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信息化促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研究
- 安富海
- 1835字
- 2021-10-11 18:23:04
前言
我國是一個由56個民族組成的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大家庭,每一個民族都是這個大家庭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的歷史。各民族之所以團結融合,多元之所以聚為一體,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經濟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親近,源自中華民族追求團結統一的內生動力。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各民族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支持和幫助民族地區發展的計劃。新中國成立70年來,各民族都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由于歷史文化、地理位置等因素,與全國其他地區相比,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還相對滯后且不夠協調,地區之間、城鄉之間、民族之間的發展存在較大差距。
教育是影響民族地區經濟社會整體發展的核心要素。民族地區教育發展關系到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關系到整個國家教育事業的健康和諧發展,也關系到中華民族整體素質的提升和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全局。可以說,沒有民族地區教育的發展就沒有民族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口素質的不斷提升,沒有民族地區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素質的提升,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就難以如期達成。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強調指出:“要堅持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不斷滿足各族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要搞好民族地區各級各類教育,全面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不斷提高各族群眾科學文化素質?!睆牟煌A段教育對人口素養影響的重要性來看,義務教育在民族地區各族群眾科學文化素質提升方面的影響最為重要。研究發現,民族地區義務教育經過70年的快速發展,極大地提升了民族地區各族群眾的科學文化素質,為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智力資源,但還存在發展質量不高、城鄉發展不均衡,無法滿足民族地區各族群眾對優質教育的需求等問題。城鄉義務教育發展不均衡是民族地區城鄉義務教育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也是民族地區各族群眾最關心的教育問題。從當前民族地區城鄉義務教育學校發展現狀的比較來看,城鄉學校辦學條件和教師教學投入等方面雖然存在一定差異,但差異不顯著。民族地區義務教育城鄉學校的差異突出表現在教師資源和課程資源兩個方面。也就是說,影響民族地區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最核心的要素是教師和課程。然而,民族地區又存在優質師資數量不足且流動困難等問題。
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的賀信中指出:“要堅持不懈推進教育信息化,努力以信息化為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通過教育信息化,逐步縮小區域、城鄉數字差距,大力促進教育公平,讓億萬孩子同在藍天下共享優質教育、通過知識改變命運?!毙畔⒒俏覈娼ǔ尚】瞪鐣蛯崿F現代化的必然選擇。教育信息化是國家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構建信息時代現代化國民教育體系、形成學習型社會、促進科技創新和社會和諧的內在要求,具有基礎性、戰略性、全局性的地位。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是推進我國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戰略選擇,是推動民族地區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的戰略選擇,也是阻斷我國民族地區貧困代際傳遞的必由之路。
教育信息化具有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和多媒化的特征,它突破時空局限,催生了個性化、定制化的教育新形態,有助于實現教育公平、促進優質教育均衡發展,為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智力資源流動、教師教學共同體建設等提供了條件,能夠促進民族地區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只有借助信息技術才能引進優質的教師資源和課程資源,最大限度地盤活民族地區的優質教師資源和課程資源,發揮其輻射作用。從當前我國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發展的現狀來看,無論是政策引導、理論研究,還是實踐探索都在積極有序地推進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改革發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教育信息化促進民族地區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就是要在深入了解民族地區教育發展實際的基礎上,充分利用信息化的優勢,借鑒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發展的成功經驗為促進民族地區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服務。具體來說,教育信息化促進民族地區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是指在遵循民族地區城鄉義務教育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借助互聯網平臺,利用傳感技術、計算機與智能技術、通信技術和控制技術,實現民族地區城鄉義務教育學校優質課程資源共享、教師智力資源流動和城鄉教師教學共同體建設的過程。其實質是通過教育信息化引進優質教育資源、改善民族地區義務教育學校資源配置不均衡的現狀,進而變革和重塑民族地區整個城鄉教育系統,使民族地區義務教育階段城鄉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