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歷史、現實與未來
- 范逢春 田昭
- 382字
- 2021-10-30 02:10:14
第一章 問題提出與研究設計
在政治體系內部,被認為“存在一套占主導地位的制度程序等,因為對其他人也能帶來益處,所以能系統而持久地運作”[1]。公共服務制度作為現代國家“占主導地位的制度程序”,具有極為重要的綜合性意義。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2]。這就需要通過公平、科學、有效的社會制度安排,“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深入開展脫貧攻堅,保證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3]。提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制度績效,可以有效減小城鄉差距、區域差距和貧富差距,緩解由此引發的社會矛盾,為經濟健康發展創造和諧的社會環境,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得以實現,進而使得民眾有更多的“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