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代中國榜樣教育研究
- 袁文斌
- 1651字
- 2021-10-30 01:57:12
二 研究思路和方法
榜樣教育研究有兩個層面,一個是抽象的、理論的層面;另一個是具體的、實踐的層面。
本書嘗試以榜樣教育理論的基本內容如概念界定、價值功能、本質特點、理論依據、社會基礎、矛盾規律、運行機制等為“經”,以榜樣教育的發展流變為“緯”,通過橫向考察榜樣教育的理念、機制、內容、形式,縱向審視榜樣教育的歷史現狀,查找問題,分析得失,探析原因,研究對策,構建榜樣教育研究的內容體系。
本書在研究思路上適應社會實踐發展和理論發展的需要,試圖突破以往僅從教育學或心理學視角研究的局限,從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倫理學等多學科整合的視角對榜樣教育進行研究,把理論的、抽象的、學院式的研究與實踐、經驗的研究相結合,以期系統、全面、深入地分析和解決問題。之所以從心理學視角研究榜樣教育,是因為人的思想品德是在一定的心理背景下的活動過程中形成和發展的,榜樣教育離不開心理學所揭示的心理活動規律的指導。從心理學角度切入榜樣教育這一主題,主要是研究榜樣教育之于個體自我統一、人格形成、自我實現等心理成長的重要意義,以及學習主體內在結構、接受機制和心理過程等因素對教育成效的制約和影響。從社會學角度研究榜樣教育,是因為人的行為是在一定社會關系中展開的,其行為和思想都要受到經濟、政治、文化等諸多社會性因素的影響、限制乃至決定。從社會學視角切入,主要是研究榜樣教育之于個體社會化以及促進社會核心價值觀構建、引領社會風尚和傳播優秀價值精神等方面的重要意義。從倫理學視角研究榜樣教育,是因為榜樣教育是以倫理道德為主要內容的促進人的道德品質發展的教育。從倫理學角度切入,主要是研究榜樣教育對個體道德品質形成和社會道德建設的重要價值,并從榜樣的道德屬性等方面揭示榜樣這一道德載體和榜樣教育這一德育形式的內涵、本質和意義。從教育學視角研究榜樣教育,是因為榜樣教育本身就是一種教育實踐活動,具備教育的各要素,受教育一般規律的制約。從教育學視角切入,主要是研究榜樣教育目標的科學設定、內容的合理選擇、教育過程的優化、實施的路徑選擇、程序設計、方法創新等。在具體論述中,或從某一學科理論出發進行闡釋,或從幾個學科相結合的視角進行分析,力求全面理解和把握榜樣教育的原理和規律。
對既有榜樣教育理論的超越還要借助科學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的科學性是研究結論科學性的重要保障,正如馬克思所說:“不僅探討的結果應當是合乎真理的,而且得出結果的途徑也應當是合乎真理的。對真理的探討本身應當是真實的,真實的探討就是擴展了的真理。”[7]因此,本書試圖將理論研究與問題研究、實踐應用相結合,通過理論闡釋、原理和規律探析、實證分析、比較、經驗總結等方法,探索和建構榜樣教育研究的新路徑。
(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這是貫穿本書的一個重要研究方法。本書屬于德育基礎理論研究范疇,但這一課題的提出是基于對目前現實榜樣教育現狀的反思。因此,本書既重視理論研究,又重視實踐探索。在對榜樣教育的基礎理論進行釋析的同時,努力與當前價值觀多元化的社會現實相貼近,通過對榜樣教育在實踐中一些問題的調查研究,總結經驗,尋找原因,探尋辦法。在具體研究過程中,既作理論上的分析和論證,也輔以實踐求證(如對榜樣教育現實狀況的考察、審視、思考),以兩者相結合的方式勾畫榜樣教育研究體系的“經”與“緯”。
(二)比較法。本書回顧總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榜樣教育的發展歷程和實踐經驗,對不同歷史時期榜樣教育的背景、目標、內容、模式和特點作了比較,以期借鑒榜樣教育歷史實踐的有益經驗,為建立符合新時代要求的中國榜樣教育理論體系及其實踐模式提供參考。
(三)多學科綜合研究的方法。榜樣教育研究關涉諸多學科,探求其淵源、本質就涉及哲學、倫理學,研究榜樣學習的過程就涉及心理學、教育學,分析榜樣教育的背景、社會基礎就必然離不開社會學和唯物史觀。因此,本書采用了多學科綜合研究的方法。
本書還運用總結法、系統法、思辨法,在廣泛研究資料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批判借鑒、總結創新,以期得出科學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