91種。著錄內(nèi)容包括書名、卷數(shù)、版本、冊數(shù)等。由此可見鄭振鐸晚年所藏說唱文學文獻的情況。
此外,一些相關(guān)的目錄著作也收有說唱文學方面的書籍,比如中國音樂研究所編印的《中國近代音樂書目(1840—1949)》(1960年刊行)一書。該書主要收錄1840年至1949年所出的音樂類書籍,全書分上下編,上編收錄“五四”之前的書籍,下編則收錄“五四”后至1949年9月30日期間的書籍。無論是上編還是下編,都設(shè)有說唱音樂這一分類。其中上編收有7種說唱文學作品,包括傅惜華所藏的子弟書《藏舟》《鵲橋密誓》《青樓遺恨》等子弟書作品及《上海彈詞大觀》,下編分中國民間說唱音樂、改編加工兩小類,收錄說唱文學書籍8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