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區域職業教育一體化理論的應用

追尋區域職業教育一體化理論的形成與發展過程,分析已有部分研究成果可直接為京津冀職業教育一體化發展提供理論支撐。相關理論雖然屬于不同的學科領域,但其內涵及原理對京津冀職業教育一體化具有指導作用。在京津冀職業教育一體化發展實踐中,應高度重視和靈活運用以下6項理論研究成果。

一 協同發展理論

1971年,哈肯(Haken)提出了協同理論(Synergetics),亦稱“協同學”或“協和學”。協同指系統內部各要素之間彼此協作、有機整合的狀態,強調在系統存在差異的基礎上實現各要素的協調,最終產生協同效應。不同行政區域社會經濟實現協同發展,要求系統內各要素具有高度的協調性和整合度,在相互協作、相互促進中實現整體推進。區域協同發展關鍵在于打破區域行政界限,消除市場壁壘,進而推動區域內部各要素的合理流動。

其他國家的實踐表明,在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過程中,資本、勞動力、土地等要素缺一不可,勞動力因素最為重要。職業教育是提高國民素質的教育,承擔著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技術技能型人才支持的重要任務。根據協同發展理論,推進京津冀職業教育協同發展,不僅能夠有效應對京津冀協同發展所帶來的產業轉移及結構優化,還能促使三地各類職業教育資源的整合,提升京津冀職業教育整體實力,形成具有較大社會影響力的職業教育品牌,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

二 梯度發展理論

基于前人研究成果,20世紀下半葉克魯莫(Krunnnc)和海特(Hayonn)等建立了區域梯度發展理論。[22]該理論認為,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技術水平存在差異,應根據梯度高低制定區域開發戰略,讓條件優越的地區優先發展“先進技術”,并將“中間技術”“傳統技術”向條件較差的地帶轉移,進而縮小區域發展差距。梯次性是區域合作內生動力的源泉,各地區可通過合理分工以及技術轉移實現區域協調發展。

京津冀職業教育發展具有明顯的梯次性,為三地合作提供了基礎。在三地職業教育合作中,京津兩市分別處于梯度發展高層和中間層,職業教育資源較為豐富;河北省處于梯度發展底層,職業教育資源短缺。根據梯度發展理論,打破三地職業教育資源流動壁壘,通過市場優化職業教育資源,促進先進技術等向弱勢地區轉移,可實現縮小京津冀職業教育發展差異的目標。

三 地域分工理論

現代經濟學的主要創立者亞當·斯密(Adam Smith)的地域分工理論指一國或某地區按資源優勢實行專業化生產,這是社會勞動分工在地域上的表現形式。該理論強調因地制宜,揚長避短,發揮優勢,合理分工。地域分工分為絕對地域分工和相對地域分工等兩種情形,前者指由于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的限制,某地區不能生產某種產品,必須由其他地區輸入;后者指某地區能夠生產某種產品,但生產耗資大,收效小,以輸入為好。[23]地域資源與條件的差異是地域分工的物質基礎,合理的地域分工有利于區域資源的優勢互補。

京津冀職業教育資源具有較強的互補性和差異性。依據地域分工理論,為實現區域整體利益最大化,京津兩市需要河北省人力資源的輸入,而河北省則需借用京津兩市的先進科學技術與國際化市場增強自身職業教育發展的競爭力。京津冀三地職業教育機構完全可以打破行政區劃界限,充分發揮本地資源優勢,實現分工合作、揚長避短的一體化發展。[24]

四 府際關系理論

前述區域一體化理論已經闡釋了府際協議的重要性。20世紀30年代,美國高度重視府際關系的作用。一方面,聯邦體制賦予地方政府較大的自主權和自治權,導致地方各自為政問題日益嚴重;另一方面,地方公共問題影響范圍日益擴大,而地方政府對跨行政區劃問題束手無策,必須在更大的行政區劃范圍內解決地方政府之間的公共問題。[25]眾多學者針對中央和地方關系的研究形成了兩種主流思想:一是以羅德斯(Rhodes)為代表的“雙重政治”思想,強調中央對地方的控制;[26]二是強調府際關系中隱含的互動性和依賴性,強調分權與地方自主性。[27]在分權思想的影響下,府際關系研究經歷了從縱向的中央與地方關系逐步轉移到橫向的平級政府關系方面。

我國政府具有較強的行政干預能力,主導著不同行政區域的職業教育合作,府際關系的作用不容小覷。將府際關系理論運用于京津冀職業教育合作,可縱向下放三地職業教育的管理權限,實現橫向政府間的分工協作、相互配合,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五 教育關系理論

20世紀80年代,我國廈門大學潘懋元教授提出了教育的兩條基本規律,即教育內部關系規律和教育外部關系規律。前者指教育自身系統內部各組成要素或各個子系統之間相互關系的規律,后者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是教育受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水平制約;二是教育要為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服務。[28]

京津冀職業教育合作取決于三地政治、經濟、文化等外部環境的協調程度,外部環境的合作狀態是京津冀職業教育一體化發展的保障。目前,京津冀正積極推進交通、生態環境保護、產業轉移等合作,為京津冀職業教育一體化發展奠定了基礎。此外,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是京津冀職業教育合作遵循教育外部關系規律的集中體現,在“新常態”的宏觀經濟政策引領下,三地職業教育合作也可為區域政治、經濟、文化等建設提供人力資源支撐。

六 正和博弈理論

由于不同行政區域代表了不同群體的利益,在資源有限的條件下必然會產生競爭博弈。正和博弈指通過建立合作機制將博弈雙方納入溝通、談判和協商平臺,化解零和博弈的負面結果。[29]正和博弈的理論邏輯在于妥協,即博弈者在競爭中遵循事先制定的有約束力的規定,通過競爭主體之間的討價還價,發掘、建立和完善良性互動的合作機制,從而達成共識進行合作。[30]可見,正和博弈強調相互配合,追求互惠互利原則。

依據正和博弈理論實現京津冀職業教育一體化發展的實踐邏輯在于:盡管京津冀三地職業教育機構在爭取有限資源利益最大化方面存在著沖突,但各方發展目標一致,且在信息資源共享方面具有極強的互補性。如果京津冀職業教育合作發展,可有效避免各方人才、資源、技術等方面的閑置和剩余,實現單個決策主體得益的最優解和三方利益均衡,最終實現整體利益的最大化。

主站蜘蛛池模板: 炎陵县| 高淳县| 唐山市| 阜康市| 肃北| 高淳县| 嵩明县| 金沙县| 白朗县| 翁源县| 泗水县| 萨嘎县| 逊克县| 宁蒗| 仁寿县| 南川市| 互助| 博爱县| 澳门| 邛崃市| 南昌市| 隆子县| 德清县| 德安县| 德清县| 芜湖市| 芜湖县| 固始县| 柳州市| 胶州市| 拉孜县| 玛多县| 香港| 白玉县| 射洪县| 常宁市| 安泽县| 厦门市| 诏安县| 闵行区| 宣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