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本書讀懂碳中和
- 安永碳中和課題組
- 4246字
- 2021-09-17 16:58:22
未來數十年全球共同行動指南
碳達峰、碳中和的概念體系
為了推動我國低碳綠色發展,應對全球氣候變化,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提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正式向世界遞交了我國減排的時間表。
這里提到了兩個關鍵概念—碳達峰和碳中和,也就是我們通常在各種新聞報道中聽到的“雙碳”目標或“30·60”目標。那么,碳達峰和碳中和到底指什么?它們之間又存在怎樣的關系?
簡單來說,碳達峰,是指碳排放量達到峰值后不再增長,并逐漸下降的過程(見圖1-5)。碳中和,是指在特定時間內,每一個對象(可以是全球、國家、企業甚至某個產品等)未來“排放的碳”與“吸收的碳”相等(見圖1-6)。這里的碳排放狹義上是指二氧化碳排放,廣義上是指所有溫室氣體的排放。目前就我國2060年碳中和目標指的是狹義還是廣義尚無官方解釋,但是無論我國承諾的是狹義上的還是廣義上的碳中和,考慮大量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的影響都是至關重要的。

圖1-5 碳達峰示意圖
資料來源:安永研究。

圖1-6 碳中和示意圖
資料來源:安永研究。
我國在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的減排方面也開展了積極的行動。2021年4月16日,習近平主席在同法德領導人舉行的視頻峰會上宣布,中國已決定接受《〈蒙特利爾議定書〉基加利修正案》(Montreal Protocol on Substances that Deplete the Ozone Layer),加強氫氟碳化物等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管控。本書提到的碳中和主要是指狹義上的二氧化碳。
為什么要同時確立這樣的“雙碳”目標呢?為什么達到“碳中和”前,先要實現“碳達峰”呢?這是因為二者之間存在著緊密關聯。我們只有實現了碳達峰的目標,才能夠進行碳中和的行動。前者實現時間越早,越有利于后者進程的推進。留給碳中和的過渡時間越長,減排工作的壓力就越小,對經濟的影響也越平緩。此外,盡早實現碳達峰將為我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提供有力證明,有利于塑造我國良好的國際形象。
最關鍵的是,我國提出“雙碳”目標是遵從我國目前的發展狀況,從宏觀戰略層面制定的發展要求,凸顯了我國在應對氣候變化上的決心與大國擔當。但是,實現這一目標并非易事,各行各業任務艱巨,需要國家、社會、個人克服重重困難,為環境保護付出巨大的努力。
2021年:我國碳中和元年
近年來,習近平主席在全球會議和國家會議中多次強調,我國應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以積極應對氣候變化(見圖1-7)。此次“雙碳”目標的提出標志著我國將進一步加大碳減排力度,在2021年全面開啟我國實現碳中和的新征程。

圖1-7 我國碳中和目標提出路徑
資料來源:安永研究。
各國主動順應綠色低碳發展潮流,分別宣布凈零或碳中和目標
新一輪的能源技術和產業革命正蓄勢待發,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碳中和氣候行動的大軍中。截至2021年初,全球共有120余個國家和地區提出了“凈零”排放或“碳中和”目標,包括已經實現目標、提出或完成立法程序、形成法律草案、進行政策宣示以及正在討論中的國家和地區(見圖1-8)。其中,不丹、蘇里南2個國家已實現碳中和,瑞典、英國等6個國家已完成立法,歐盟和韓國等6個國家和地區處于立法過程中,中國等20余個國家發布了政策宣示,其余還有近百個國家和地區正處在提出目標并積極討論的階段。

圖1-8 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實現“凈零”排放或“碳中和”目標時間
資料來源:安永研究。
歐盟于2019年底發布了“綠色新政”,提出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并在2021年3月10日通過了“碳邊界調節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CBAM)議案,對歐盟進口的部分商品征收碳稅,這也意味著歐盟將碳稅機制納入歐盟法律。美國總統拜登在上任第一天就簽署行政令,讓美國重返《巴黎協定》。2021年4月22日,在“領導人氣候峰會”上,美國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的基礎上提出了新的減排目標,計劃于2030年溫室氣體相較于2005年降低50%~52%。除此之外,其他國家和地區也紛紛為實現碳中和目標付諸行動,全球各國正攜手開展氣候治理。
為實現碳中和,國內外領先企業這么做
碳中和不僅是國家層面關注的重點議題,更是企業應承擔的重要責任。全球許多大型企業已經對碳中和目標做出了一系列承諾,并積極從企業自身角度出發履行環保義務。由于歐美等發達國家實現碳達峰時間較早,這些國家的企業已經積累了許多成熟的碳減排經驗。
科技巨頭谷歌(Google)早在2007年就承諾致力實現碳中和。谷歌針對其數據中心的能耗問題開發和使用能效更高的制冷系統,并聯合Deep Mind利用機器學習不斷優化;針對其辦公場所,谷歌獲得LEED[3](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能源與環境設計先鋒)認證的面積越來越大,園區內充電樁和共享單車數量不斷增多。與此同時,谷歌對可再生能源大量投資,通過購買可再生能源與自身能源消耗相抵的方式在2017年實現了“凈零”排放,并通過購買碳信用額(carbon credit)在2020年實現自公司成立以來所有碳足跡的“清零”。在實現公司碳中和后,谷歌開始將目光放到供應商減排方面,投資27億美元,為供應商提供新的清潔能源供應。谷歌計劃在2030年實現全天候無碳運營,這是到目前為止科技領域最大的環保承諾之一,屆時谷歌的數據中心和辦公場所將實現100%由清潔能源供電。[4]
超級石油巨頭英國石油公司(BP)在2020年2月提出將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BP積極進行能源轉型,調整傳統石化業務,在2020年6月宣布計劃以50億美元的價格將其全球石化業務出售給英力士集團(INEOS)。這并不意味著BP放棄油氣產業,但BP承諾將不會在尚未開展上游活動的國家進行勘探。[5]BP公司大力布局可再生能源,其宣布從2021年到2030年的10年間,年度綠色能源投資額將高達50億美元左右,為2020年的年度綠色能源投資額的10倍。此外,BP公司計劃截至2030年,可再生能源產量較2019年擴大20倍,發電裝機容量增至5000萬千瓦。在光伏發電方面,2017年BP收購歐洲最大的太陽能開發商Lightsource 43%的股份,重回太陽能領域。2018年BP投資快速充電電池開發商StoreDot,收購英國最大電動汽車充電公司Chargemaster。同時,BP也在2019年與滴滴成立合資公司,進軍電動交通領域。2020年9月,BP收購挪威國家石油公司(Equinor)在美國的兩家海上風力發電場的股權,首次進軍海上風電。同年11月,BP與丹麥可再生能源集團Orsted合作,開發零碳氫氣,并計劃在2030年將氫氣產能擴大到全球氫氣核心市場10%的份額。[6]
截至2019年底,特斯拉(Tesla)在全球安裝的太陽能電池板已達370萬千瓦,產生的綠色電力累計超過166億度,特斯拉還通過提供公用事業規模儲能產品Megapack,滿足全球大規模電池存儲項目的需求,讓不穩定的綠色電力存儲起來。在供應鏈原材料采購方面,特斯拉要求其一級汽車供應商必須在國際材料數據系統(IMDS)中注冊并符合國內和國際的材料合規要求,以滿足歐盟和其他國家相關法規的要求。為進一步提高鈷供應鏈的透明度,特斯拉使用《負責任礦產倡議(Responsible Minerals Initiatives,RMI)鈷報告模板》從相關供應商處收集詳細數據,并要求所有電池供應商和次級供應商根據最新版的《經合組織指南》[7]與RMI標準進行年度第三方審計。在電池回收方面,2019年特斯拉回收的鋰離子電池中金屬包括1000噸鎳、320噸銅、110噸鈷。特斯拉目前正在開發一種獨特的電池回收系統,用于回收特斯拉電池中使用的所有金屬。自2019年開始,特斯拉開始向其他整車廠銷售碳排放額度。[8]2020年出售碳排放額度的收入達到16億美元,可以說,碳排放權交易已成為特斯拉增收新支點。[9]
我國企業同樣積極致力于實現碳中和,眾多央企已紛紛宣布碳中和目標,并取得了顯著成效,為我國其他企業起到了表率作用。中國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后文簡稱“國家電網”)秉承“能源轉型、綠色發展”理念,一直致力于加快電網發展,推動能源電力向低碳電力轉變。一方面,國家電網公司積極推動新能源發展,在“十三五”期間電網投資高達2.4萬億元,保障新能源及時并網和消納;加強輸電通道建設,輸送清潔能源電量比例達43%;抽水蓄能電站在運在建規模高達6236萬千瓦。截至2020年底,國家電網經營區內清潔能源裝機占比達42%,減排4.5億噸二氧化碳。另一方面,大力實施電能替代,全面完成北方地區“煤改電”任務,加快電動汽車充電網絡建設。同時,國家電網還注重電力技術創新,主導或重點參與新能源電廠并網與運行控制領域標準建設。在我國提出“雙碳”目標后,國家電網積極響應,制訂公司行動方案,包括:加快構建堅強智能電網,加大跨區輸送清潔能源力度,保障清潔能源及時同步并網,支持分布式電源和微電網發展,加快電網向能源互聯網升級,持續提升系統調節能力,優化電網調度運行,發揮市場作用擴展消納空間,拓展電能替代廣度深度,積極推動綜合能源服務,助力國家碳市場運作,全面實施電網節能管理,強化公司辦公節能減排,提升公司碳資產管理能力,統籌開展重大科技攻關,打造能源數字經濟平臺等18項行動。[10]
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三峽集團”)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水電開發運營企業和我國最大的清潔能源集團,是第一家宣布碳中和時間表的電力央企,其宣布力爭于2023年率先實現碳達峰,2040年實現碳中和。目前,三峽集團的清潔能源裝機占比高達96%。近年來三峽集團也在大力發展風電和太陽能發電。[11]2020年,三峽集團新能源新增裝機超500萬千瓦,總裝機突破1600萬千瓦,其中風電裝機突破900萬千瓦,光伏發電裝機突破700萬千瓦。[12]
螞蟻集團于2021年3月12日鎖定在2030年實現凈零排放目標,并推出了多種多樣的服務助力實現碳中和。例如,螞蟻集團對自身園區進行節能減排改造,倡導員工低碳辦公,積極推動綠色投資,推出垃圾分類回收和二手商品回收平臺等。值得注意的是,螞蟻集團利用技術優勢率先將區塊鏈技術運用到碳中和行動中,使碳排放、碳減排、清結算、審計等過程更加公開透明。此外,最典型的產品還要數螞蟻森林。數據顯示,2016年上線的“螞蟻森林”項目已經帶動5.5億人踐行低碳生活,種下超過2.2億棵真樹,產生了獨特的綠色社會影響力。[13]
[1] 央廣網.北極圈測得38℃高溫,屬常態嗎[EB/OL]. (2020-06-24) [2021-04-29]. http://tech.cnr.cn/techgd/20200624/t20200624_525142677.shtml.
[2] 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文章The multimillennial sea-level commitment of global warming,https://www.pnas.org/content/110/34/13745。
[3] 一個綠色建筑評價體系。
[4] https://sustainability.google/commitments/#.
[5] 電力頭條.法國道達爾公司、英國石油公司碳中和轉型路徑分析[EB/OL]. (2020-11-17) [2021-04-29]. http://www.chinapower.org.cn/detail/286225.html.
[6] 胡文娟.國際石油公司低碳轉型探索與實踐[J].可持續發展經濟導刊,2021(3):24-26.
[7] 全稱為《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關于來自從受沖突影響和高風險區域的礦石的負責任供應鏈盡職調查指南》。
[8] 特斯拉發布的《特斯拉影響力報告2019》。
[9] 特斯拉2020年年報:https://www.sec.gov/Archives/edgar/data/1318605/0001564 59021004599/tsla-10k_20201231.htm.
[10] 國家電網公司.國家電網公司發布“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N].國家電網報,2021-03-02(1).
[11] 三峽官網.三峽集團:為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有力保障[EB/OL].(2021-03-12)[2021-04-29]. https://www.ctg.com.cn/sxjt/xwzx55/zhxw23/1119274/index.html.
[12]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首家宣布“碳中和”時間表的能源央企!三峽集團計劃2040年實現碳中和[EB/OL]. (2021-03-15) [2021-04-29]. http://pt.people-energy.com.cn/.
[13] 中國新聞網.螞蟻集團承諾2030年實現凈零排放 碳中和采用螞蟻鏈存證[EB/OL]. (2021-03-12) [2021-04-29]. http://www.chinanews.com/business/2021/03-12/9430589.shtml.