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研究意義

紡織產業是我國傳統支柱產業和重要民生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對吸納農村勞動力發揮著重要角色,改善紡織產業同生態的關系將會有利于其可持續性,有利于我國經濟的穩定。與此同時,我國紡織產業正在積極響應國家的相關政策制度進行節能減排。基于國內外關于紡織產業節能減排制度的研究,本書主要從三個角度進行研究與拓展分析:

首先,從單一環節到全產業鏈視角,能夠有效解決“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問題,推進紡織產業全生命周期現代化治理。紡織產業節能減排制度研究的文獻絕大多數局限于單一環節,或聚焦于產業鏈的末端治理,或聚焦于源頭治理,或聚焦于中前段治理,但是從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的系統論角度出發分析節能減排制度體系的研究卻相對欠缺。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要強化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管理。末端治理在環境管理發展過程中僅是一個重要的階段,它側重于生產結果的管控,是一種被動的治理方式,只能減緩生產活動的不利影響。從國際前沿的治理方式發展來看,前端治理(綠色設計、綠色生產等)和后端治理(排污管控、回收利用等)結合應用越來越重要。在實際中,實現紡織企業的綠色設計、綠色制造意義重大。這不僅能夠實現節能減排目標,而且有利于提升我國紡織企業的國際形象和競爭力,使得紡織產業發展走得更遠??梢姡贫妊芯坎粌H要從單一環節、單一制度出發,更要有全局視野、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的系統論視角,形成制度合力,進行綜合研究,并構建起制度體系的工具箱,對制度體系工具箱內的制度和制度之間、制度和全產業鏈之間的關系進行逐一分析,揭示出制度與制度之間的替代性與互補性(沈滿洪等,2017,中國水制度研究,p45)。促進節能減排,不僅要制定針對單一企業的政策,還要制定同時針對多企業的資源利用、共享與合理布局政策。例如,促進紡織印染企業的集群化發展,打破資源利用的空間布局不合理問題,提升資源使用效率,降低排污處理成本。一些地區正在實施的印染產業聚集園區(濱海工業區集聚)建設、印染產業基地建設,便是從宏觀方面協調實現節能減排與產業轉型。未來需要研究紡織產業科學布局、基礎設施(供電、供水、供氣、排污處理)共享利用、環保共性技術開發等方面的問題與支持政策等,特別是在一些節能減排的關鍵性技術研發與推廣應用方面,政府應該加大支持力度,或直接參與技術研發,或通過獎勵與補貼給予間接支持。

其次,從強制性制度要求到企業自愿行為,能夠有效激發環境主體內生保護意識,由制度推著走向自發優化升級轉變。政府行政管控制度暴露出很多局限性,為有效地控制各種類型的污染源排放,政府必須了解數以千計的企業及其運營活動的信息,所需的信息量大,耗費高(張學剛,2009)。此外,吳績新等(2014)認為,在污染治理中,政府規制政策實施必須具備完全信息、無制度缺陷、不被規制者俘獲以及能夠動態調整。例如,政府要對紡織印染企業的實際情況進行排查,針對紡織印染企業取水、排水情況設置專門機構進行監督,建立數據統計系統進行管理,以便制定有效的規制政策。市場交易制度和企業自愿約束型在節能減排治理中具有一些特定優勢。根據速水佑次郎(2009)關于誘致性技術創新理論的研究,當政府節能減排系列政策出臺,極大程度地限制了企業能耗及排污標準,土地等自然資源生產要素的相對價格隨之抬高,企業應對行政命令而改變生產行為,同時改革生產技術與制度,并進一步實現產業組織結構的優化升級。此時,用更少的要素投入生產一單位產品的社會能力得到提高。企業績效的提高并非狹義的產出增加,而是同時強調單位耗能的減小,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節能減排本身的政策目標和實際效果。

最后,從“一刀切”到“差異性”的視角,能夠有效降低對不同企業的損害,優化環境治理政策工具箱?;仡櫼延械募徔棶a業節能減排制度研究發現,“一刀切”制度居多。張昊(2015)認為,盡管污染物總量減排制度的實施取得了不少成績,但問題依然很多,“一刀切”、錯報、瞞報等問題時有發生。他分析并提出污染物總量減排工作應實現“量變”到“質變”的轉換,適時轉變考核機制,從單純的削減總量轉變到控制總量。數量控制往往缺乏靈活性和應變性,政策的制定往往是“一刀切”,以犧牲效率換取公平,最后,不利于刺激企業自覺控制污染動機,導致治理成本上升。生態環境部日前專門研究制定《禁止環保“一刀切”工作意見》,要求各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協調被督察的地方黨委和政府抓好落實。不同類型的治理制度,其治理績效可能存在差異。鮑莫爾等(2003)指出,當不同企業的邊際節能減排成本存在顯著差異時,采用按企業差別化設定節能減排標準的管制型工具與對不同企業按統一稅費率征收排污費稅或排污權交易等市場激勵型工具相比,總的節能減排成本削減要大得多。差異性可解釋為“特征或內涵的多樣性”。應用至產業,可定義為集聚產業特征或內涵的多樣性差異。產業異質性并非經濟學的新論題,20世紀70年代起就陸續出現針對產業異質性的研究。其中肯尼斯和申德爾(Kenneth & Schendel)最早留意這一現象,他們從產業組織視角明確界定了產業差異性內涵并對美國釀酒業的“行業內差異性”特征做了細致的提煉。趙偉(2017)在空間經濟學框架下分析中國環境拐點時指出,考慮產業空間差異性及其“鎖定”的因素,提出制度因素、人均國民收入和后發優勢后,發現中國應當面對更高的EKC,因此環境拐點要推遲出現。沈滿洪等(2001)認為,在不同的環境治理政策工具中,當管理成本較低而交易成本較高的情況下,可以選擇“庇古手段”——稅收來達到節能減排目的;反之,則適合運用自愿協商手段與排污權交易手段來達到治理環境目標。

主站蜘蛛池模板: 蕉岭县| 阿拉善盟| 玉山县| 共和县| 河池市| 浑源县| 通城县| 察哈| 青冈县| 会理县| 武邑县| 揭东县| 百色市| 通道| 林州市| 梓潼县| 安国市| 辽阳县| 永福县| 台东市| 车险| 和林格尔县| 潮州市| 修文县| 绥滨县| 扬州市| 扬州市| 博罗县| 滕州市| 汕尾市| 沛县| 将乐县| 长岛县| 手机| 南充市| 张家港市| 普陀区| 洛隆县| 祥云县| 宜昌市| 保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