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 對策建議

(一)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老服務能力

充分發揮基層衛生機構的“健康守門人”作用,提高服務水平、優化服務方式。一是提升門診服務能力,加強特色科室建設。基層衛生機構可根據其服務區域內居民的醫療衛生需求調整內容,精準對接居民服務需求,提升為老服務能力。如服務地區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慢病管理需求突出的基層衛生機構,可成立慢病管理特色科室;有條件的基層衛生機構可設立中醫特色診室,為老年人提供中醫基本醫療和個性化的中醫藥“治未病”服務;服務人口少、交通便利的基層衛生機構,可酌情設置老年養護病房、臨終關懷病床等;鼓勵有條件的基層機構與綜合醫院建立醫聯體,由基層機構負責老人疾病穩定期和康復期的康復服務等。二是優化服務方式。設置老年人就診綠色通道;提升基層機構上門服務能力,如加強家庭醫生團隊建設,提高家庭醫生上門服務水平,提升“互聯網+護理”服務能力,擴大家庭病床服務范圍等。

(二)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員隊伍建設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應持續加強以全科醫生為重點、以醫護人員為關鍵的社區骨干人才培養。第一,深入開展助理全科醫生和全科醫生轉崗培訓,積極推動全科醫生特崗計劃,穩步做好全科醫生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和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增加基層醫療衛生人員儲備力量。對現有全科醫生和村醫開展規范化培訓,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第二,推動政策傾斜,鼓勵醫聯體、醫共體內上級醫院醫療衛生人員定期到下級機構開展服務,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到上級醫院輪轉;推動醫養聯合體建立,醫療機構醫療衛生人員定期到養老機構開展老年健康服務,推動醫療資源共享。第三,改革基層醫療衛生服務人員薪酬制度,完善激勵與晉升機制。積極推動全科醫生“縣管鄉用”和鄉村醫生“鄉聘村用”,進一步提高其收入待遇和醫療養老保障水平。提升服務質量和數量與績效工資之間的敏感度;合理制定基層醫療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晉升制度,適當提升中級、高級職稱聘用比例,調動基層醫療衛生服務人員提升業務能力的積極性。第四,加強老年護理從業人員培養。加強對護理院(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護士的培訓,加快培養醫療護理員,提升其老年人常見病、多發病護理,老年心理護理等老年護理專業技術水平,特別是為失能老年人提供護理服務的能力。

(三)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信息化建設和運用

第一,充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搭建區域一體化健康信息平臺,整合老年人健康相關數據信息,打通醫院和社區之間的數據共享渠道,實時掌握老年人的健康狀況,為老年人提供綜合、連續、穩定的衛生健康服務;同時鼓勵老年人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首診和接受接續性康復護理服務,打破社區和醫院雙向轉診的壁壘,實現預約診療、雙向轉診服務等功能,提高社區醫院的資源利用率。第二,加強部門間溝通合作,搭建醫養護一體化信息平臺,初步實現衛生健康、民政、社保等部門的資源共享。第三,搭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遠程醫療平臺,為老年人提供遠程二次復診、急救救護、康復指導等服務,實現足不出戶就可享受醫療資源。第四,社區可引進智能手環、智能床墊、智能門磁等檢測感應設備,搭建機構—社區—家庭健康監測平臺,家庭醫生實時掌握老年人健康狀況,家庭實時掌握老年人健康、環境、行動和安全等數據,并對異常情況進行及時預警和干預。

(四)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健康教育工作

第一,要正確認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健康教育在健康老齡化戰略中的重要地位。《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和《關于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的指導意見》都提出要加強老年健康教育,提升老年人的健康素養,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是老年健康教育的重要一環,應加大各級政府和社會力量對基層健康教育的支持力度。第二,整合基層健康教育資源。健康老齡化在社區層面的實現涉及社區的物理環境、人為環境、老人內在能力等多種因素,可通過整合社區、社區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愿者等各方面力量,協同開展老齡健康教育。第三,創新健康教育方式,豐富健康教育內容。利用現代豐富的媒體媒介資源,面向老年人及其照護者開展形式多樣的包括營養膳食、運動健身、心理健康、傷害預防、疾病預防、合理用藥、康復護理、生命教育和中醫養生保健等方面的健康教育,提升老年人的健康意識,促進老年人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老年人的健康素養。第四,開展老年人自救互救衛生應急技能培訓,提升老年人的自救互救意識和技能,為老年人的生命安全多上一道保險。

(五)優化基層醫療衛生資源配置

針對我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設施建設、人力資源配置、服務提供以及資金投入等的分布不平衡現狀,應通過整體規劃、調控、制度建設等途徑科學規劃和布局基層衛生機構,合理配置服務資源。第一,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建設,加快完善基層機構基礎設施和硬件配置,不斷健全基層衛生服務網絡;引導東部地區與中西部地區、城市與農村落后地區進行結對幫扶,交流、推廣先進的健康養老理念、服務開展方式和管理模式,提升貧困及偏遠地區的基層衛生機構為老服務能力。第二,優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老服務人才結構。鼓勵優秀醫護人才到基層就業,夯實基層人才隊伍建設;引導并鼓勵專業醫務人員到急需醫療人力資源的地區就業,促進區域間人才的合理流動,推進基層衛生服務體系的均衡發展。


[1]《“十三五”健康老齡化規劃》。

[2]國家衛生計生委計劃生育老齡健康司:《關于印發“十三五”健康老齡化規劃的通知》,2020年5月3日,http://www.nhc.gov.cn/lljks/zcwj2/201703/86fd489301c64c46865bd98c29e217f2.shtml。

[3]杜鵬、翟振武、陳衛:《中國人口老齡化百年發展趨勢》,《人口研究》2015年第6卷第29期。

[4]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站、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等機構。

[5]姚建紅:《從健康老齡化看社區衛生服務》,《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00年第12期。

[6]張錄法、肖宇、楊玉萍:《我國社區服務體系建設的資源瓶頸及破解之道——基于老齡化時代的社區衛生服務無縫隙發展趨勢》,《上海城市管理》2015年第5卷第24期。

[7]湯優佳:《基于福利三角理論的基層醫療機構養老義務研究》,《溫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6卷第31期。

[8]湯優佳:《基于福利三角理論的基層醫療機構養老義務研究》,《溫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6卷第31期。

[9]王千秋、韋曉宇、尹躍平等:《梅毒預防與控制技術實用手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2013年。

[10]趙美英、苗艷青:《新中國70年基層衛生發展回顧與展望》,《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19年第11卷第12期。

[11]張積文:《2005—2013年甘肅省張掖市梅毒流行特征分析》,《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4年第10卷第28期。

[12]趙茜、陳華東、伍佳等:《我國基層醫療體系的發展與展望》,《中華全科醫學》2020年第3卷第18期。

[13]高妮娜、牛健壯、任祥鈺等:《西安市老年慢性病研究現狀綜述與老年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探討》,《體育世界》(學術版)2019年第6期。

[14]郝秀奇:《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老年人健康管理項目對老年人健康相關生命質量的影響研究》,《北京協和醫學院》2019年。

[15]國家衛計委計劃生育家庭發展司:《關于印發“十三五”健康老齡化規劃重點任務分工的通知》,http://www.nhc.gov.cn/jtfzs/s7872/201711/9b032c93f6a94d7fb80b832155ea8d89.shtml。

[16]郝曉寧、薄濤、鄭研輝等:《居家醫療護理服務現狀及發展路徑分析》,《衛生經濟研究》2020年第2卷第37期。

[17]楊雪蓮:《廣州市空巢老人社區居家養老問題研究》,碩士學位論文,廣州大學,2013年。

[18]高亞飛:《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使用后評價及設計改進對策研究》,碩士學位論文,華南理工大學,2019年。

[19]張瑞云、繆俊、沈天寒等:《上海市社區安寧療護(臨終關懷)服務內容開展現況研究》,《中華全科醫學》2019年第11卷第17期。

[20]趙紅征:《當前衛生改革亟待破解的幾個問題》,《衛生經濟研究》2015年第2期。

[21]嚴菲:《人口老齡化背景下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完善研究》,碩士學位論文,蘇州大學,2014年。

[22]梁鴻、余興、仇育彬:《新醫改背景下社區衛生服務若干政策問題的探討》,《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10年第2期。

[23]呂海琴:《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中國社區醫師》2013年第7期。

[24]于莎莎:《健康教育在基層醫療工作中的作用》,《飲食保健》2016年第12期。

[25]嚴菲:《人口老齡化背景下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完善研究》,碩士學位論文,蘇州大學,2014年。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泊头市| 萨嘎县| 常德市| 宝清县| 抚松县| 延寿县| 乌审旗| 城市| 柞水县| 奉节县| 云和县| 马山县| 永嘉县| 泾川县| 卫辉市| 任丘市| 清丰县| 内江市| 盖州市| 洛南县| 枞阳县| 沙坪坝区| 太仓市| 镇远县| 安图县| 行唐县| 内丘县| 霞浦县| 吴忠市| 高碑店市| 连城县| 湖南省| 吴桥县| 乌拉特中旗| 宜章县| 隆安县| 桂阳县| 濮阳市| 饶河县| 邯郸县| 洛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