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 文獻綜述與研究現狀

戲曲與小說最大的共性在于它們的敘事性,即一個流傳的故事,既有小說文本,又有戲曲文本。宋元時期,早期話本在故事性極強的“說話”伎藝之一“小說”的基礎上演變而成,從根本上滋養了戲曲的成長,促使宋雜劇的故事性日以增強,加速了戲曲藝術的正式形成。明清時期,以“三言”“二拍”為代表的擬話本小說與戲曲的故事題材也多有相同者(不包括之前已成劇作)。對戲曲而言,故事是聯系它與話本小說的母體之間的臍帶,因此對二者的研究向來是以故事為中心,在兩種文體之間探討故事的淵源與流變。

清代,人們已開始關注話本小說與戲曲故事題材的延續性,出現了以《傳奇匯考》及《樂府考略》為代表的具有故事檢索性質的目錄學著作,其中有不少關于話本小說與戲曲故事淵源的分析。同時期的黃文旸奉旨修改古今詞曲,得閱古今雜劇傳奇,將古今作者各撮其關目大概,成《曲海》20卷。這本帶有故事檢索性質的目錄學著作,以戲曲內容提要為主,后又經董康校訂,將《樂府考略》與《傳奇匯考》合并整理,成《曲海總目提要》一書,以戲曲情節分析為主,考辨故事來源。[29]

清朝統治者實行了嚴酷的思想統治,話本小說代表作——“三言”“二拍”被當作“小說淫詞”列為禁書,遭到全毀或抽毀的命運,在清末曾經失傳。20世紀20年代,伴隨著明刊本《喻世明言》等話本小說集在日本的發現,學界對話本小說的研究工作才正式展開。學術研究一直獨尊原創精神,因此學者對話本小說的故事出處表現出極大的熱情,主要以“三言”“二拍”等話本小說影響的劇目梳理為主進行研究。

1912年,王國維在《宋元戲曲史》中正式提出話本小說與戲曲的淵源關系:

宋之滑稽戲,雖托故事以諷時事,然不以表演為主,而以所含之意義為主。至其變為演事實之戲劇,則當時之小說,實有力焉。

此種說話,以敘事為主,與滑稽劇之但托故事者迥異。其發達之跡,雖略與戲曲平行;而后世戲劇之題目,多取諸此,其結構亦多依仿為之,所以資戲劇之發達者,實不少也。[30]

其中的“小說”是“不以著述為事,而以講演為事”的“宋之小說”,即早期的話本。王國維指出,早期的話本不僅為戲曲提供了豐富的題材,而且在結構體制、敘述方式等方面對戲曲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使戲曲擺脫了詼諧、針砭的表演形式,逐漸敷演有情節之故事,促成戲曲藝術的真正形成。

隨著19世紀末20世紀初白話文運動的興起,古代小說與戲曲的研究也逐漸成為一門顯學,陳平原對此描述道:

當本世紀初的中國學者開始把小說研究作為學術課題時,很自然以乾嘉學者之詁經注詩的方法來治小說,關注的重點是作者生平及作品的版本源流。索隱溯源和版本考辨,乃中國學者的拿手好戲,而“歷史演變法”的理論命題,使大批學者“英雄有用武之地”。[31]

這種以追溯本事源流為中心、具有目錄學性質的小說研究范式,同樣適應于話本小說與戲曲關系的研究狀況。在這一學術風氣的影響下,鄭振鐸、孫楷第、趙景深、譚正璧等先生不遺余力地對話本小說開始了考源察流的研究工作。鄭振鐸《明、清二代的平話集》一文不僅證明《古今小說》即“三言”之一的《喻世明言》,解開了《古今小說》與“三言”的名稱之謎,而且還考證了“三言”“二拍”故事的來源,鄭氏將版本研究與追溯故事來源的研究范式對后來學者的研究影響很大。[32]孫楷第也先后撰寫了《重印〈今古奇觀〉序》《“三言”、“二拍”源流考》等長篇論文,寫作思路與鄭振鐸頗為相近,也是以話本小說的故事考源為主。[33]他還編著了具有目錄學性質的兩部著作,《戲曲小說書目解題》與《小說旁證》。尤其是《小說考證》“征其故實,考其原委,以見文章變化損益之所在”[34],對宋、元、明、清時期163種話本小說進行考證求源的研究,其中對話本小說影響的劇目亦有提及。

蔣瑞藻、錢靜方等研治小說史的著作也值得我們關注,這些著作多從史論的角度出發,運用目錄學的方法追溯戲曲、小說故事源流、分析評價,其中有不少篇目涉及話本小說與戲曲故事的源流考辨。[35]隨后的趙景深,也傾盡心血考察同一題材在話本小說、戲曲中的演變,先后撰寫了《〈喻世明言〉的來源和影響》《〈警世通言〉的來源和影響》《〈醒世恒言〉的來源和影響》《〈拍案驚奇〉的來源和影響》《〈二刻拍案驚奇〉的來源和影響》等一系列關于話本小說故事來源與影響的研究論文。[36]

孫楷第等學者以乾嘉學派校勘經史的治學方法對話本小說與戲曲故事的考源察流取得了開創性成果,然而他們的關注點在于一篇話本小說從肇始到成熟的過程,忽略了同一題材在話本小說與戲曲之間的演變。直至20世紀50年代,以譚正璧為代表的學者才開始全面考證話本小說與戲曲的故事源流。譚氏《話本與古劇》上卷《話本之部》廣征博采,彌補了趙景深等前輩學者的考證疏漏,將話本小說的來源與流變結合起來考證,并對話本小說影響的戲曲劇目做了全面的盤查,對梳理話本小說及其影響的戲曲劇目做出巨大的貢獻。[37]另外,吳曉鈴撰寫《〈古今小說〉各篇的來源和影響》一文,雖然僅關注《古今小說》一部作品集,但是對于各篇作品來源與影響的研究獨樹一幟,并首次提出《金瓶梅詞話》對話本小說故事的承襲。[38]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話本小說與戲曲故事源流的考證工作繼續深入,學界開始重視整理話本小說影響的戲曲劇目。首先,久未面世的話本小說集陸續出版[39],由文化部文物管理局等編輯的《古本戲曲叢刊》等戲曲作品集也相繼刊行[40]。另外,由傅惜華編著的“中國古典戲曲曲目總集”系列,《元代雜劇全目》《明代雜劇全目》《明代傳奇全目》《清代雜劇全目》陸續出版。[41]這些話本小說集、戲曲作品集與戲曲曲目集的出版,有利于學界進一步做沿流溯源的文獻梳理工作,為探討話本與戲曲敘事的互動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其中以譚正璧先生的研究成果最為豐厚,他集數十年之功,查閱數百種參考書,于1961年完成《三言兩拍資料》,征引詳贍、內容豐富,將“三言”“二拍”的故事資料做了細致的排比,對話本小說與戲曲本事之間的源流關系見解獨到,基本梳理了“三言”“二拍”影響的戲曲劇目,足以代表20世紀話本小說與戲曲敘事互動方面的文獻研究與整理的成果。[42]胡士瑩先生對話本小說的源流研究也用力甚勤,其著作《話本小說概論》對現存宋、元、明、清時期的話本小說與戲曲故事淵源與嬗變的關系也做了全面考辨。[43]此外,他還撰寫了單篇論文《白蛇故事的發展——從話本〈白娘子永鎮雷峰塔〉談起》《杜十娘故事的演變》,論述白蛇故事和杜十娘故事的演變發展,揭示話本小說與戲曲敘事的互動過程。[44]另外,葉德鈞《古今小說探原三則》《三言二拍來源考小補》兩篇論文也對“三言”“二拍”部分話本的來源有所補充。[45]

20世紀80年代至今,學界對話本小說與戲曲敘事的互動研究逐漸脫離文獻學的范疇,研究范圍更為深廣,研究方法亦逐步更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對話本小說與戲曲本事的文獻梳理與考證工作繼續深入,主要集中于一些單篇流傳故事在話本小說與戲曲之間的互動與演變,如呂兆康《白蛇傳和戲曲》、段美華《白娘子嬗變的歷史價值》、豐家驊《杜十娘故事的來源和衍化》、譚正璧《玉堂春故事的演變》、阿英《玉堂春故事的演變》、袁卓《〈十五貫〉與〈錯斬崔寧〉》等論文,從同一題材的角度將話本小說與戲曲進行比較研究,揭示同一故事題材在不同歷史時期的變化。[46]資料匯編整理方面的集大成者有段啟明編《中國古代小說戲曲述評輯略》,著作對各個歷史時期的小說與戲曲文獻資料進行整理,并加以簡要的梳理和論析。[47]此外,一批引人注目的戲曲工具書也值得關注,如莊一拂《古典戲曲存目匯考》、邵曾祺《元明北雜劇總目考略》、郭英德《明清傳奇綜錄》、王森然《中國劇目辭典》、李修生《古本戲曲劇目提要》等,這些工具書對于話本小說與戲曲敘事的互動與演變也多有揭示。[48]

第二,話本小說與戲曲關系的宏觀研究。進入21世紀以來,學界對小說、戲曲血緣關系的研究不斷升溫,出現如許并生《中國小說戲曲關系論》、李玉蓮《中國古代白話小說戲曲關系論》、黃大宏《唐代小說重寫研究》、涂秀虹《元明小說戲曲關系論》、徐大軍《元雜劇與小說關系研究》與沈新林《同源而異派——中國古代小說戲曲比較研究》等系列著作、論文,這些研究成果對小說與戲曲的互動關系進行綜合性的宏觀研究,對話本小說與戲曲之間的敘事問題也多有揭示。[49]2004年,徐大軍又一力作《話本與戲曲關系研究》探討話本與戲曲的關系形態及其二者發展進程中的意義,其中也大量涉及話本小說與戲曲敘事的互動分析。[50]

第三,從敘事學的角度探討話本小說與戲曲之間的互動與演變,主要涉及二者之間藝術特征、創作手法等,如郭英德《敘事性:古代戲曲與小說的雙向滲透》一文在肯定戲曲和小說文體差異的前提下,從敘事時間、敘事視角、敘事話語三個方面探討古代戲曲與小說所共有的敘事性特質,并分析了這些特質的審美內涵。[51]董上德的著作《古代戲曲小說敘事研究》也從小說與戲曲共通的敘事層面入手,不僅對戲曲、小說敘事若干主要的共通性作出理論表述,且通過敘事現象揭示了故事世代流傳的心理因素,探討故事流傳與人們之間的關系。[52]此外,郭英德《稗官為傳奇藍本——論李漁小說戲曲的敘事技巧》、沈新林《同花而異果——中國古代小說、戲曲創作手法比較》、鄒越和陳東有《論中國古典戲曲藝術對古典小說的滲透與影響》、皋于厚《古代小說、戲曲的相互滲透及小說戲劇化手法的演進》、譚帆《稗戲相異論——古典小說戲曲“敘事性”與“通俗性”辨析》等論文,也從不同角度揭示了戲曲與話本小說在敘事藝術技巧方面的互動。[53]徐振貴所著《中國古代戲劇統論》第十章“論中國古代戲劇藝術的影響”,論述了中國古代戲劇對小說的滲透,對戲劇描寫在小說中的作用、戲劇對小說寫作藝術和小說發展演變的影響作了比較透徹的闡述。[54]徐振貴之女徐文凱的《有韻說部無聲戲:清代戲曲小說相互改編研究》立足于文獻整理,對清代戲曲小說改編狀況做了全面的考索。[55]

盡管話本小說與戲曲的敘事研究成果卓著,但是這一領域的研究還存在很多不足。文獻資料的收集整理零散且不成系統,不能全面反映二者關系的總體面貌;受文體及研究專題限制,無法對話本小說與戲曲敘事的互動關系進行全面闡發和深入揭示。因此,利用西方敘事學的理論,結合話本小說與戲曲發展的實際,在系統整理發掘話本小說與戲曲關系史料的基礎上,充分借鑒前人的研究成果,從而全面、深入反映話本小說與戲曲的敘事研究,其意義不言而喻。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至县| 随州市| 江安县| 白河县| 什邡市| 安远县| 大名县| 金湖县| 志丹县| 万山特区| 兴山县| 察哈| 南康市| 平安县| 安徽省| 库车县| 静乐县| 涟水县| 邵东县| 全州县| 黔江区| 贵港市| 阿坝| 仁布县| 从江县| 大冶市| 卓尼县| 延寿县| 临江市| 左权县| 麦盖提县| 青海省| 丘北县| 孟津县| 肇源县| 施甸县| 桑植县| 全椒县| 秀山| 太湖县| 天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