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產與責任保險
- 郭蕙蘭 李輝 張建深
- 1890字
- 2021-10-11 18:12:38
第二節 財產保險的種類和作用
一 財產保險的分類
從不同的角度劃分,財產保險有不同的分類。按保險價值的確定方式,可分為定值保險和不定值保險;按照保險標的的內容,可分為物質財產保險、經濟利益保險和責任保險;按照實施形式,可分為自愿保險和強制保險;按照保險標的是否有形,可分為有形財產保險和無形財產保險;按照保險標的,可分為財產損失保險、責任保險和信用保證保險。最后這種分類方式,也即是我國財產保險的法定分類,根據《保險法》第九十五條規定:“財產保險業務包括財產損失保險、責任保險、信用保險、保證保險等保險業務。”如圖1 -1所示,險種具體內容在本書后面各章介紹。

圖1-1 財產保險法定分類
二 財產保險的作用
從保險的基本功能來說,財產保險可以分散風險、實現經濟補償,在其發揮功能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具體效果即為財產保險的作用。財產保險的發展,必然對社會經濟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一)財產保險對微觀經濟的作用
1.有利于安定城鄉居民的日常生活
風險的客觀存在會對居民的生活產生兩方面的影響:一方面使人們在心理上產生恐懼感,影響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另一方面,災害事故的發生會造成居民財產的實際損失。投保財產保險后,免除了居民在生產、生活方面的風險之憂,也避免了災后要靠國家救災、單位扶持、親友幫助、民間借貸等恢復生產和生活的連鎖反應,從而有利于保障居民生活的安定,穩定災區社會秩序。
2.有利于企業及時恢復生產,加強經濟核算、風險管理
企業在經營活動中可能因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而遭受損失,重大的損失甚至會影響企業的正常運轉。企業通過繳納保險費的方式向保險人轉嫁風險,一旦保險責任范圍內的損失發生,保險人可以對企業進行及時的經濟補償,受災單位能夠及時恢復已毀損了的財產或利益,從而保障生產和經營的持續進行。
此外,保險人可以運用豐富的風險管理經驗為企業提供風險管理咨詢和技術服務。例如,在保險合同中明確被保險人的防災防損義務,通過差異費率、賠付施救費用等措施督促被保險人積極預防風險、減少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建立防災基金,促進全社會防災防損工作的開展等。
(二)財產保險對宏觀經濟的作用
1.有利于保障社會財富的安全
財產保險的一大基本職能是補償財產物資及有關利益的損失,幫助受災的被保險人盡快恢復正常的生產和生活。但是,從社會總財富的角度來看,只要災害發生,財產的毀損即社會總產品的減少和滅失就是必然的,一定會造成社會財富的損失。因此,財產保險的經營過程非常重視防災防損工作。對保險人來說,防災防損工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保險賠款支出的多少,即直接影響到保險人的經濟效益和風險承受能力;對國家防災抗險體系來說,財產保險是重要的事后補償機制。因此,承保人必然要關心危險發生的頻率和可能的損害后果,并采取相應措施事先加以防范。此外,保險人經營各種風險,積累了豐富的認識、防控災害事故發生的經驗,在日常的經營過程中,可以為投保人提供防災防損建議,指導其開展防災防損工作。
2.有利于科學技術的推廣應用
科學技術是生產力,其產生和應用有利于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可能帶來巨大的社會財富。但任何一項科技的發明和應用,尤其是現代高科技的產生,都有可能因為各種風險事故而造成經濟損失,這種損失可能數額巨大使發明者很難承受。財產保險例如核電站保險、衛星保險、航空保險等,在科技推廣時能夠對風險事故提供經濟保障,解決了發明者的后顧之憂,有助于科學技術的推廣應用。
3.有利于社會安定
保險人提供的經濟保障,在人們遭受財產損失或承擔民事損害賠償責任時,能夠幫助被保險人盡快恢復正常生產和經營,消除社會不安定因素,使社會穩定發展。
4.有利于對外貿易和國際經濟交往
在國際貿易中,進出口業務都必須辦理保險,其已經成為涉外商品流通和經濟交往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特別是我國實行對外開放后,對外貿易、中外合資企業的開辦和外資企業的引入、技術的交流和引進等同其他國家的經濟技術合資交流愈加頻繁,涉外保險業務的開展,對促進商品和資本的輸入、輸出發揮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5.有利于增加就業機會,促進第三產業發展
保險人在發展過程中,會在多地設置分支機構,為當地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和機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剩余勞動力的安置壓力。而且保險業的發展本身就是對第三產業的壯大,對改變第三產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偏輕和調整國民經濟產業結構、完善我國經濟的社會化服務體系都有著直接、積極的影響。
總之,財產保險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一項有功于國、有益于民的好事業,要加以大力發展;同時,財產保險的發展實踐,又豐富了財產保險的理論研究內容,推動著理論研究的發展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