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化轉型:數字人才與中國數字經濟發展
- 陳煜波 馬曄風
- 1825字
- 2021-09-28 16:12:24
第三節 數字經濟的測算
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學界、政界和業界針對數字經濟的測算做了大量工作,從基礎設施、技術發展、經濟增長、社會影響等諸多方面構建了一系列指標,對數字經濟進行分析和測算。這些工作既有對數字經濟發展程度的全方位考量,也有對具體領域的深入測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測算。OECD于1976年成立了一個專門的工作小組致力于分析和預測信息通信行業的發展及其對經濟的影響,在信息經濟測算和指標構建方面做了大量開創性的工作。從2002年開始,OECD每隔兩年都會發布《OECD 信息經濟展望》 (OECD Information Economy Outlook),分享其在信息經濟測算方面的方法、指標和研究成果。在2011年發布的報告中,OECD提出一個測算框架,將信息社會分為ICT供給、ICT需求、ICT基礎設施、ICT產品和內容,并針對每塊內容建立了更為詳細的測算指標。[10]2015年,OECD整合了信息經濟和通信行業方面的相關研究,推出《OECD數字經濟展望2015》報告,代替了之前每兩年發布的《OECD信息經濟展望》。在測算中,OECD認為數字經濟測算范疇不只局限于商業和市場,而是包括從個人層面、組織層面到整個社會層面的數字化變革,[11]這一理念被許多國家的學者、研究人員和業界從業者認可和傳播。類似的工作還有國際電信聯盟(ITU)自2009年起每年發布的《信息社會測算報告》(Measuring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Report),對全球互聯網基礎設施、接入量、用戶數的統計和測算;[12]歐盟委員會提出的“數字經濟與社會指數(Digital Economy and Society Index,DESI)”;[13]世界經濟論壇推出的“網絡就緒指數(Networked Readiness Index, NRI)”,[14]等等。
經濟學角度的數字經濟測算主要是對數字經濟的增加值規模和增長貢獻度進行測算。美國相關學者和機構在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測算方面做了大量開創性工作,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 BEA)和普查局(Bureau of Census)從2000年前后就開始研究和測算數字技術對經濟的影響,當時的數字經濟測算主要集中在電子商務領域,[15]之后不斷將新的數字經濟內容和特征納入測算框架。2018年3月BEA發布了一份新的報告,將數字經濟定義為三部分內容:(1)支持計算機網絡運行的數字基礎設施,(2)在基礎設施上進行的數字交易(電子商務),(3)數字經濟用戶創建和訪問的內容(數字媒體)。[16]基于這個定義,BEA的初步估計顯示,2016年美國數字經濟占 GDP 的比重約為6.5% (12092億美元),從2006年至2016年,數字經濟的年均增長率為5.6%,而整體經濟的增長率為1.5%。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麥肯錫、波士頓咨詢、埃森哲等機構和公司也圍繞數字經濟的增加值規模測算做了很多工作,測算思路和BEA相似,首先明確數字經濟的范疇,再運用傳統的統計核算方法進行測算。數字經濟概念和范圍的界定不同,所測算出的數字經濟規模可能會有巨大的差異。[17]以中國的數字經濟測算為例,如果只考慮ICT產業本身(即數字產業化部分), OECD測算的結果顯示中國數字經濟占GDP的比重大約為6%;[18]而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將ICT產業以及ICT與其他產業融合的部分都納入計算范疇,測算出2016年數字經濟占GDP的比重達到30%。[19]
總體來看,當前不論是國際還是國內,關于數字經濟的測算尚未形成一套通用的方法和體系,主要有五個方面的原因。第一,數字經濟的概念和范疇難以準確界定。雖然關于ICT行業(即數字產業化部分)所包含的內容已經形成廣泛的共識,但是對于ICT行業和傳統行業融合的部分如何界定還存在很多爭議,二者的邊界并不清晰,在一些產業中很難將數字化的部分剝離出來單獨計算。第二,數字經濟的測算面臨來自數據的限制。部分領域的數據收集難度大,標準化程度低,數據質量不能保證,從而增加了測算的難度。第三,數字產品的價格變動對測算結果有重要影響。一方面,很多數字產品或數字服務是免費的;另一方面,得益于技術的快速發展,數字設備和產品的價格會在短時期內快速下降,如何在數字經濟測算中有效地處理價格問題是一大難點。第四,數字經濟的貢獻不能完全從產出中反映出來,例如數字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商業模式和組織模式變革,通過間接的方式提高了生產效率,但這很難反映在產出增加值上。第五,新模式、新業態的定義和測算存在很大難度,以共享經濟、工業互聯網為代表的新業態正在快速發展,數字經濟的測算難以跟上技術創新和商業創新的步伐。
盡管面臨種種限制,數字經濟的測算仍然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和進展,不同的指標和分析方法幫助我們從更多的角度認識數字經濟的發展特征和趨勢。對于數字經濟測算來說,形成一套通用的方法體系需要不同國家、不同領域在多個層面達成共識,在這個過程中任何角度的探索都是有意義的,只有通過充分的交流和溝通,現有的測算框架和方法才能獲得不斷的補充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