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望族家學以婚姻為紐帶的傳承與互動

趙宋之世,深受家學熏陶的名門望族子弟,以精英群體的力量引領并制約著主流文化發展的方向與節奏,其影響力可以抵達政治、學術研究和詩文創作的方方面面。內涵各異的家學背景造就了豐富多元的價值理念,而不同家學之間以婚姻為紐帶的傳承與互動,又為主流文化及文學思潮的形成創造了條件。飽受詩書熏陶的望族子弟自幼熟知“圣人之道”,其及第進士、入仕途,便能將“識慮明達、用心公正”的人格追求與“但求理道切當,不取文辭華美”[1]的詩文作風聯系起來,使兩者相得益彰,無論是楊億有關“文彩煥發,五色以相宣;理道貫通,有條而不紊”的素質要求[2],還是李覯對新進之士“不求經術而摭小說以為新,不思理道而專雕鎪以為麗”[3]的反面批評,其著眼點都在于此。同時,兩宋望族子弟以學術名家兼為詩文圣手者并非少見,其有關詩文價值、創作方法及審美標準的討論絕非單純的文學問題,褒貶取舍之間往往有著深層復雜的家學背景。有人認為學術與文學屬于兩個不同的研究范疇,有關詩文創作及文學發展史歷程的討論絕不應與學術問題牽扯到一起。在學科分類日漸細化的背景下,類似的分割似乎順理成章,但宋代作家的文學創作卻很難脫離學術背景的制約,至少在一些名門貴胄身上的確存在這樣一種傾向。假使對家學傳統避而不談,那么其他方面的思考便很難獲得恰當周延的結論。

明確了宋人家學的多元個性及綜合價值,還須了解其傳承與傳播的基本軌跡。如果說父子、兄弟之間世代傳承屬于門內之事,那么當婚姻介入之后,嫁娶活動將為不同家學之間的交流互動及豐富發展創造更多機會和條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宁县| 和顺县| 泽州县| 金华市| 府谷县| 抚州市| 宽城| 莲花县| 民勤县| 禄丰县| 读书| 甘南县| 光山县| 华池县| 奉贤区| 兴山县| 凤庆县| 甘肃省| 英吉沙县| 疏附县| 大姚县| 大邑县| 方城县| 聂荣县| 武清区| 庆阳市| 康乐县| 清远市| 治县。| 祁门县| 固安县| 靖西县| 古蔺县| 宜兴市| 谢通门县| 蓝山县| 扎鲁特旗| 贺兰县| 富裕县| 苏尼特右旗| 隆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